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然饵料对牙鲆鱼苗白化率和底板黑斑率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高才全 张忠悦 李文敏 宋学章 李春岭 张发东

(1.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沧州 061000;2.黄骅市海富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河北 黄骅 061102)

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是一种名贵鲆鲽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口感好、价值高,生长快、易活运,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养殖生产中牙鲆鱼幼鱼白化已经成为多发病和易发病,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体色牙鲆与白化牙鲆不仅体色不同,生长性能和优势性状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幼苗的底板黑斑病是人工培育的苗种在腹面出现单个或多个黑斑,同时也有的伴有背部白化和个体形态异常,一般认为是由于饵料营养不全、密度过大、水温低或不稳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全所致。防治主要是改善营养、多投喂多种鲜活浮游生物,同时加强技术管理。

在牙鲆鱼苗培育期间,以配合饲料添加天然饵料(轮虫和卤虫)组做试验,以只投喂配合饲料组做对比,通过牙鲆鱼苗白化率和底板黑斑率的比较,确定天然饵料与牙鲆幼苗白化和底板黑斑病的相关性,以期探讨控制牙鲆幼苗白化和底板黑斑的有效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黄骅市海富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公司为河北省牙鲆良种场。试验用鱼为公司孵化的仔鱼。

初孵仔鱼破膜4天后开口摄食,此时试验开始。试验组采用配合饲料1、2和天然饵料相结合,为满足适口性,前期添加轮虫、后期添加卤虫;对照组使用配合饲料,具体为裂壶藻-饲料1-饲料2,见表1。

表1 饵料结构组成

具体添加量为:第0-18天,10~15克裂壶藻加1千克轮虫;第19-34天,1千克配合饲料加1千克轮虫;第35-80天,饲料和卤虫的比例为每天喂两次饲料、1次卤虫。试验期为80天(达到出苗规格)。

以投放发眼卵的数量为基数计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苗率;以出苗总量为基数[试验期间清除的白化苗和畸形(含伤残)苗的数量分别统计在出苗量内],分别计算出苗的白化率、畸形(含伤残)率。以成品苗为基数,在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池的成品苗中随机抽取150尾,检查底板有黑斑的个数,分别计算出成品苗中优质率和底板黑斑率。

二、试验管理

1.水环境条件

水温15~20℃,盐度22,pH 8.0~8.6,溶氧6~10毫克/升(充气),照度在500~2000勒克斯。

2.投喂

根据鱼苗规格调整投喂次数,投喂量根据规格、水温和摄食状况调整,在鱼体重的15%~20%,具体见表2。

表2 投喂情况

3.分池与筛选

牙鲆有生长不均匀的特性,随着个体的长大,要不断分池,挑选规格相近的同池喂养,以减少咬伤、大欺小等现象。具体做法是:在30天时进行第1次分池,采用虹吸法;60天时进行第2次分池,分池的同时进行筛选,去除白化苗、畸形(含伤残)苗。

三、结果与分析

经连续3年试验,试验组累计26个池,投放发眼卵260万粒,培育30天分池52个;对照组累计14个池,投放发眼卵140万粒,培育30天分池28个。培育具体结果见表3。

1.天然饵料对出苗率的影响。试验组连续3年的出苗率分别为74.9%、74.8%和75.1%,加权平均为74.95%;对照组为74.5%、73.4%和73.3%,加权平均为73.85%。

2.天然饵料对白化率的影响。试验组连续3年的白化率分别为21.9%、22.0%和22.2%,加权平均为22.35%;对照组为22.6%、23.4%和23.6%,加权平均为23.10%。

3.天然饵料对畸形率的影响。试验组连续3年的畸形(含伤残)率分别为3.2%、3.2%和2.7%,加权平均为2.97%;对照组为2.9%、3.2%和3.1%,加权平均为3.05%。

4.天然饵料对底板黑斑率的影响。成品苗中底板黑斑率实验组连续3年分别为9.7%、10.2%和10.0%,加权平均为10.03%;对照组为23.5%、25.0%和23.8%,加权平均为24.10%。

四、讨论

1.对成品苗质量影响明显。成品苗中底板出现黑斑的比例降低14.07%,证明了增加天然饵料的投喂可有效控制牙鲆鱼苗的底板黑斑率。

2.对出苗率影响不明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4.95%和73.85%,说明饵料组成主要影响发育状况,对成活率影响不大。

3.对鱼苗的白化率影响不明显。试验组和对照组白化率分别为22.35%和23.10%,说明天然饵料对鱼苗的白化率无明显影响。

表3 试验结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