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 甘剑伟,通讯员 石 立
2022 年,广西全区成功避让、有效预警多起地质灾害,避免可能因灾造成人员伤亡703 人。
面对频发的地质灾害,广西自然资源厅建立了“隐患点+风险区”的双控机制,“技防+人防”双管齐下,及时准确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安排群众撤离避让,有效化解了地质灾害带来的灾难。
2022 年5 月25 日—28 日,广西昭平县文竹镇一带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28 日2 时28 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将昭平县文竹镇等地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提升为黄色预警,并从2 时37 分安排地质灾害监测员巡查监测。
2 时45 分,监测员发现,文竹镇桂花村临江片的后山有异响,沟谷水流激增且变得浑浊,随后报告险情。广西自然资源厅即刻建议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昭平县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主动撤离避让。
3 时05 分左右,桂花村临江片的27 户108 人,扶老携幼撤离家园,刚刚到达安全地带,就听到一阵轰隆声传来,大家回头望,只见大量的泥石从山上冲向村庄。劫后余生的人们惊魂未定,18 分钟前,他们还在家里躲雨,好险啊。据灾后统计,临江片有4 间房屋被冲毁,13 间房屋及3 亩果树不同程度受损。
广西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2022 年,广西共发生地质灾害795 起,其中785 起为小型地质灾害,9 起为中型地质灾害,1 起为大型地质灾害。
复杂的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之一。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至东南沿海丘陵山地的过渡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群发,具有城市地质灾害严重、岩溶区危岩、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大等特点,全区陆地面积近97%均属地质灾害易发区,登记在册的隐患点达1.35 万处。
复杂的气象环境也是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之一。广西位于沿海地带,台风暴雨及持续强降雨频发,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多发,容易使地质灾害多发群发。
广西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雨量充沛的2 月—7 月,主汛期的5 月、6 月达到峰值。在2022 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中,以降雨等自然因素为主引发的地质灾害有699 起,占灾害总数的88%。
<<<贺州市昭平县文竹镇桂花村临江片祥围小组泥石流地质灾害航拍图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供图
此外,当地农户切坡建房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隐患。广西山丘多、平地少,农民多居住在坡脚或山坡上,修建房屋时需要开挖边坡,且多数未设置挡土墙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遇强降雨时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大。
据统计,目前全区共发现农村切坡建房1.49 万处,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1.08 万处,威胁着3.68 万户13.49 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 年,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有96 起,占灾害总数的12%。
2022 年,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九溪村群发泥石流灾害、贺州市昭平县文竹镇桂花村滑坡灾害、贺州市昭平县文竹镇桂花村临江片泥石流灾害等多起地质灾害中,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发生前,广西自然资源厅对这些灾害点均发出了有效预警。
多年来,广西自然资源厅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共完成88 个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以及1 ∶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完成面积为23.76 万平方千米,查明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1.35 万余处,划定风险区6 311 个,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和风险数据库,动态调整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排序,解决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哪里”的问题。
广西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自治区级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在全区14 个地市派驻地质环境分站。截至2022 年,广西设立了756 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点,安装5 451 台设备,对全区隐患点和风险区形成了监测网络,重点监测2 处风险防范区,502 处滑坡、233 处土质崩塌、19 处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点,实现了“隐患点+风险区”的双控制。
为科学解决“地质灾害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广西自然资源厅实施了“技防+人防”的管理机制。
在“技防”上,监测预警设备以GNSS 地表位移、倾角加速度计、雨量计和预警广播为主,裂缝计、泥位计、土壤含水率仪为辅。安装的监测设备发挥了积极的预警作用,2022 年发生的46 起重大灾害中,紧急转移撤离人员432 人,避免可能因灾造成人员伤亡73 人,占成功转移避让灾情险情数的70%。
另外,广西自然资源厅还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2022 年,广西自然资源厅共发布自治区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238 次,其中发布橙色预警8 次、黄色预警77 次、蓝色预警153 次,发布预警短信48 万余条。
各市自然资源局也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2022 年累计发布了2 593 次预警预报信息,其中橙色预警18 次、黄色预警273 次、蓝色预警2 302 次,追加发布151 次,共计发布预警短信460 万余条。
在“人防”上,认真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2022 年,全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动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组1 589 组3 000 余人次,排查巡查地质灾害点和易发区27 230 个,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10 万余张,派出专家应急处置突发地质灾害523 次,出动技术人员200 余人次。
2022 年6 月22 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桂龙路后山小冲沟突发泥石流灾害,多栋民房损毁,当地74 户251 人提前撤离,成功避险。
这起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是双控双防的成功案例。
2022 年6 月22 日16 时,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根据降雨情况,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会商后,对外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并电话通知龙胜各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
6 月22 日12 时许,监测员在巡查中发现龙胜镇城南桂龙社区后山山体出现蠕动变形,随即向龙胜各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报告险情,并按照要求加密监测。
16 时10 分,监测员发现玉龙巷后山出现泥石流迹象,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桂龙社区领导。火速赶到现场的社区领导发现,泥石流距离一处房屋只有数百米远,快速将屋内的2 位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3 分钟后,该房屋被泥石流冲毁。
在昭平县文竹镇桂花村滑坡灾害中,避免了10 人因灾伤亡;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九溪村的泥石流灾害中,全村136 人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防治无情的地质灾害中,随时随地都看到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身影,既有彻夜未眠指挥的专家,也有走在波涛汹涌的河边冒险巡查的监测员,还有深夜冒着暴雨奔走在泥泞的山路上组织群众撤离的普通工作人员,广西自然资源系统的自然灾害防治队伍日益壮大。
广西自然资源厅还实施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工程,着力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威胁。
2022 年,广西自然资源厅共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006 亿元,共实施中央特大型治理项目13 个,避险搬迁4 个,自治区重大治理项目40 个,避险搬迁1 个。共避险搬迁1 145 人,保护人员2.2 万人,保护财产7.98 亿元。
<<<广西自然资源厅“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王亚/摄
此外,还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印发了年度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方案;开展了“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补助经费2 740 万元,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
2020 年,广西自然资源厅共组织线上、线下专题防治知识培训510 场,参加人数达43 252 人;宣传培训1 134 场,参加人数达81 819 人;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729 场,参加演练人数50 859 人。制作系列防灾避险公益广告在广西卫视播放,制作防灾知识山歌、避险自救攻略微视频等广泛传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尽管如此,广西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薄弱环节依然不少,比如财力支持力度不够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缓慢、地质灾害调查的深度和精度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今后,广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从3 个方面重点开展。
一是积极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大力推进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模式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级,构建更高质量、效率、安全的科技防灾体系,实现基础调查常态化、动态监测智能化、预警预报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化。
二是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队伍,逐步建成由100 组技术队伍、1 000 个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骨干、10 000 名半专业化兼职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员组成的“百千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工程。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部门共同监督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任务落实、资金使用、实施进度、项目质量等情况。将地质灾害防治绩效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加强考核结果的管理和运用,不断提升考评效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