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建利,冯业文,郭 普,徐 营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2.陕西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技术初探
王建利1,2,冯业文1,郭普1,徐营1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2.陕西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将回撤通道沿空留巷应用于一些老矿区。以南屯矿73上2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工作面顶板破断力学分析和留巷期间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对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把沿空留巷应用于回撤通道是可行的。最终提出的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施工工艺对现场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数值模拟;围岩控制
Retaining Roadways along Goaf Technology of Dismantling Tunnel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许多矿井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尤其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着不少建国时期的老矿井,经过近几十年高强度地煤炭开采,有些煤矿已经进入衰老期,只能靠回收矿区内边角煤柱等残煤资源来维持矿井的产量[1-4]。
南屯煤矿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煤炭资源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可持续生产。为了保证矿井的正常产量,南屯煤矿准备对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矿井里遗留的边角煤炭进行开采。进行边角煤柱开采时,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布置的煤柱回收工作面不一定沿煤层走向(倾向)顺序排列,有时工作面间呈斜交排列,即一个工作面回撤通道与另一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平行,如南屯煤矿73上27工作面与73上28工作面(图1)。
图1 工作面平面位置
为取消73上27工作面回撤通道与73上28工作面回采巷道之间的保护煤柱,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可将73上27工作面回撤通道作为73上28工作面回采巷道的一部分,可对该回撤通道开展沿空留巷技术应用,既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又降低了巷道掘进率[5-8]。
与回采巷道沿空留巷不同,回撤通道沿空留巷的目的是回撤液压支架,二者在留巷工艺和围岩控制技术上有较大差别。参考国内外众多文献,关于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技术研究较少。因此,进行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填补国内外研究的空白,更能为现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工作面顶板破断力学分析
回撤通道形成后,根据上覆顶板断裂线的位置以及工作面末采阶段是否发生周期来压,可将工作面末采阶段上覆岩层划分为3种类型:停采线后方断裂、回撤通道上方断裂以及工作面煤壁上方断裂[9-11]。第一种结构基本顶相对稳定,回撤通道顶板只承受上覆岩体的静载荷作用,支架回撤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后两种结构基本顶的活动较为显著,支架回撤时,岩块极有可能回转下沉,从而对回撤通道产生动压作用,导致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进一步加剧。由此可知,当上覆岩层在停采线后方破断时对回撤通道的影响最小。
当上覆岩层断裂线位置在工作面后方时,由于工作面推进到回撤通道附近停采线时已发生了一次来压,而回撤通道贯通时,下一次采场周期来压还没有发生,此时回撤通道上覆岩层处于稳定阶段(图2)。由图可得,当回撤通道上覆岩层稳定后,岩块A可以看作是对回撤通道顶板活动有重要影响的上覆岩块。
图2 基本顶在停采线后方断裂
由于回撤通道上覆岩层一端处于煤壁和回撤通道的支护作用下,而另一端悬空发生弯曲下沉。随着回撤通道内综采液压支架的回撤,巷道上覆岩层悬空跨距增加,此刻,回撤通道上覆岩层结构可近似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悬空的悬臂梁(图3)。
q—岩深所受均布载荷;L—岩梁长度;θ—悬臂梁转角;v—悬臂梁挠度图3 悬臂梁的力学结构模型
由于悬臂梁最大转角θB和最大挠度vB都发生在B处,经过计算得出θB和vB分别为:
式中,I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
回撤通道贯通后,巷道顶板仅承受上覆岩体的静载荷作用,只要对回撤通道采取合理的支护方式,便能够保证巷道的安全稳定与工作面支架的顺利回撤。根据73上27工作面来压步距,如回撤通道上覆岩层破断线位于回撤通道或煤壁上方,则需要在停采之前对工作面后方上覆岩层进行强制放顶,用以减少回撤通道撤架和沿空留巷的顶板来压。
传统的巷旁支护或存在支护阻力或可变形量无法适应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以及无法有效隔绝采空区、难以实现高机械化等缺点。高水速凝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水泥混合材料,其突出优点是材料中水体积较大,固体材料可以达到10%以下,固体材料的利用率高以及材料凝固性好。高水速凝材料应用于沿空留巷回撤通道中,没有传统巷旁支护出现的上述问题,能够满足留巷期间的强度要求,作为回撤通道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材料十分理想。
2留巷期间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
2.1回撤通道尺寸的确定
(1)撤架通道宽度73上27工作面中间支架外形尺寸为4970mm×1450mm×1700mm,回撤通道需要留巷宽度为4m。
根据设计的撤架工艺,在支架回撤时会受到充填体和煤壁以及相邻待撤支架底座的阻挡,以此对支架旋转空间进行计算(图4)。图中支架、回撤通道和充填体均按各自真实大小按比例画出。由图可知,当回撤通道宽4.0m时,液压支架可以轻松回撤,并且巷旁充填体与被撤支架之间的间距a可以为零,即巷旁充填体可以紧挨被撤支架构筑。
图4 支架旋转空间尺寸
(2)回撤通道高度的计算回撤通道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H=La+Lb+Lc+Ld+Le+Lf
式中,La为枕木高度,取0.15m;Lb为钢轨高度,取0.10m;Lc为运架平板车高度,取0.35m;Ld为支架下缩后最小高度,取1.7m;Le为挂滑轮支架顶梁厚度,取0.3m;Lf为支架悬吊高度,取0.4m。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可得H=3.0m,则回撤通道高度为3.0m。
2.2模型建立
以南屯煤矿73上2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南屯煤矿73上27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2.52m,平均倾角为4°,工作面平均埋深430m左右。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高×宽=3.0m×4.0m,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顶底板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数值计算模型岩体力学参数
2.3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1)留巷稳定后围岩应力分布回撤通道围岩应力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留巷后回撤通道围岩应力分布
由图5可知,回撤通道顶底板一定范围内出现低应力区,垂直应力峰值转移到回撤通道两帮,其中垂直应力最大值位于实体煤帮侧,充填体侧顶板下沉量较大,巷道底鼓较小;水平应力峰值出现在巷道顶板深部,回撤通道实体煤帮水平应力降低。
(2)回撤通道顶板变形特征回撤通道顶板下沉曲线见图6。
图6 回撤通道顶板下沉曲线
从图中可得,顶板下沉量随距撤架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当距撤架距离为0~30m时,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大,下沉速度较快;当距离回撤支架位置大于30m时,顶板下沉速度逐渐减小;当距离回撤支架位置大于80m时,顶板下沉量趋于稳定,最大达到198mm。由此可得,当液压支架回撤时,需要在撤架位置后方80m的范围内加强支护。
2.4二次回采期间回撤通道围岩变形情况
由图7(a)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前方0~20m区域内顶板变形较为剧烈,超过20m以后,回撤通道顶板下沉趋于稳定,总的顶板下沉量为550mm左右;由图7(b)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前方0~15m区域内实体煤帮变形较为剧烈,超过15m以后,回撤通道实体煤帮变形趋于稳定,煤帮移近量约为229mm左右;由图7(c)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前方0~15m区域内底板变形较为剧烈,超过15m以后,回撤通道底板变形趋于稳定,沿空留巷总的底板移近量约为104mm左右。
图7 二次回采期间巷道前方围岩变形规律
综合上述分析,二次回采期间,超前工作面20m范围内,本工作面前支承压力与上工作面残余支承压力发生叠加,导致回撤通道围岩应力较大,巷道变形严重。因此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对工作面前方20m范围内的回撤通道进行加强支护。
整体来看,所留回撤通道共经历撤架-留巷、二次回采两个阶段的影响。支架回撤后,顶板下沉带来的载荷作用到回撤通道巷旁充填体上,使充填体承载显著增加,充填体进入变形阶段。受工作面回采的扰动影响,顶板活动明显增加,巷道围岩应力环境遭到破坏,相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产生的超前支承压力与原工作面采空区的残余支承压力在一定范围交叉形成叠加效应,给回撤通道的维护带来更大的困难。尤其是在二次回采工作面前方20m范围之内,回撤通道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这期间,需对回撤通道加强支护。
3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施工工艺
工作面推进到设计停采线以前,在支架上方提前上绳7道,提前进行锚网索带支护;在回采到设计停采线以后,对所要保留下来的回撤通道顶帮进行锚网索补强支护,形成巷内支护体系;回撤通道贯通后,需要在巷道底板进行铺轨用于回撤支架,在支架回撤的同时用单体支柱或木点柱进行临时支护。当临时支护工作完成之后,在回撤通道采空区侧使用高水材料构筑巷旁充填体。撤架、沿空留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8所示。
图8 施工工艺流程
4结论
(1)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和延长服务年限,有些煤矿已经进入回收矿区内边角煤的阶段。合理的工作面布置和回采工艺设计是安全、高效回收以上困难区域煤炭资源的保障。在合理布置工作面的前提下,提出将采用高水速凝材料留巷技术应用于回撤通道中。
(2)根据上覆顶板断裂线的位置,可将工作面末采阶段上覆岩层划分为3种类型,回撤通道沿空留巷的最佳顶板结构为基本顶在停采线后方断裂,并且只要对回撤通道采取合适的支护方式,便能保证工作面支架的顺利撤出。
(3)回撤通道沿空留巷共经历撤架-留巷、二次回采两个阶段的影响。当液压支架回撤时,需要在撤架位置后方80m的范围内加强支护;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对工作面前方20m范围内的回撤通道进行加强支护。
(4)对采用高水材料构筑巷旁充填体的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施工工艺进行初步设计,对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伯强.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王淮海.我国能源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6-04-19.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年鉴[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4]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李永生,刘彦昌.锚网支护在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0,38(4):35-36,74.
[6]郑书兵,康红普,董文敏,等.大采高工作面撤架通道加固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0):33-36.
[7]柏建彪.沿空掘巷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8]Xuanmin Song,Zhongmin Jin.Study on Coal-rock Moving Law and its Control for Long Wall Top-coal Caving Face[J].Proceeding of 99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nderground Thick-seaming.1999(10):160-170.
[9]赵俊辉,范文亮.回撤通道贯通回采期顶板岩层控制分析[J].陕西煤炭,2003(1):34-37.
[10]赵军.大断面回撤通道锚杆支护技术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1):5-7.
[11]贾嘉勇.综采面回撤通道新支护工艺在榆家梁矿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8(1):83-84.
[责任编辑:邹正立]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225(2016)01-0043-04
[作者简介]王建利(1964-),男,陕西富平人,陕西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收稿日期]2015-09-11
[DOI]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6.01.011
[引用格式]王建利,冯业文,郭普,等.回撤通道沿空留巷技术初探[J].煤矿开采,2016,21(1):43-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