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祝雪松
(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贵州盘州 553531)
由于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甲烷化反应采用的催化剂为镍系催化剂,对原料气中的硫很敏感,为避免催化剂中毒,精脱硫工序成为煤气净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国内采用的精脱硫工艺,普遍采用两级加氢工艺,出口总硫可以降低至0.1×10–6以下。
目前国内利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工艺成熟,生产装置数量颇多,涉及的主要工艺单元包含焦炉煤气的压缩、净化、甲烷化、干燥脱汞及深冷液化。目前国内采用的精脱硫工艺原理和流程如下。
上游来的焦炉煤气经过预处理后,首先进入预加氢反应器进行预反应,随后进入一级加氢反应器进行主反应,预反应和主反应都是将煤气中的噻吩、二硫化碳等有机硫转化为硫化氢,转化后的原料气进入一级精脱硫塔,利用中温氧化锌脱硫剂脱除硫化氢,再进入二级加氢反应器和二级精脱硫塔,重复上述反应,最终将煤气中的总硫脱除到合格指标,加氢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通过低压废锅回收生产低压蒸汽。反应原理如下。
加氢转化反应:
脱硫反应:
目前国内使用的焦炉煤气加氢催化剂大多为铁钼加氢催化剂、镍钼加氢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是金属铁、钼和镍,在200℃以上温度时具有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但活性金属需要在硫化态才具有催化活性,而硫化态的催化剂虽然活性较高,但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释放热量,引发火灾和环保事故,因而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都是氧化态,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铁、氧化钼和氧化镍。在装入加氢反应器后,需要对其进行硫化还原,提升其催化活性,硫化原理如下。
上述反应需要使用大量硫化氢对催化剂进行还原,而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经过上游湿法脱硫后,含量一般不超过200 mg/m3(标),远不足以提供催化剂的使用量,因此硫化期间需要从外部加入硫化剂提供硫源。硫化剂的选择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硫含量足够高、分解温度不能过高、毒性不能过大、易于存放、成本不宜过高等。综合考虑下,目前国内大多数加氢装置均采用二甲基二硫醚(C2H6S2)作为硫化剂,以铁钼加氢催化剂为例,通过计算,1t 催化剂的二甲基二硫醚用量约需80 kg,需要在200℃以上完成氢解反应,反应原理如下:
催化剂的硫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式硫化,也叫一次性通过硫化,是指原料气和硫化剂在前端混合后,依次通过各个加氢反应器,硫化尾气直接放火炬燃烧;另一种是闭式硫化,也叫循环硫化,是指原料气和硫化剂混合,依次通过各加氢反应器后又回到压缩机入口,压缩后再次循环硫化,同时按比例源源不断补入新的原料气和硫化剂,此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焦炉煤气中的氢气,做到资源节省最大化,因此国内普遍采用循环硫化方式。
催化剂硫化涉及化学反应较多,温度较高,且不管是硫化剂本身还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化氢,均含剧毒,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应提前编制完善可靠的硫化方案并完成审批,参与硫化的人员对方案深入学习,熟悉硫化作业的详细步骤和应急处置。
(1)硫化前应确保公用工程系统稳定,供电、供水、供气正常,火炬、消防水系统等稳定运行;
(2)煤气循环压缩机调试合格,精脱硫单元全系统已经完成氮气置换;
(3)用于添加硫化剂的设备经过调试合格,阀门、法兰密闭性试验合格;
(4)硫化剂准备充分,且已装入硫化剂专用储槽并采用水封(水封高度不低于10 cm),具备注硫条件;
(5)确保上游产出合格的焦炉煤气,硫化期间对煤气的指标要求主要是氧含量和氨含量,氧含量超标会造成床层“飞温”,一般要求不大于0.5%,氨含量超标会造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一般要求不大于30 mg/m3(标)。
氮气循环升温的目的是达到催化剂硫化反应条件,只有温度达到200℃以上时,有机硫的氢解反应才能快速进行,一般通过电加热器方式进行循环气升温,此过程通常需要时间约为24 h,其操作要点如下。
(1)打通循环升温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硫化结束立即开工,可将一级、二级脱硫反应器并入一起升温,节省开工时间,如果不考虑立即开工,则可将一级、二级脱硫反应器切除,减少循环升温时间。流程的确认也至关重要,最好是在图纸上罗列出需要确认的阀门开关状态,再到现场一一核对,确保流程畅通。
(2)启动循环压缩机,从压缩机入口补入氮气,调整系统压力,建立额定循环量。
(3)开启电加热器,对各个加氢反应器内床层温度进行升温,控制升温速率不超过50℃/h,随着循环氮气温度升高,系统内氮气膨胀,需要从精脱硫单元出口泄放部分氮气至火炬,避免发生超压情况。
(4)待各个加氢反应器温度床层温度均达到200℃以上时,氮气循环升温结束,可转入硫化阶段。
(5)氮气循环升温的过程也是催化剂脱水的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需要关注气液分离器液位,及时排出冷凝水。
各加氢反应器床层温度达到200℃以后,具备硫化条件,从压缩机进口引入合格的焦炉煤气,对系统内氮气进行置换,从精脱硫单元出口放火炬,同时保持床层温度稳定,直至循环煤气中的氢含量大于50%,开始往系统中注硫硫化,此过程一般需要48 h,操作要点如下。
(1)床层温度200~300℃阶段为硫化初期,初始注硫量为50 L/h 左右,之后逐步增加至150 L/h(流量仅作为参考,具体还应结合煤气循环量,催化剂装填量为依据进行核算),硫化剂配入后分析加氢反应器入口硫化氢约为10 g/m3(标);
(2)床层温度300~350℃阶段为硫化主期,硫化剂的加入量由150 L/h 逐步提升至200 L/h,使加氢反应器入口硫化氢达到10~20 g/m3(标);
(3)床层温度350~400℃阶段为硫化末期,为达到彻底硫化催化剂目的,将注硫量提升至250 L/h,使入口硫化氢达到20~30 g/m3(标);
(4)当各加氢反应器进出口硫化氢浓度一致、床层无温升时,标志着催化剂全部由氧化态转化为硫化态,催化剂硫化结束,转入放硫过程;
(5)硫化完成后,开启精脱硫单元出口放空阀,开大压缩机新鲜煤气进口阀,对各反应器进行放硫置换,当分析末级加氢反应器出口硫化氢小于300 mg/m3(标)时,放硫结束,催化剂可转入正式使用状态;
(6)每次调整硫化剂注入量后,应密切注意床层温度,如果热点温度上升速率太快,适当减少硫化剂注入量,降低预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或开冷激气控制,整个硫化过程床层温度不要超过400℃。
(1)将精脱硫单元设置为警戒隔离区,硫化期间除硫化工作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之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硫化期间对装置每半小时巡检1次,检查现场有无泄漏情况,若发现气味异常或报警仪报警,应及时检查漏点并联系检修处理,硫化期间各专业人员应安排专人24 h 应急值守。
(2)硫化开始前,应提前点燃火炬,硫化期间需要保持火炬一直燃烧,不能熄灭,并配入足量空气,避免发生硫化氢未经充分燃烧,直接放空的环保事故。
(3)严格控制原料气中氧含量≤0.5%。原料气中氧含量一旦长时间超标,过量氧气与原料气中的氢气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造成催化剂床层“飞温”的现象。若出现氧含量超标情况,观察床层温度,降低开工电加热器出口温度,维持现有床层温度,若床层温度升温较快,减少压缩机入口新鲜原料气补充流量,若床层升温很快,切除新鲜原料气和硫化剂,暂停硫化,并对加氢反应器进行补入氮气稀释降温。
(4)循环升温结束,在引入新鲜焦炉煤气之前,应将一级、二级精脱硫反应器切除,关闭阀门,加堵盲板或者充氮气保压,保持精脱硫反应器内压力高于循环气压力,避免硫化氢窜入精脱硫反应器污染氧化锌的情况。
(5)硫化期间,每2 h 分析循环气中氢含量,确保大于30%。一旦氢含量过低,硫化剂氢解反应不及时,将会延长硫化时间并造成硫化剂的浪费,此时应暂缓往系统中注硫,增大压缩机入口新鲜煤气的流量,待氢含量恢复正常后,再注硫硫化。
(6)严格按照“提硫不提温,提温不提硫”的原则,防止硫化过程催化剂超温,硫化时催化剂床层温度会有波动,催化剂床层300℃以上为主硫化期,要精心操作,尽量拉平整个床层温度,硫化过程最高温度控制低于400℃。
(7)一旦遇到故障停机,如停电、停水、停气的情况,应立即终止硫化,第一时间关闭加硫阀门,同时打开精脱硫单元放空阀,关闭循环压缩机进口阀和回流阀,防止高压窜低压引发安全事故。
1)催化剂在完成硫化与放硫之后,即可转入投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催化剂硫化前,已将一级、二级精脱硫反应器切除,在投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加氢反应器和脱硫反应器的温差,应先引入小股煤气对一级、二级脱硫反应器进行升温,待温度持平后再全部投用。
2)由于铁钼加氢催化剂的起活温度在200℃以上,因此需要将预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设定为200℃以上,一般设为220℃,利用进出物料换热器进行交叉换热和用电加热器进行控制。
3)正常情况下,新投用的催化剂刚开始活性较高,可能存在烯烃、炔烃加氢反应,温升较大,初始投用应缓慢操作,通过调整低压废锅给水量和产汽量来带走反应热量,要注意控制低压废锅液位,避免出现沸溢或烧干锅的情况。
4)预加氢反应器一般设置两台,1用1备,当投用的预加氢反应器无明显温升(温升<20℃)时,即可切换至备用预加氢反应器运行。
5)正常运行后,有机硫加氢反应主要是在一级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因此一级加氢反应器中的温度偏高,实际运行会在330~380℃,也是最容易超温的设备,应密切关注床层温度,一旦氧含量长时间超标,应及时打开冷激线进行降温,热点温度超过500℃还没有下降趋势时,应及时采取停工处置。
6)一级、二级精脱硫反应器均设置有备用塔,同时在精脱硫单元出口设置有总硫在线分析仪,应定期校验设备并取样进行分析对比,一旦总硫超标,应及时切换至备用脱硫反应器运行,避免总硫超标引起下游催化剂中毒。同时对预加氢、一级加氢、二级加氢反应器床层温度进行比较,取样分析反应器前后总硫情况,评估催化剂是否老化、失活,此种情况只有停工更换新的催化剂并再次硫化,影响生产周期较长,需要超前预判。
7)催化剂在使用寿命到期后,应组织更换,但尽管活性降低,硫化态的催化剂直接卸出也可能与空气反应自燃,因此在卸料前应对催化剂进行钝化,原理与硫化过程相反,在建立氮气循环后,逐步少量通入氧气,将催化剂由硫化态转为氧化态再卸出。
针对不同的加氢催化剂,有不同的硫化和工艺操作,具体还应以设计和实际运行为准。催化剂硫化工艺虽然成熟,但风险仍在,不管是新催化剂装填后的硫化过程,还是老催化剂卸剂前的钝化过程,一旦操作不当,都伴随有超温超压、着火爆炸的风险,应当提前谋划,精心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