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中高,高 赢,吉国华,马 宁
随着建筑数字技术的发展,自由曲面形体已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大跨体育建筑、观演建筑和博览建筑等实践项目中[1]。面对我国建筑业的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重大需求,此类建筑仍存在费用高、修改多和效率低的现实问题。其中,设计结果与建造系统的脱节成为其实践失控的关键原因[2,3]。对此,曲面重构(surface reconstruction)目前是建筑设计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解决方式[4],它指将初步设计的原始曲面划分成连续、无缝、易生产的若干小块单元,再对由这些单元组成的新曲面进行生产加工。它一方面解决“怎么造”的问题,即通过满足材料、工具、构造等现有约束条件来降低建造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解决“造的好”的问题,即在方便加工的基础上得到完成度更高的建筑形体。因此,建筑曲面重构能够建立设计结果与建造系统的准确映射,成为寻求“设计-建造”一体化的关键方法与有效途径。
然而,当下曲面重构工作却与建筑师是完全割裂的,即先由建筑师初步创作符合概念的自由形体,再交由幕墙、结构等其他专业进行曲面重构。在该流程下,一方面,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并不深谙曲面重构技术,不会预先考虑材料、工艺等信息,容易影响后期重构准确性、甚至是无法重构;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由于介入滞后和目标不同,在重构中容易忽略方案创作意图,往往导致设计变更而预期效果失控。基于此,本文立足建筑形体方案需求,针对现有方法的针对性差、适用范围窄、效率低等问题,引入并整合其他领域的离散建模与几何迭代技术,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探索方案阶段面向自由曲面建造的建筑曲面重构形体设计方法,提升得到兼具良好形体效果和建造性能的方案可能性,减少设计与建造的脱节。
曲面重构本身指面向某一需求,基于原始曲面的数据信息重建一新曲面的过程,在逆向工程、动画制作等应用中需求广泛[5]。在建筑学语境中,根据适用材料的不同几何特征,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三类曲面重构目标形体(表1):平面化重构、直纹化重构和可展化重构。
表1 建筑曲面重构形体分类及特征
建筑曲面重构问题与几何学密不可分,而受到几何学者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建筑几何学”(Architectural Geometry)研究领域的产生[6]。其中,波特曼(Helmut Pottmann)团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从离散微分几何(Discrete Differential Geometry)角度,开发了一系列面向建筑曲面重构形体的几何建模技术,包含曲面的四边形平面化重构[7]、可展化重构[8]、组合重构[9]等内容。王文平、波利(Mark Pauly)等团队[10,11]针对六边形平面化重构、直板重构等需求研发了一系列几何重构算法。还有学者[12-14]从仿射变换、形状优化、几何约束等角度展开了曲面重构研究。
建筑领域针对几何成果目前已经展开初步应用,如门格斯(Achim Menges)应用切平面相交(tangent plane intersection)几何技术,将双曲面重构为若干平面六边形单元[15]。布兰德(David Brander)基于曲面直纹化重构算法,开发出大尺度双曲面的模板预制装配技术[16]。孙澄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平面四边形面板重构技术[17]。袁烽基于UV 网格成功将双曲面薄壳重构为互承支撑结构[18]。此外,布洛克(Phillippe Block)、黄蔚欣等学者研究了基于结构性能的曲面重构,包括力流重构曲面[19]、编织网壳[20]等技术。
根据输入的曲面模型不同,已有曲面重构技术包括针对NURBS 曲面的直接划分和针对网格曲面的重划分(remesh)两类方式。有限元领域提出了多种划分方法,如划分三角形网格的Delaunay 法,划分四边形网格的映射法、引导线法等,这些方法大都属于网格直接划分,并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21],但无法实现对复杂曲面的三类目标重构。计算图形学领域中原始模型通常是三角形网格这一离散曲面,从而对网格重划分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偶法、网格面合并法、曲面片稀疏法和方向场引导法等技术[22]。
纵观上述研究,一方面,尽管几何学、图形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经过数学证明的曲面重构几何技术,但仍属于原型范畴,其操作规律尚未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验证,适用范围也有待揭示。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师对曲面几何较为陌生,导致现有少数立足设计角度的技术应用较为基础,并具有分散性和单一性,尤其是缺乏曲面重构特定几何原理的深入解析与有效整合,成为当前限制建筑师成功开展曲面重构工作的瓶颈问题。
本研究将曲面重构问题定位于方案阶段,所以不包括节点连接、构造方式等细节设计。究其原因,方案设计对于建筑形体效果和最终成本的影响最大[23],该阶段中曲面重构不仅可最大程度提升建造合理性,还能基于设计效果实现方案比选。具体地,本文的建筑曲面重构方法由曲面性质分析、曲面离散、目标单元生成、评价与优化四个环节组成(图1)。其中,曲面离散和目标单元生成两者是对重构形体的直接建模,决定了整个结果的精度与效率。
图1 本文的建筑曲面重构方法组成
(1)曲面性质分析:本方法以NURBS 连续曲面为输入,分析性质包括曲率和特征两方面,前者包含主曲率、高斯曲率、平均曲率等曲率要素,后者为曲面边界、亏格等拓扑特征。该环节不仅能为后续操作提供基础条件,也便于评判最终重构形体质量。
(2)曲面离散:曲面离散指依据原始曲面的几何性质,将其划分成网格曲面(mesh)或分片曲面(piecewise surface),从而将连续曲面转换成由若干小块单元组成的离散曲面(discrete surface)。曲面离散环节对重构质量的影响最大,也最具难度。它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离散模型不仅精确刻画原始曲面的几何性质,还要适用于后续的目标单元生成。
(3)目标单元生成:目标单元生成指基于离散模型得到符合建造目标的单元类型,如平面、直纹曲面或可展曲面。该环节是建筑曲面重构形体实现的关键,其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与离散模型的几何匹配度。目标类型不同,则对曲面离散环节中几何性质的提取有着特定要求。
(4)评价与优化:评价是对操作结果的好坏进行衡量,应用领域不同,衡量标准也不同,比如图形学领域更关注是否光滑和逼近原始曲面,有限元领域更关注是否方便数值计算。因此,有必要建立面向建筑曲面重构形体的合理评价指标,为建筑师决策提供设计依据。优化则是对重构建模结果的进一步调整,也就是基于评价好坏,针对性地提升重构形体质量。在本研究中,曲面离散和目标单元生成两环节的技术好坏,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重构质量,因此只将重构优化作为一种可能性选择,而不是必然环节。
相比“后合理化”且为“唯一最优解”的现有曲面重构工作,本文聚焦建筑方案设计需求,所提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引入基于离散微分的曲面重构建模技术,有效提升建筑曲面重构建模的针对性;(2)提出面向建筑曲面重构形体的若干评价指标,有助于指导建筑师实时修改重构方案;(3)引入多目标优化机制,便于建筑师快速调整的同时,生成符合预期设计目标的多种优化形体。
曲面平面化重构形体具有加工便宜、设备要求低、材料普适性广等优势,但实现难度也最大。几何研究发现[24],曲面平面化重构的关键在于提取原始曲面的主曲率方向,并以其为依据离散得到主曲率网格。对此,本文以建立曲面的四边形平面化重构形体为例,即重构单元为平面四边形(表2),具体阐述所提方法的各阶段技术,包括离散网格生成、平面单元生成、几何评价与优化这三个环节的算法开发。
表2 不同单元形状的曲面平面化重构形体比较
在曲面离散环节中,本研究以网格参数化技术(mesh parameterization)为核心,通过整合具有鲁棒性的一系列几何技术,形成一套有效性、针对性强的主曲率网格离散算法,具体步骤如下(图2):(1)采用增量重网格化(incremental remeshing)算法,建立逼近原始NURBS 曲面的离散三角形网格;(2)计算上述三角形网格的主方向场,即网格各顶点处的主曲率方向;(3)平滑主方向场并生成4-Rosy 方向场[25];(4)通过MIQ网格参数化技术生成平面参数域[25];(5)采用libQEX网格提取算法处理参数域结果[26],所得即为基于主曲率方向离散生成的四边形网格曲面。
图2 基于网格参数化技术的四边形网格离散生成
在目标单元生成环节中,本研究借助几何迭代技术实现网格平面化,这不仅保持原始网格的拓扑关系,还能自定义迭代次数实现灵活控制。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局部迭代和全局近似两个步骤(图3):(1)局部迭代对象是网格曲面的各个单元,目的是将翘曲面转为平面,即获取网格面对角线的公垂线段,再迭代移动顶点得到平面单元。(2)全局近似对象是整个网格曲面,目的是提取最终的平面四边形网格,即以局部迭代后单元顶点的平均值作为新顶点,再根据原始拓扑关系获取平面网格曲面。
图3 基于几何迭代的平面四边形网格生成
根据图形学[27]和有限元分析[28]领域中已有的离散网格评价指标,本研究对其分析并归纳背后影响的形体质量,由此提出面向建筑曲面平面化重构形体的评价指标(表3),包括平面度、拟合度、光滑度和规则度。
表3 本文提出的建筑曲面平面化重构形体评价指标
以上述评价指标为基础,本方法依托插件Kangaroo和Octopus,实现计算机对重构形体的多目标自动寻优(图4)。该寻优本质上是对网格曲面的几何优化,由于无需改变曲面拓扑关系,避免了因寻优范围过大而导致效率低、收敛慢等困难,不仅与方案阶段要求的快速性和灵活性相匹配,也为重构形体提供进一步的操作可能。
图4 建筑曲面重构形体的多目标优化流程搭建
本实验选取两个建筑实例为算例曲面(图5),算例1 是瑞士索洛图恩州合作配送中心薄壳,形态为包含三种高斯曲率且变化对称的NURBS 曲面,同时正高斯曲率区域占据主要。算例2 是法国卢浮宫伊斯兰艺术新馆,形态为包含三种高斯曲率且变化无规律的复杂NURBS 曲面,同时非正高斯曲率区域占据主要。
图5 对比实验的算例曲面(上:算例1;下:算例2)
实验首先采用三种不同方法离散算例曲面,具体为本文方法(下文称为参数化法)和常用的映射法、引导线法,然后在生成平面单元的过程中,对不同迭代次数下的重构形体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归纳本文重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表4)。
表4 实验设置
映射法指将NURBS 曲面整体映射至其UV 参数域后,在该参数域上划分均匀、规则的网格,再映射回原始曲面得到网格模型。它具有算法简单、计算效率快、单元可控等优点,而成为目前NURBS 曲面的网格划分主流方法。
引导线法指给定一条引导网格边走向的曲线,并在NURBS 曲面上按照一定间距推进该曲线,最后划分引导线生成网格曲面。它的划分方向和尺寸大小均可控,常用来得到边等长的切比雪夫网(Chebyshev net)。
4.2.1 实验结果
采用三种方法提取算例1 离散的网格曲面,并按照从0 次开始,步长为50 次,终止值为500 次的11 组迭代次数生成平面单元,其不同次数下的迭代形体如表5 所示。
表5 算例1 的重构形体迭代
4.2.2 实验分析
首先是平面度指标对比(图6a)。(1)在网格平面化前,本文方法获取的形体平面度质量最优,映射法最差。(2)经过500 次平面化迭代后,上述关系未变,各自提升幅度依次为95.49%、64.08%、63.48%,表明参数化法的重构效率远优于常用方法。
图6 算例1 不同方法的重构形体评价指标对比
其次是光滑度指标对比(图6b)。(1)在网格平面化前,参数化法大于常用方法,表明本文方法的光滑度质量不佳。(2)在平面单元生成过程中,上述关系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映射法的光滑度质量反而提高,究其原因,是由于算例1 的曲面轮廓接近为四边形域的UV 映射网格,从而使得映射法有着最好的光滑度质量。
然后是规则度指标对比(图6c)。(1)无论是在平面网格生成前还是过程中,参数化法均大于两种常用方法。(2)在平面网格生成过程中,三种方法的规则度增大幅度依次为0.595%、4.841%、60.281%,表明就恶化趋势而言,参数化法小于常用方法。
最后是拟合度指标对比(图6d)。(1)在生成平面网格前,映射法最佳,而参数化法又较好于引导线法。(2)经过500 次平面化迭代后,此时参数化法远优于常用方法,表明本文方法的重构形体不仅更为接近原始曲面,且恶化趋势也更小。
4.2.3 实验结论
针对为对称NURBS 曲面且正高斯曲率主导的算例1,以生成完全平面的网格曲面为条件,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最终重构形体(图7),结论如下:(1)本文方法具有最佳的视觉质量,能够保持原始曲面的对称特征,但在边界处存在部分不规则的网格单元形状;(2)映射法的视觉质量较好,但在曲率变化较大处(如边界角点)明显变形;(3)引导线法的视觉质量最差,不仅对曲面边界的适应性较差,且内部也变形明显。总的来说,相比常用方法,本文方法在平面度及网格平面化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也能更好的保持原始曲面的形状特征,但在光滑度和规则度方面则大于常用方法,不过恶化趋势更小。
图7 算例1 不同重构方法的平面网格生成结果(从左至右:原始曲面;映射法;引导线法;本文方法)
4.3.1 实验结果
采用三种方法提取算例2 离散的网格曲面,并按照从0 次开始,步长为100 次,终止值为1000 次的11 组迭代次数进行网格平面化操作,其不同次数下的迭代形体如表6 所示。
表6 算例2 的重构形体迭代
4.3.2 实验分析
首先是平面度指标对比(图8a)。无论是在网格平面化的前后,参数化法均为最佳,引导线法则最差。三种方法的平面度提升幅度依次为68.388%、59.224%、52.846%,表明本文方法的重构效率较优于常用方法。其次是光滑度指标对比(图8b)。(1)在网格平面化前,本文方法大于常用方法,表明光滑度质量不佳。(2)在平面网格生成过程中,上述关系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映射法仍然为最优,但参数化法已优于引导线法,且恶化趋势最小。
图8 算例2 不同方法的重构形体评价指标对比
然后是规则度指标对比(图8c)。无论是在平面网格生成前还是过程中,本文方法大于常用方法,表明规则度质量不佳。在平面网格生成过程中,三种方法的规则度增大幅度依次为5.630%、31.573%、37.291%,表明就恶化趋势而言,本文方法小于常用方法。
最后是拟合度指标对比(图8d)。(1)在生成平面网格前,常用方法优于本文方法。(2)经过1000次平面化迭代后,上述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本文方法远优于常用方法,表明本文方法的恶化趋势最小。
4.3.3 实验结论
针对为非对称NURBS 曲面且负高斯曲率主导的算例2,以生成完全平面的网格曲面为条件,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最终重构形体(图9),有着如下结论:(1)参数化法具有最佳的视觉质量,单元分布均匀;(2)映射法的光滑度表现最佳,但在曲率变化较大处有着明显变形;(3)引导线的视觉质量最差,不仅对曲面边界的适应性较差,而且网格内部也变形明显。综上所述,相比常用方法,本文方法在平面度及平面化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规则度上表现不佳。此外,本文方法可在实现较优的表观效果上,获取与原始曲面形状误差更小的重构曲面。
图9 算例2 不同重构方法的平面网格生成结果(从左至右:原始曲面;映射法;引导线法;本文方法)
本研究以微分几何为理论基础,整合离散建模与几何迭代而开发的建筑曲面重构方法,具有以下设计优势:(1)重构效率高,可快速获取连续、无缝的平面网格模型,且与原始曲面的偏差较小;(2)综合质量佳,重构形体在任一阶段都具有良好的平面度质量,并能在确保完全平面的前提下,具有光滑度、拟合度和规则度的综合上佳表现;(3)方法具有通用性,不仅适用于为单一高斯曲率的曲面,而且也对包含高斯曲率为零区域的复杂曲面有效。
然而,本文方法尽管可在损失部分精度的条件下,提升离散网格走向的设计自由度,但因其核心是提取曲面主方向场,导致重构形体很大程度上会被这一几何特性所限制。因此,相比常用方法,本文方法更适合解决以平面化建造为目标的自由曲面建筑问题,尤其是对包含正负零三种高斯曲率的复杂NURBS 曲面有效(表7)。对于部分UV 线为主曲率线的特殊曲面,如球面、椭圆面、旋转曲面等,映射法则更为简便。
表7 不同重构方法的建筑适用性归纳
本文立足建筑师视角,将离散建模与几何迭代算法融入到建筑曲面重构过程中,提出面向自由曲面建造的方案阶段建筑曲面重构形体设计方法。实验证明,上述方法能够解决常用方法中存在的重构质量差、计算效率低、不能提供质量评价等不足,辅助建筑师在重构操作中获得形体更准确、实时性更好的方案反馈,进而提升方案合理性和设计效率。
未来有以下三方面工作有待开展:其一是有必要在真实建造的复杂条件下,以足尺建筑物及多重曲面为重构对象,对本文方法进行应用与完善。其二是重构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集中在形体美学的几何控制方面,缺乏耗材成本、加工时间等建造指标,因此无法全面反映重构方案形体的性能水平。其三是建筑曲面重构问题与结构性能也密切相关,后续研究有必要统筹空间形态、结构形态与建造效率进行协同设计。
图、表来源
图5:图中案例照片来源于www.archdaily.com;其余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