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钟天喜
(东源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河源 517500)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内陆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对新品种及其养殖技术难以快速掌握和应用,从而造成渔民的增产增效不明显。为提高渔业效益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特色渔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河源市开始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县区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通过规范西伯利亚鲟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和技术指导,示范带动西伯利亚鲟生态健康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西伯利亚鲟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关键点,为西伯利亚鲟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养殖场建设 西伯利亚鲟因其对养殖环境、水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水质优良、水源丰富、水源及养殖区无污染、电力保证供应、交通便利的山丘地带。养殖池以水泥池为佳,配合流动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养殖池:①鱼苗培育用水泥池,面积为8~15米2、池深以50~60厘米为佳;②成鱼养殖用水泥池,面积为50~80米2、池深1~1.2米、圆形。为防止人工养殖鲟鱼外表受伤,池底、池边都要求光滑,并且配套建设进水口、排水口及增氧设施。成鱼养殖池和鱼苗培育池的进水口设计成斜45度角进水,以期达到养殖水体在池中旋转流动,提高成品鱼的肉质。排水口设计在圆形水泥池的中间,起到排污和防溢水的作用。
2.养殖前的准备 放苗前要清洗水泥池,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生石灰100~150千克泼洒消毒,浸泡1周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浸泡水,养殖池重新灌入无污染水。幼苗在鱼苗池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转入成鱼池养殖。放养前要准备饵料、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纱网进行拦截,过滤水源,防止野杂鱼入池和成鱼逃跑。
1.苗种引进 由于河源市暂无西伯利亚鲟苗种人工繁育基地,因此苗种需要从外地有资质的苗种繁殖基地引进。刚引种的苗种经运输后,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当地的水质和水温,所以并不能马上放入鱼苗池,必须等适应本地气候后再放入。放苗前将苗种淡化处理,以适应养殖场的盐度,避免因为盐度变化过大造成西伯利亚鲟苗种应激而导致成活率不高。刚引进苗种时要注意监测养殖水体的水温、控制水流速和流量。水深应掌握在30~40厘米,密度在3 500~4 500尾/米2。
2.仔鱼开口 西伯利亚鲟卵孵化后7天左右,就需要人工投食饵料为其提供营养。此时仔鱼的开口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及时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做到投饵适中,以免污染水质,可适当投喂少量经过消毒处理切碎的水蚯蚓。当观察到仔鱼瓣肠中的黑色素栓排出体外后,要加大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防止投喂量不足而引起互相残杀或生长差异过大的现象发生。投喂频率可安排4~6次/天,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溶氧过低而影响成活率。根据摄食和生长情况及时分疏仔鱼,密度可掌握在1 200~2 000尾/米2,并将水深加到60厘米,采用微流水养殖,确保仔鱼快速生长。
3.仔鱼转口 经25~35天的养殖,仔鱼基本可以长到5厘米以上,此时可以再适当分疏。规格较整齐的选在一起,密度调整为800~1 200尾/米2,待其摄食稳定后便可进行投喂饲料驯化养殖。投喂方法为以经消毒切好的水蚯蚓,伴随少量的蛋白质水平42%的鲟鱼幼鱼期配合饲料,经半个月的人工投喂养殖后再完全投喂鲟鱼幼鱼期配合饲料。
4.日常管理 仔鱼养殖的好坏直接影响西伯利亚鲟成鱼的养殖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日常管理。一是采取微流水加充气机增氧的方式进行仔鱼养殖。水源充足的养殖场可采用微流水养殖方式,水源不足的养殖场可在溶氧不足时加充气机增氧进行养殖。二是饲料选择。要确保饲料的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仔鱼的生长及健康,宜选择蛋白质水平42%的鲟鱼幼鱼期配合饲料。三是投喂原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坚持做到“三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活动摄食)和“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根据鲟鱼的大小,在不同的季节灵活掌握投饲量。四是确保养殖池内的水质良好,每天定时巡逻,发现有未吃完的饵料应及时清理,发现死鱼要捞出,并及时对水体进行消毒,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影响鱼苗的生长。
1.转塘 经过60~70天的仔鱼养殖期,鲟鱼的规格达1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从鱼苗培育池转到成鱼池进行养殖。刚开始成鱼池的水深应控制在0.6~0.8米,鲟鱼密度为300~400尾/米2。为防止杂鱼进入养殖池和鱼种逃离,应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设置好隔离网;提前做好成鱼池的消毒工作,转鱼过程要水和鱼一起转运,防止鱼身擦伤,以提高转塘鱼的成活率。
2.饲养 成鱼的养殖也应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投喂,每天投喂两次,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0%。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晴天多投,阴雨闷热天少投;鱼体活动正常多投,发病时少投。饲料可以选择蛋白质水平40%的鲟鱼生长期配合饲料,投饵时要观察鲟鱼吃食情况,随时掌握鱼池中鲟鱼的情况,并做好养殖记录;投饵后要注意观察,当鲟鱼摄食完后及时打开进水阀,防止鱼缺氧。
3.日常管理 成鱼养殖时需要多巡塘、多记录、多预防。一是做好专人巡逻工作。早、中、晚各巡察1次,观察水源、水池和鲟鱼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多记录。每个池的投喂量、吃料情况、死鱼或病鱼数量、用药都要详细记录,确保掌握养殖情况和养殖效果可控。三是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水位及水流,保证水池内的溶氧,并且视鲟鱼的生长情况,可以每30~45天分塘1次,将规格相近的鱼放养在一起,使养殖密度保持在20~30千克/米2。
鲟鱼抗病能力强、较少发病。养殖期间会出现肠胃炎及部分寄生虫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日常的清饵、排污和换水等工作。每月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坚持流水养殖,防止病害发生。当水霉病发生时,应先消毒水体,并用0.4‰的氯化钠和0.4‰的小苏打溶液全池泼洒;寄生虫病以预防为主,定期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若发生寄生虫病,应定期观察,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防止病原进一步蔓延,并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0.5克/米3水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