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朱纪坤,王 骏
(1.扬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扬中 212200;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江苏省扬中、靖江两市是我国最大的暗纹东方鲀集散地,但南方河鲀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且由于市场需求大,往往供不应求。暗纹东方鲀对水温的要求较高,是制约长江下游养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暗纹东方鲀的适温范围为13~3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当水温低于8℃时即出现死亡。因此,我国除南方少数省份养殖暗纹东方鲀能够自然越冬外,其余地区均需要人工越冬。同时,由于年均气温的差异,南方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周期仅需9~12个月,而长江下游则需要2~3年。
为此,研发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新模式是长江下游暗纹东方鲀养殖产业亟须攻克的问题。目前,长江下游主要采用暗纹东方鲀早繁技术,繁殖期从传统的4-5 月提早到3 月,养殖周期缩短至1.5 年左右。尽管如此,养殖周期仍需2 次越冬,越冬设施基础建设投资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基于此,本文提出暗纹东方鲀秋繁技术,在秋季进行人工繁殖,以小规格鱼种越冬,在翌年越冬前达到上市规格。该技术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
1.亲本选育 在春末夏初(4-5 月)挑选共30 组(♀∶♂=1∶1)二冬龄、性腺发育处于Ⅱ期末~Ⅲ期早、个体强健的雌雄亲本,平均体长(28.2±2.0)厘米/尾、平均体重(727.5±107.5)克/尾。亲本在室内大棚中培育,通过深井水进行人工降温,抑制性腺的进一步发育。每天监测水质和水文条件,维持水温18~20℃、水体pH 7.0~8.2、保持溶氧6 毫克/升以上;每天监测氨氮和亚硝酸盐水平,使氨氮≤0.2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维持水质稳定。于夏季末进行亲本的强化培育,同时通过人工增温的方式将水温维持在22℃以上。在10 月末检查性腺成熟度,选择性腺发育到IV 期末的亲本。同时,结合优质亲本选育技术,定向选育适合秋繁的亲本,最终实现长期稳定的种质来源和亲本培育模式。
2.性腺发育的营养强化 通过提供优质活饵和在饲料中添加促性腺发育的营养物质等外源干预手段,促使暗纹东方鲀的性腺快速发育。营养强化主要通过高蛋白质配合饲料配合软体动物如三角帆蚌、福寿螺等,达到迅速提高卵子卵黄累积的作用。
1.人工催产 于10 月末捕捞并检查性腺发育程度,要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雄鱼腹部触检有弹性。采用两针法注射催产素,胸腔注射。催产药物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最大剂量为LRH-A25 微克/千克+HCG 1 000 单位/千克,分两针注射,首次注射总剂量的1/3。两针间隔24~48 小时,注射第二针催产素效应时间为12~36 小时。由于秋季繁殖依靠人为打破暗纹东方鲀正常的繁殖习性,性腺成熟的同步性差于自然的春季繁殖,因此注射剂量应根据每尾亲本的性腺成熟度进行调整。通过春、夏季的低温抑制性腺发育和夏末的强化培育,本试验共获得了27 组性腺发育良好的亲本,经两针催产法人工催产后,催产率可达到100%。
2.人工授精与孵化 采用干法授精,亲本捕捞后以干毛巾擦净鱼体水分,将卵子人工挤压至干燥白瓷钵中,观察卵子状态,成熟卵子颜色鹅黄、正圆形、游离性强。向成熟的卵子中挤入雄鱼精液,排卵与排精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同时以灭菌鹅毛迅速搅拌均匀,控制人工授精时间在2分钟之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受精率。待精卵混合均匀后,向受精卵中缓慢匀速加入生理盐水(0.6%),搅拌至每粒卵单独悬浮于生理盐水中。暗纹东方鲀受精卵为微黏性卵,吸水后微膨胀。将受精卵缓慢倒入锥形孵化桶(60 升)中以微气泡气石充气孵化,气石放置在锥形孵化桶底部,调节气流强度使桶底不聚卵、气泡范围直径不超过孵化桶液面直径。维持孵化水温20~23℃,溶氧不低于6 毫克/升,保持水质稳定,每天换水1/2。水体溶氧不足不仅会导致胚胎发育迟缓、畸形甚至死亡,同时也会提高水霉的发生率。换水时将气流关闭,使卵自然沉淀,死卵和未受精的卵更容易被水霉寄生而漂浮水面,此时将上层水替换为新水即可完成换水。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通过显微镜镜检受精率,待仔鱼出膜后统计出苗量并计算出膜率。本试验27 组亲本所产卵平均受精率87.77%,出膜率为79.67%,累计出苗数274.6 万尾。本试验表明,秋季人工繁殖暗纹东方鲀的受精卵质量较好,受精率和出膜率较高。115~130小时出苗,6~10小时出苗完毕。
1.仔鱼开口 暗纹东方鲀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以原生动物、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龟甲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通常人工繁殖暗纹东方鲀时,主要以土塘培育轮虫来提供开口饵料。仔鱼出膜基本集中在48小时之内,3天后卵黄基本消失,开始摄食。为满足初孵仔鱼集中开口对饵料的需求,在室外选择3 个3 亩未养鱼的池塘,生石灰清塘后以发酵鸡粪培养藻类,并辅以EM 菌调节菌相和藻相。2~4 天后轮虫密度可达到高峰,利用体式显微镜镜检,轮虫密度可达104个/升,且多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占优势,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较少。以120目筛绢布制成的长漏斗状收集器(斗深120厘米)连接水泵收集轮虫,收集得到的轮虫过80目筛,筛去大型浮游生物。
由于秋季气温逐日下降且多有雨水,依靠土塘培育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因此还需辅以室内大规模饵料生物培养。利用室内水泥池(10 米长×3米宽×1米水深)和人工光源大量培养小球藻。在暗纹东方鲀受精卵即将出膜前开始培育轮虫,向轮虫培育池(10 米长×3 米宽×1 米水深)中加入0.2 米深的小球藻培养液和0.8 米深的过滤河水,河水抽取自室外轮虫培养池塘,以80 目筛绢布过滤。维持水温在22~25℃,24 小时后即可分批次收集轮虫。
2.苗种培育 通常暗纹东方鲀在春季繁育可直接土塘发苗,但由于秋季气温低,无法正常满足暗纹东方鲀仔鱼生长的最适水温,故于温室土塘中发苗,放养密度为5 万尾/亩。将初孵仔鱼通过氧气袋转移至温室土塘中,过温后投放入池内。苗种培育初期以轮虫、枝角类等天然饵料为主要食物来源,辅以人工孵化的卤虫。待苗种生长到2.5 厘米时,约12 月初,逐渐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水平≥52%)。温室土塘越冬水温需高于20℃,可维持暗纹东方鲀鱼种的快速生长和发育,于翌年4 月即可达80 克/尾,可移至室外土池进行大规格商品鱼养殖或销售大规格苗种。
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与推广,暗纹东方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经济效益逐步提升。为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笔者研究了暗纹东方鲀秋繁技术,主要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将繁殖期从传统的4-5 月推迟至当年秋季,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小规格苗种越冬,单位面积越冬数量是大规格苗种的10 倍以上,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可以向没有越冬设施的养殖户提供越冬后的大规格苗种,当年养成。该技术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为实现长江下游地区暗纹东方鲀规模化量产、高产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