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基基础强夯法处理技术研究

时间:2024-04-24

班念伟

摘 要:强夯施工技术方式指的是将夯锤升到一定高度,然后直接砸向地面,给地基土面一个超强的锤击效果和动力能量,进而对地面松软土层进行压缩,使土颗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并减小或消除土体湿陷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也是目前处理湿陷性黄土最为常用和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关键词:湿陷性影响;强夯技术施工;方案设计

1 黄土地基湿陷的性质和处理技术

首先,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孔隙特征与黄土的湿陷机理结合起来研究,这样就能揭示黄土的工程性质的本质特征:黄土结构比较疏松,还有多孔性,特别是结构性孔隙是黄土湿陷性的第一空间条件,也可以称为第一层次原因;黄土中不抗水颗粒之间的联结,是湿陷性的第一重要条件,也可以称为第二层次原因;黄土中不抗水颗粒之间的联结主要是粘土中的水—胶的联结,以及可溶盐及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浓度都会对湿陷性造成影响。其次,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等。本工程湿陷性地基土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需要整体处理,周边建筑物及居民距场区距离较远,采用挖隔振沟措施可消除强夯振动的影响。综合考虑,本工程采用强夯法进行消除湿陷性处理,该方法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费用较低。

2 造成黄土湿陷性的原因

2.1 粒间的组成对湿陷性的影响。试验说明,粘粒含量越少,湿陷性越强。粘粒在黄土的结构中主要起胶结作用,尤其是<0.002mm的细粘粒,它所起的胶结作用更加明显。粘粒含量少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主要是薄膜式,所以这种胶结强度较低,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强;粘粒含量高时,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多为镶嵌式,故这种胶结强度高,不容易破坏,从而湿陷性弱。一般来说,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超过30%时,湿陷性就会基本消失。

2.2 可溶盐含量对湿陷性的影响。可溶盐包括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3种。由于可溶盐在固态时对土粒起胶结作用,但是溶解后即呈离子状态时就会与土粒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发生置换,所以影响到黄土的湿陷性。一般认为易溶盐(NaCl,KCl,Na2SO3,Na2CO3)含量高时黄土的湿陷性强;中溶盐(CaSO4)含量多时湿陷性也越大;难溶盐(CaCO3)在黄土中既起骨架的作用又起胶结的作用,即难溶盐的含量越多,湿陷性就越弱。

2.3 含水率对湿陷性的影响。天然含水率比较低的黄土湿陷性较强,而天然含水率高的黄土湿陷性就比较弱。所以,当天然含水率>25%时,或者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黄土就没有湿陷性了。

3 实际案例

某住宅小区的地基处理,该工程上部建筑由4根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的柱子承重,每根柱子上的结构荷载设计值为M=850kN·m,N=7580kN;绝对高程为856.0m,场地平坦,上部覆盖黄土层>70m。地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均属第四纪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洪积形成的,地层分布连续且比较稳定,主要由黄土状粉土、黄土状粉质粘土及老黄土构成,自上而下依次分为6层。

4 湿陷类型及湿陷等级的评价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地基土自重湿陷量Δzs、地基土的湿陷量计算值Δs:

式中δzsi,δsi—分别为第i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β0—因土质、地区而异的修正系数;β—考虑受水浸湿和侧向挤出的修正系数;hi—第i层土厚。计算得出结论,湿陷量计算评价见下表所示

该工程中综合考虑了以下2个因素对地基湿陷性的评价为:(1)该建筑为非用水建筑物;(2)在场地周围地质环境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该场地地下水位上升至现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该工程可按自重Ⅲ级严重湿陷性来考虑,湿陷性土层为1,2,3层。所以,对该工程湿陷性地基的处理考虑采用的方案是:强夯法+桩基础共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影响。

5 强夯施工方案设计

5.1 强夯能级。使用的能级主要取决于要求消除湿陷的深度,消除湿陷的深度越深,使用的能级也就越大,一般可用Menard修正公式估算有效加固深度为 (3)式中W—夯锤锤重;h—重锤落高;α—有效加固深度的修正系数。在拟建工程场地,采用6000kN.m能级强夯,用式(3)估算的有效加固深度为7.5m,满足要求。

5.2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该工程设计采用等边三角形的布置形式,夯击点间距取决于基础布置、加固上层厚度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加固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弱、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夯点间距宜大,故夯锤底直径为3.5m,夯击点间距宜取为6.5m,落距20m。

5.3 夯击次数及间歇时间。夯击次数是取得较好夯实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根据地层特点通过试验选择最佳击数。在该工程,单点1次连续夯击数宜为8~10击,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间歇时间,是指相邻夯击2遍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于湿陷性黄土,孔隙水压力的峰值出现在夯击完后的一瞬间,每遍的总夯击能越大,则孔隙水压力消散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孔隙水压力消散,地基上稳定后,才能够进行新的夯击作业,一般情况下28d左右才能消散。因此,该工程的间歇时间取28d。

6 强夯技术质量控制

6.1 载荷试验检验。对经过强夯的场地进行载荷试验检验强夯效果。最大加荷量为60t,P-S曲线较平缓,没有出现明显拐点、加荷量大于设计荷载25t的2倍还多,按S/b=0.01,S是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不超过加载值的1/2,故该点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取为30t,对应的沉降量S为5.5mm。

6.2 土工试验检验。在夯实前后取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夯实前后的土的物理指标,见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检验结果可知,采用强夯的方法,夯实前后土层强度和土性参数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固效果非常显著,基本上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

7 结语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上地基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造价低、工期短等特点。湿陷性黄土又称为大孔土,其特性是指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黄土的湿陷性一般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建筑设计的承载要求,还会给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带来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的设计中,如何处理好地基的湿陷性非常必要。文中计算了强夯治理湿陷性黄土有效加固深度、加固后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强夯的方法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