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改造 补齐短板

时间:2024-07-28

编者按:解决交通新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方面通常难以满足“推倒重建”的条件,“缝缝补补”更加实际。在深入调查、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短板,借助现有技术手段精准施策,“小手术”也能除“大病”。

包头:增设信号灯控制提升环岛通行效率

环形交叉口可美化城市道路环境,在我国城市发展早期、机动车辆较少的情况下,建设应用较多,而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出行水平不断提高,环岛占地面积大、通行能力有限等弱点逐渐显现出来,但部分环岛包含城市地标性建筑,拆除、改建难度大,合理增设信号灯控制并同步进行交通组织优化是“低成本、高成效”的优化方式,对于缓堵显得尤为重要。

内蒙古包头市一宫环岛位于城市核心区,总体流量饱和且关键进口排队长,岛内车流无序交织,机非冲突严重,事故多发。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通过合理增设环岛信号灯控制,控制入环以及出环车流,并精细划分相位相序和控制时段,明确非机动车路权,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取得“双赢”。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宫环岛位于包头市青山区,环岛呈椭圆形,长轴约93米,短轴约66米,此前为四岔无灯控环岛。环岛东南方向为建设路,西方向为包头市东西走向的主要干道之一的钢铁大街,东北和西南方向为呼得木林大街。周边用地以商业和政府会议中心及景观设施为主,环岛内西北侧为第一工人文化宫及停车场、东北侧为天外天大酒店、西南侧为大型家具城、东南侧为儿童公园,交通吸引点较多,交通通行环境较为复杂,且有4条主要公交线路在此通行,环岛四个方向交通流量都较大。另外,一宫环岛内部是包头城市地标性雕塑“奔鹿腾飞”,无法拆除,同时周边的建筑物密集不易改建为立体交通。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总体流量饱和,关键进口排队溢出

一宫环岛总体的通行能力为92 0 0 veh/h,而高峰时交通流量达9600veh/h,高峰期间流量过饱和。由于环岛连接包头市区各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且钢铁大街(东西方向)的交通流量较大,东西方向经常会出现排队较长的情况,拥堵严重时车辆需要3次及以上停车等候才能通过环岛,甚至排队溢出,从而影响东西方向上游交叉口的正常运行。

(二)岛内车流交织严重

一宫环岛内施划有三条机动车道,且无信号灯控制。作为环岛的主要交通方向,东西方向不仅进入环岛的车流量较大,接收南北方向通过右转和左转进入东西方向的车流量也相对较大。对于西南进口,由于右转车辆无需经过环道,因此对岛内车辆的通行影响较小。对于东北进口,由于左转车辆需要行驶3/4的环道总长,才能进入东南方向的出口道,因此该部分车流将会对岛内车辆的通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当左转流量较大、岛内车流没有完全疏散时,如果再加入东南方向较大的直行车流,仅依靠环岛自身调节造成交通秩序混乱,会出现岛内各个方向车流“卡”死的现象。

(三)机非混行,事故多发

信号相位图

一宫环岛采用机非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各类交通流均在此交汇,特别是机非混行严重影响了环岛的通行能力,也给行人、非机动车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交通事故频发。

二、优化思路及改造措施

考虑到一宫环岛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流量饱和、岛内交织等问题,进出口道多且间距短、蓄车能力有限,一旦环岛上某一个节点发生拥堵将会影响到整个环岛车辆的正常运行。因此首先考虑进行信号灯控制,利用信号灯规范各流向车流通行秩序,对入环及出环车流同步控制,并重点设计清空相位,避免车辆积压。同时,明确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空间,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通行的方式,非机动车不进入环岛,避免机非混行,可利用硬隔离以及彩色路面等方式规定非机动车在环岛外围通行;为保证行人过街安全,行人相位放行时,禁止冲突机动车流放行。

(一)增设信号灯,控制入环及出环车流

四个方向进口道分别安装一组信号灯,控制进岛车辆;四个方向驶出环岛位置分别安装一组信号灯,配合岛内施划的四组阶梯式停止线,控制出岛车辆,并保证行人过街时无人车冲突。相位相序设置参考十字形交叉口四相位放行模式,并设置清空相位,保证岛内车辆有效清空,兼顾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A 相位(入岛及行人过街相位):东西方向机动车直行,同时南北进口非机动车和行人也可通行。此相位没有开放机动车右转的目的是保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过街安全,避免右转机动车与正在过街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发生冲突;

B相位(入岛及出岛相位):在A相位的基础上增加了机动车右转通行,同时已关闭非机动车和行人信号;

C相位(出岛清空相位):所有进岛信号均关闭,此相位作用是清空岛内排队的车辆;

D相位(相交方向车流衔接相位):因环岛直径较大,如果将岛内车辆彻底清空后再放行下一相位势必造成岛内道路空间的浪费。所以在确保进岛车辆与出岛车辆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经过计算提前放行南北方向的进岛车辆,让南北方向进岛车流与出岛车流尾部衔接,提高岛内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车辆延误。

EFGH相位:四个相位放行南北方向车流,具体放行方式参考A至D相位设置。

环岛渠化设计图

一宫环岛优化后实景图

在相序设置上,根据环岛流量特征总体划分为9个时段,其中7:00-9:00为早高峰,11:40-12:40为午高峰,17:00-20:00为晚高峰,9:00-11:40和13:40-17:00为平峰时段,因平峰和高峰时段岛内滞留排队车辆较多,在早晚高峰及白天平峰时段启用D相位及H相位,提高岛内空间利用率,降低车辆延误。每个相位的时长可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进行精细化设置。

(二)慢行交通一体化过街,精细渠化设计

增加环岛内机动车道数量,由三条改为四条,增加了环岛通行能力。配合出入环岛信号控制,设置四组停止线,并在四个出口方向人行横道前方设置停止线,通过信号控制,避免人车冲突。分离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区域,明确非机动车过街与行人一体,并沿环岛外围通行,通过红色沥青以及连续的非机动车地面标记,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形成连续指引,具有更加直观的提示作用。

(三)完善隔离栏等设施

在外围设置机非隔离栏,规范非机动车的通行路径,规避了机非混行现象;在四个进口方向增设了大型指路标志,提前告知车辆驾驶人道路相关信息,便于驾驶人提前做好行车路线规划;在出口设置限速标志和禁停标志,控制车速并严格禁止车辆在主路停放。

三、实施效果

优化措施实施后,一宫环岛各项交通运行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岛内存有残留车辆而影响各进口道车辆顺利驶入以及驶出环岛的问题,整体通行能力提高15%。由于改良后的交叉口并不会发生类似于环岛“卡”死的整体瘫痪的情况,只需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需求调整信号控制策略。同时,路权更加明确,环岛交通事故由原来的每年430多起起下降至360多起,事故率下降了16%。

任丘:国省道路口微改造促通行秩序改善

河北省任丘市南绕城线高架桥路口为城市道路、S328省道、106国道改线后的交汇口。其中106国道任丘段全长40.9公里,宽22至24米,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S328省道任丘段全长44.9公里,宽22米,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该路口辐射石门桥镇政府和西环路办事处周边东关张村、西关张村、宋庄村、思贤村、郝家铺村等8个村庄2个社区,同时周边有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华北油田运输分公司以及华北最大的铝合金市场、中国链轮生产基地,人员流动、货物集散量大,道路运输十分繁忙,日均双向流量达1.6万辆次,是任丘重要的交通枢纽。原有路口交通标线施划不规范,渠化不合理,且交通状况复杂,交通拥堵时有发生。

一、改造前存在的问题

路口安全岛没有设计行人通道和非机动车道,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时,不能进入安全岛,需借用机动车道后再进入人行横道,造成路口秩序混乱,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06国道改线后与城市道路的车辆交汇处,因安全岛和绿化带的阻碍造成大型车辆转弯困难,通行效率受到影响。路口渠化不合理,未明确非机动车路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路口车流量大、车速快,缺少安全提示警示设施。

改造前的安全岛

改造前局部航拍

二、改造思路及措施

路口是平原地区道路交通降事故、防拥堵的重要部位,为确保通行安全,任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补短板、强弱项、防事故为出发点,结合农村公路、国省干线交通安全城市化精细化管理,对该路口进行了微改造,将风险挡在事故之前。

在路口施划彩色人行横道线,安装警示柱,有效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打通三个安全岛,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路通道,有效降低行人和机动车交通冲突;拆除一个安全岛,增加机动车道,最大限度提高大型车辆转弯通行效率。

在该路口周边安装和应用限速抓拍设备和交通信息发布屏,并辅以爆闪信号灯、仿真警察、警车,用严厉处罚与视觉冲击警示、提示驾驶人主动降速,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岛渠化后航拍图

改造后路口航拍全景

三、改造效果

经过对路口的微改造,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济南:聚焦“路口革命” 推动文明交通创建

经十舜华路口是山东省济南市东部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路口周边分布着汉峪金谷金融商务中心、舜泰广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齐鲁软件园等单位园区,聚集近30万产业员工,路口日均机动车流量达8.5万辆,每天约5.6万非机动车、行人在路口通行,路口管理的难度大。对此,济南交警坚持眼睛向内,改革不科学、不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推动路口交通组织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路权分配、交通组织、通行规则、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行人、非机动车优先,实现“路口渠化精耕细作、路口管理全民参与、路口文明可视可感”三大核心创建目标。近年来,济南全市共有183个路口实施了“路口革命”,文明礼让、守法出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交通参与者的认同和践行。经十舜华路口就是济南交警聚焦“路口革命”,推动文明交通创建,引领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人为本 让路口更显“公平与秩序”

改造前,经十舜华路口设计主要考虑车辆通行,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路口采取“S”形路径,通行既不舒适又耽误时间。济南交警进一步理顺行车轨迹,对路口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进行了优化整合,拓宽非机动车道、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明确非机动车通行规则,保障“行得畅通、停得安全”,让行人通过路口“不绕弯”。市民通行舒心了,路口管理难度降低了,行人闯灯、非机动车越线等违法行为也大幅减少,真正让慢行交通有尊严、受尊重。

根据路口交通流量流向情况,济南交警应用“分区拓展式信号控制系统”,将路口科学划分为四大行车区域,增设路段信号灯、诱导屏、可变道路标志,实施信号联动控制模式。配置四大控制阶段,实现可变车道在单周期重复利用,大大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同时,利用“城市交通大脑”对24小时交通流量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研判,运用“大数据+交管”思维,实现了路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此外,将路口信号调整为先直行后左转的放行模式,在路口内设置左转待行区域,利用LED提示屏引导车辆进入待行区域,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行效率。经十东路宽度达到80米,一个青年人正常过街需要45秒,为此,在路口设置行人驻足区,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通行安全。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济南交警还建立了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重点路口“责任区”管理模式,按照“3+3”(即民警、辅警、协管员和保安、志愿者、新学驾驶人)的架构配备路口管理力量,常态化开展路口交通秩序维护工作。

科技赋能 让路口更显“智慧与效率”

在科学交通组织的基础上,济南交警利用科技手段支撑和保障路口文明创建成果常态化、可持续。

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自动采集不按信号通行、不按车道通行的非机动车、行人人像照片,通过人像比对锁定违法行为人,在斑马线前方信号灯集成显示屏上进行“面对面”曝光,并利用社会大屏幕进行二次曝光。对于公务员和文明单位职工违法的,一律通报其所在单位,强化社会监督,形成辐射效应;研发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专用设备,该设备能够在行人绿灯信号亮起时,自动对强行通过斑马线、妨碍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车辆抓拍取证,同时自动识别并学习行人、机动车通行姿态,使违法数据采集更加精准,避免了行人、非机动车等候或其他状态下出现误拍;借用高速雾区防撞技术安装非机动车语音声光提示系统,该系统与路口交通信号相位相匹配,通过地面光幕或光带的方式提示行人、非机动车按照信号指示通行,采用红外线感应装置,对不按照信号指示通行的人员进行语音提示;采用防溢出机动车抓拍系统,通过视频分析跟踪技术检测路口的拥堵状况,一旦路口发生拥堵,对于未主动停车、继续进入超过15秒未能通过路口的车辆进行抓拍,最大限度避免因流量饱和造成交通拥堵“连锁反应”;采用电动自行车违法图像采集和号牌识别系统,并加装视频图像采集终端,自动识别过往电动自行车号牌,并对逆行、闯红灯、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进行采集和查处。

文化塑造 让路口更显“规则与温度”

路口管理不仅仅是通行秩序的规范,更是规则文化的塑造,济南交警通过设置样式简约、清晰可见的图片、文字、标识等,融入诚信、礼让等传统文化元素,突出济南特色的路口文化。

比如,在路口车辆右转处施划具有3D效果的象棋版“让”字和红色印章版“让”字,象棋图案体现了“人生如棋”的规则意识,下棋要遵守行棋规则,每位交通参与者在生命的棋盘上更要遵守路口交通规则。印章彰显的是以印为信的契约精神,它是每位交通参与者“相互礼让”的承诺,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市民经过路口、走过斑马线还会看到“车让人,人快走”的字样,潜移默化将规则文化、契约精神和“礼让三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机动车停止线内喷涂“车让人,人让车”字样,非机动车停止线内喷涂黄色“守住生命安全线”字样,表达停止线是规则的底线,也是生命的安全线,既要遵守法规不越有形的线停车,也要在内心划定无形的道德、法律底线。在路口设置“一减速、二观察、三礼让”标牌,人非护栏上设置“莫逆行、勿闯灯、线内停”彩色字,用简练、醒目的三字经提示交通参与者遵守通行规则。

济南交警还利用路口东北角黄金转角地带,设置了一个微型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并将其打造成“网红打卡地”。这也是路口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其中包含了交警形象立体圆雕和汽车可乘坐式模型,动感有趣的背景框架,体现了当前正在开展的“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等活动主题,吸引市民群众拍照打卡,以参与互动的方式将文明出行风尚根植群众内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