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州光福邓尉山不作邓蔚山

时间:2024-07-28

程杰

苏州西郊邓尉梅花名甲天下五百年,有“香雪海”之称。邓尉乃山名,古人也见写作邓蔚山,如沈复《浮生六记》即是。今人尚雅立异,也偶有写作邓蔚的。但邓蔚不当,其因有三。第一,邓尉山不见宋人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卢熊《苏州府志》首次正式记载,即作“邓尉山,在县西七十四里”,此后各类地志均从之。第二,元人吕彦贞《沧浪轩诗集》卷三《怀家君姑苏》诗:“西风生邓尉,想见问梅花。”吕氏苏州人,据虞集为其集所作序言,吕氏生卒当为1279-1328年,是元代中叶人。据诗集系年,此诗作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这是笔者所见邓尉地名的最早例证,同时还言及当地梅花,自然也是邓尉梅花的最早信息。第三,就古人各类著述所言两者数量比较,作邓蔚者百不足一,明清皆然。据此,笔者认为作为地名,以邓尉为是。至于邓尉之名的起因,明代中叶以前未见有人言及。明末崇祯《吴县志》称“汉有邓尉者隐此,故名”;明陆应阳原纂、清蔡方炳增辑《广舆记》称“相传邓禹所居”,时间远为后出,所据不明,姑妄言之,都不可信。

邓蔚一名从何而来?笔者所见元末明初倪瓒《清闷阁遗稿》卷十四记载友人“光福徐达左构养贤楼于邓蔚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而徐达左《金兰集》所收自作及同时友人唱和题赠之作,包括倪瓒的诗歌均作“邓尉”,可见元末明初即已出现两种写法。明中叶王鏊《(正德)姑苏志》(正德元年序刻本)记载邓尉山,小字注称:“《圣恩庵开山记》作邓蔚山,庵在玄墓山之南冈,记作袁墓村。盖旧志以袁为玄,蔚为尉,而名村以山耳。后得宋进士叶和甫墓志,与旧志相合。”查明末周永年《邓尉圣恩寺志》所载永乐中陈亢宗《圣恩禅庵开山记》:“庵盖禅师万峰蔚公所创,在郡西七十里袁墓村之邓尉山。按,郡志以袁为玄,蔚为尉,而名村以山。公恒得石刻山下,乃宋进士迪功叶君和甫墓中物,绍兴二十九年所藏。繇是始克正三字之误,碑晚出,庵时未甚有名,故志不暇悉。疑三字或姓,则莫知其然也。”这段文字称邓尉山圣恩寺僧发现宋人石刻信息,认为依这一宋人石刻,邓尉、玄墓应为邓蔚、袁墓,而洪武府志未及获悉。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开山记虽然提供了这些宋人信息,而实际所说却是“袁墓村之邓尉山”,也就是只采纳了袁墓之名,而对于邓尉之名依旧未改。当然,也可能是辑录者周永年改蔚为尉,周永年《邓尉圣恩寺志》多处记载宋人碑石及圣恩寺僧发现石刻之事,叙述语意多有模糊,却只使用邓尉之名而非邓蔚。这不免有些蹊跷,圣恩寺长期名迹不彰,元至正九年(1349)万峰禅师驻锡,始得振兴,渐为吴中名刹。万峰名时蔚(1303-1381),号万峰。所谓宋人石刻、邓蔚之名都出于寺院所说。周永年《邓尉圣恩寺志》另载《山志旧载》一文称:“万峰禅师,温之乐清金氏子,名时蔚,始学于余杭山中。将出游,辞其师千岩,请所止,答:‘汝名,汝所止也。”是说山名邓蔚,与万峰禅师之名正合。圣恩寺久寂初起,寺僧所谓山与主僧同名之类说法应是一种自神其迹的舆论宣传工作,不免有杜撰的成分,至少所谓宋人碑志石刻,所有明朝文献包括《邓尉圣恩寺志》,都未见有完整实物和碑文拓本的明确记载。前引《(正德)姑苏志》,显然编纂者与周永年并非没有弄明陈亢宗文章的否定之意,应都意识到寺僧所言之玄机,而故意将寺院传说向洪武府志靠拢,称宋人墓志“与旧志相合”,以维护邓尉山名的正當性。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渠红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