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箱养殖绿鳍马面鲀试验

时间:2024-07-28

巩晓琳,苗 亮,李明云,张立宁,严兴国

(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832;2.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5;3.象山海韵水产专业合作社,浙江 宁波 315702)

象山港位于浙江穿山半岛与象山半岛之间,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深入内陆的狭长形半封闭海湾,水深在10~15 米。象山港是宁波市主要海水养殖区之一,养殖种类以大黄鱼为主,另有少量鲈鱼、黄姑鱼、黑鲷等。近年来该海区养殖大黄鱼的病害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养殖效益下降,并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鱼种类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有必要引入其他养殖前景好的种类。

绿鳍马面鲀易保活,鱼肉洁白、坚实无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并且鱼肉是制作烤鱼片的优质材料(孟宪菊等,2009)。近年来,因绿鳍马面鲀自然资源严重衰退导致捕捞产量下降,400 克/尾以上的大规格成鱼售价较高。笔者在象山港西沪港海区开展了网箱养殖绿鳍马面鲀试验,旨在为绿鳍马面鲀的养殖提供参考。

一、试养海区、设施和方法

1.试养海区

试养地点位于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外高泥村的养殖海区。该海区在象山港西沪港区的尾端,水流畅通,水深5~7米,表层水温通常在7~29℃,是象山县主要的大黄鱼养殖区之一。

2.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采用常规大黄鱼养殖网箱,为木质框架,悬挂规格为6 米×6 米×4 米的聚乙烯网衣,根据鱼体大小更换合适的网目规格。

3.苗种来源

2018 年11 月放养的绿鳍马面鲀苗种购自威海银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6月放养的苗种由项目组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自行繁育。苗种装在充氧的塑料桶中用车运至宁波象山县。

4.养殖方法

投喂商品配合饲料,每天早、晚各投喂1 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阴雨等恶劣天气和水温高于28℃时减少投喂,水温低于12℃时停止投喂。养殖管理按常规进行。

二、试养结果

1.越冬养殖试验

2018 年11 月初放养当年繁育的绿鳍马面鲀大规格苗种(平均体重86.65克/尾)1 500尾,养殖至12 月底存活1 432 尾,水温低于12℃后停止投喂。越冬期间养殖海区最低水温8.4℃,2019 年2 月底水温回升至12℃后恢复投喂,3月中旬计数共存活1 224 尾,越冬存活率85.47%;2019 年6 月中旬测量时,绿鳍马面鲀平均体重187.01克/尾,最大个体重391.20 克。至2019 年7 月下旬(海区水温28℃)本次养殖试验结束时,共存活1 195 尾,平均体重293.3 克/尾、最大个体重563.5 克,从放苗至越冬结束,存活率约为79.67%。

2.度夏+越冬养殖试验

2019 年6 月上旬放养当年繁育的苗种(平均体重6.5克/尾)2 050尾(图1a,b),两周后测量平均体重为8.31 克/尾;至7 月下旬经测量计数,平均体重为18.58 克/尾,最大个体重34.4 克(图1c),共有1 958 尾,存活率95.51%,此时水温28~29℃;7 月底水温达到30℃后鱼开始出现死亡,30℃以上高温持续、期间最高水温达31℃,前3天每天死亡约20 尾,之后死亡量增加,每天死亡30~80尾,1周后水温降至30℃以下时死亡量逐渐减少;10 月初经计数存活1 223 尾,平均体重为56.13克/尾,度夏存活率为62.46%。

图1 象山港海区绿鳍马面鲀网箱养殖

越冬前(12 月下旬),平均体重为106.34 克/尾,共有1 196尾;该年度冬季为暖冬,养殖海区最低水温8.6℃,越冬后有1 078 尾,越冬存活率90.13%;养殖至2020 年7 月下旬,共存活932 尾,平均体重为233.54 克/尾,最大个体重518.21 克(图1d)。从放苗至养殖结束,存活率为45.46%。

三、讨论

1.养殖水温

据孟宪菊等(2009)报道,绿鳍马面鲀适宜温度为13~26℃,此温度范围内鱼存活、摄食、生长情况均较好。但对于绿鳍马面鲀的极限耐受温度则研究较少,薛美岩等(2012)对平均体重905.19毫克/尾的绿鳍马面鲀幼鱼在21~33℃内进行了为期30 天的耐温性试验,结果显示21~25℃下存活率100%、27℃下存活率90%、30℃下存活率85%,水温超过31℃后全部死亡。从笔者养殖试验看,海区网箱养殖绿鳍马面鲀的最高忍耐温度为30℃,此温度下鱼基本不摄食;3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超过3天时会引起大量鱼死亡。象山港海区6 月和9 月的平均水温均在25~26℃,非常适合绿鳍马面鲀生长;7、8 月的平均水温则均在28℃以上,养殖的绿鳍马面鲀有死亡风险。为顺利度夏,可考虑将养殖网箱尽量设置在海区水位较深处,并加大网衣的深度,使鱼能够到底层躲避高温。

2018-2020 年象山港西沪港海区冬季水温偏高,均未低于8℃,绿鳍马面鲀在越冬期存活率可达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年份象山港海区最低水温会在7~7.5℃,极端年份会低于6℃,因此养殖时要关注天气变化趋势,争取在寒潮之前采取措施以减少冻害损失。

此外,从本海区20 余年的大黄鱼养殖情况看,经多代人工选育后的苗种适温性会明显增强。今后从本地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中挑选优质亲鱼进行繁育、养殖,有望从苗种上解决度夏、越冬问题。

2.养殖模式

野生状态下的绿鳍马面鲀生长速度较慢,陈丕茂等(2000)对海捕野生绿鳍马面鲀的年龄生长研究显示1龄鱼平均体重仅为35.98克/尾,3龄鱼平均体重仅为118.74 克/尾,达到250 克/尾则需5~6 年。而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生长速度很快,本次试养中6.5 克/尾的苗种经过6 个月养殖即可达到80~100 克/尾,再经6 个月养殖,较大规格可达400~500克/尾。绿鳍马面鲀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试养期间海区内养殖的大黄鱼感染寄生虫、细菌等病原出现死亡时,绿鳍马面鲀均未患病。2019年8月上旬超强台风“利奇马”的过境也未对网箱养殖的绿鳍马面鲀造成损失。另外,杂食性的绿鳍马面鲀会摄食网衣上的附着生物,拉网检测发现养殖绿鳍马面鲀的网箱网衣清洁度远好于大黄鱼网箱,这既保证了网箱内水流交换的通畅,减少了病害发生,又降低了更换、清洗网衣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

绿鳍马面鲀上市规格范围较广,规格100~500 克/尾的鱼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根据绿鳍马面鲀的适温范围以及目前象山港海区养殖度夏风险较高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两种养殖模式:一是提早育苗、提早放养,争取在夏季高温来临前达到100 克/尾左右时出售,既能满足小规格绿鳍马面鲀的市场需求,又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风险;二是在夏季高温期过后、9-10 月放养50 克/尾以上的苗种,经过越冬、养殖,至次年6、7 月达到500 克/尾左右时出售,不但鱼价高,而且可填补休渔期的市场空白。

四、小结

由本次试养情况来看,绿鳍马面鲀可作为宁波象山港海区新的养殖品种,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并可缓解当地近年来大黄鱼养殖风险增大、效益降低的困局,有助于优化海水养殖结构、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