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于 涵,郭贵良
(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
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提高,长春市池塘主养鲤鱼亩产量也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增长的过程,亩产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250 千克左右增加到20 世纪90 年代的500 千克左右,再增加到2000年代的1 000千克左右。尤其是近两年,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使用成本持续增高,养殖户不得不加大养殖密度,以追求更高的产量和收益。而人工增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水质改良剂的广泛使用,使池塘高密度养殖成为可能。
目前,长春市一些养殖户在养殖生长周期只有130天左右的情况下,池塘主养鲤鱼成鱼亩产量也达到了2 500 千克左右,亩利润12 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其中典型养殖户2020-2021年的具体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15 亩,池深以2.5~3.0 米、水深2 米以上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道路电力设施完善,周围不能有重污染源。增氧机分布要达到每两亩池至少配备1台,10亩以上的池塘需另加设1台水车式增氧机。
2.清塘消毒 养殖池塘在上一年封冻前将池水排干晾晒一个冬天,清除过多淤泥,使底泥厚度不超过15厘米。4月中上旬,即在放养鲤鱼种前15 天左右,向池内注水约10 厘米,然后亩用150 千克的生石灰或15 千克的漂白粉消毒。消毒3天后将池内注水至1米深,注水时需用80目筛绢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和有害生物入池。
每年的4 月末,每亩养殖水面放养规格在250 克/尾左右的一冬龄鲤鱼种1 200 尾,规格在100 克/尾左右的一冬龄鲫鱼种200 尾,规格在150~200克/尾的一冬龄鲢鳙(鲢鳙比为2∶1)鱼种300尾。
1.营养指标 主养鲤鱼的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配比科学,蛋白质水平32%~34%。
2.投喂方式 鱼种下塘2~3 天开始人工驯食。因为鱼种均是上一年通过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所以一般驯化2~3 天即会出现鱼群抢食现象,再经过1~2 天的驯化后,绝大部分鱼种都会出来抢食,此时驯化完成,开始正常投喂。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至八分饱(多数鱼离开为止)。
喂养时采用投饵机投喂的方式比较好。投饵前先给予3~5 分钟的响声,然后再按照“少量-多量-少量、慢-快-慢”的方法耐心投喂。
3.投喂量 投喂量具体视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5%。
1.调好池塘水位 应按照“两头低、中间高”的常规方式进行操作。即在刚放养一冬龄鱼种时,水位应在1 米左右,此后每7 天左右加1 次水,每次加水10~20厘米,7月中旬左右将水位加至最高,使水位保持在2 米以上。9 月开始后,只要水位不降低太快、到1米以下,则不用再往池塘内补水,以方便10月以后拉网捕鱼。
2.注意调节水质 由于是高密度养殖,水质极容易变坏,因而要注意调节水质。
从7月初开始,每10天左右就要投放1次水质改良剂,并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保持水位不下降。透明度在20 厘米左右为宜。适时开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 7.5~8.5、氨氮1毫克/升以内。
在长春地区进行的鲤鱼成鱼高密度养殖,一般亩产量可达2 500 千克左右、亩利润12 000 元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北方高寒地区高密度养殖鲤鱼成鱼经济效益分析
现代社会交通越来越便利,南部地区的水产品进入北部地区的成本逐渐降低,而南部地区日均气温高(饲料系数低)和养殖时间长(池塘利用率高)使得养殖成本又相对要低,当相对降低的养殖成本节省的投入高于运输成本后,南部地区便会有大量的水产品进入北部地区,这便极大地压缩了北部地区水产养殖的空间。并且,近几年池塘租赁、水电及人工等费用不断上涨,若北方地区持续以往低密度、低产量的养殖方式,则利润率会越来越低,几乎不赚钱。
在这种形势下,池塘高密度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在北方寒冷地区进行高密度养殖,用一冬龄的鲤鱼种,经过130多天的养殖,综合亩产量可达2 500 千克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养殖池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要想实现水产养殖的高密度,就一定要保证池塘内水体的理化指标能够达到可控。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溶氧,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每两亩池塘要保证有1台1.5千瓦以上功率的增氧机;其次,高密度的鱼类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极易使池塘的水质变坏,使氨氮、亚硝酸氮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因此要加大对水体水质的监管力度,及时使用水质改良剂,始终保持养殖水体的“肥、活、嫩、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