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领迭变——西宁公交运营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4-07-28

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黄 琥

西宁市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带一路”战略通道节点城市。西宁市自创建公交都市以来,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运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西宁市常规公交线路有10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484公里,运营车辆1940台,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18.3标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100%,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100%,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100%。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交运营效益。西宁公交通过公交大数据的分析利用,为运营组织提供了定量化、精细化运作基础,使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有效契合,公交运营与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实现了公交车辆、人员、线路运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西宁公交充分认识到,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的有效结合和提高,取决于企业的改革创新,于是开始了大踏步的“西宁模式”运营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

1 技术先导,求新图强,“数”领迭变运营改革

西宁公交以提升公交综合运营服务品质为着力点,积极履行“绿色发展,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锐意改革、砥砺前行,探索创新运营工作经营理念的迭变。

(1)结合线网结构,运营组织差异运作。结合西宁市城市十字架构空间结构特征,科学合理规划公交线网,提高覆盖率,提升通达广度和深度,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将公交线路向全域延伸;打造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城市快客、大站快车、高峰区间公交、旅游公交、夜班公交、城郊公交、附(副)线公交、专线公交、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等多元化特色公交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按照公交线路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网分级方案,针对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运营组织方式,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交运营效益。

(2)创新引领,科技先导。运用科学技术及大数据“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公交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IC卡、扫码和GPS数据,这些数据可直观反映公交客流出行特征,以此类公交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分析,可掌握公交全天的客流规律、工作日和周末的客流规律以及运营车辆班次与客流的匹配情况、站点客流规律、客流分布、乘客换乘情况等(图1);通过大数据的宏观及微观分析,为公交运营提供了定量化、可视化、精细化的分析基础。

(3)平台建设与利用。学习借鉴大数据、公交客流OD分析思路与经验,建立客流统计分析系统,构建模拟3D展示平台,统计分析线路、站点、断面、不同时段客流分布规律信息(图2),实现高可靠的以客流为基础的智能调度,进行科学、准确、合理、高效的事前决策;建设完成客流分析流程的自动化与数字化,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对数据的挖掘利用,并指导各运营单位实践运用,为运营模式的创新转变奠定基础。

(4)应用与推进。各运营公司选取1个车队,2-3条线路进行试点并全程跟踪指导评估。通过数据分析与现场调研结合,对线路运营组织情况、路段时段进行宏观分析,调度指挥搭载运用分析结果,适时调整运力适配与运营模式。

(5)精准调度,计划发车。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调度系统相结合,分析不同时段及路段的客流动态,突破以往“大水漫灌”式的调度流水发车模式,推行“计划发车”新模式,根据周末、工作日、高峰、平峰及低峰等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站点的客流特征制定调度计划,合理配置运力,精准调度运营。

图1 分段客流表

图2 客流分析表

2 盘活公交运力,创新运营组织,保障市民出行

(1)资源重新配置与利用。西宁公交现有运营车辆近2千台,每日因修车、待料、休息、人员缺乏等各种原因停驶车辆350-450台,实际车辆利用率在75%-80%,车辆资源没有达到最大化有效利用。运营改革要坚持需求导向,丰富运营模式,提升运营能力,改变以往线路人为运力配置模式,实现人力与车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2)运用数据“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把握5G发展契机,立足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3D模型平台,通过公交运营客流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段客流调研分析情况,制定线路运营班次计划并适配与之相对应的运力,实现客流与运力配置一线一分析、一线一适配。减少路线固定配车数,通过高峰和平峰配车数的机动化运作,合理调配运力,较好解决了重要时段运力保障不力和次要时段运力浪费现象。

(3)基础运力配置。突破以往固有运力安排模式(重要时段、次要时段运力相等),运营公司、车队依据客流数据分析与调研结果,做出线路相对应的运营计划,配置次要时段路线的基础运力,重要时段或突发情况造成运力缺少(如病事假、修车)等,由机动运力进行运力补给。

(4)机动运力配置。运营公司、车队根据各线路重要时段运力要求,适当配置机动运力,在重要时段予以线路运力补充,次要时段车辆停驶,做基础运力储备。

(5)梯次运力投入。根据各路线重要时段与次要时段客流特征,分时段实施机动运力投入与撤回,将早、晚高峰车、通勤车、包租车、重大活动用车等结合统筹,并根据当天各条线路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线路进行运力补给。

(6)机动运力再利用。作为线路运力储备车辆,线路基础运力车辆因修理等原因停驶的驾驶员,车队即时安排到备用车辆参与线路运营;机动运力由分公司、车队两级统筹,可在运营公司各线路之间灵活调动(车载终端机设置多条线路号以供选择),以补充缺失的基础运力(缺勤、休息车辆)。用好基础车、用活机动车、保障备用车,减少无效低效里程资源浪费,提高车辆使用率(图3)。

图3 机动运力的升级利用

3 关注驾驶员情绪管理,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劳动强度

(1)整合人力资源,实行“人休车不休”模式。改变以往按照人员去适配线路配车数的习惯,结合兼顾现有人力资源和线路客流实际,合理配置基础运力,把人力资源与线路运力有效契合,实现车辆、人员资源最大化利用。安排驾驶员合理休息,在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的同时保障驾驶员的休息时间,替休驾驶员在基础运力车辆上轮换替休,基础运力车辆不再停驶。西宁公交运营改革推行以来,驾驶员由每月休息2天增加至4天,并计划在明年增加至6天休息,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缓解驾驶员精神压力,保障驾驶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公交行车安全夯实基础。

(2)注重身心健康。在有条件的首末站设立驾驶员减压室和健身房,帮助在客运服务过程中受到委屈的驾驶员及时释放压力,防止驾驶员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岗位。引入驾驶员预前健康管理系统,提供上岗期间的健康检测服务。通过对驾驶员呼气酒精含量、血压、心率、体温、血氧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建立驾驶员健康档案,随时监测和提醒驾驶员的健康状况,防止驾驶员酒驾和带病上岗。

(3)实现“运修分离”。运营车辆发生故障,技术部门及各运营公司车间严格把控车辆报修程序,并及时将车辆修理情况反馈车队,车队视情及时将报修车辆驾驶员派至机动车辆及备用车辆上参与运营,进行线路运力补给。

4 运营工作创新改革推行评估

西宁公交运营改革自2020年3月份全面启动,至7月全部线路推进完毕,推进工作平稳过渡,运营情况良好,达到了改革预期目的。

(1)通过高峰和平峰配车数的机动化运作,合理调配组织运力,以及机动运力和基础运力的梯次安排和投入,各线路在重点时段运营圈次明显增加,低效、无效圈次里程明显下降。

(2)车况较差的老旧车辆作为备用运力储备,车辆利用率显著提高,修车台次、维修材料费呈明显下降趋势。

(3)通过深化公交运营改革,驾驶员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心理上解压,驾驶员身心得到较好休息,病事假现象大幅度减少。

5 “互联网+”向“智能+”转型,“智慧公交”指日可待

公交行业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这些改变得益于创新,得益于发展,得益于科技,科技使公交变得智能,西宁公交正在努力向智慧公交发展。

(1)构建公交数据大脑:以5G为契机,以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架构和能力资源为基础,定位“数据智能,改变公共出行”,使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安全等新型互联网数据技术在车辆设施中充分利用,实现数据清晰可见,将传统的经验模式迭变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模式,从而提高各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2)车辆客流分析系统:车辆客流统计仪与手机APP相结合,在手机APP上实时显示该路线及每辆车的满载情况,尤其是城市快客(快客在快速路段有乘客数限定),让乘客有选择的乘车及候车。

(3)远期目标及展望:通过向“智慧公交”“智能+”的转型,挖掘公交“大脑”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完成运营模式的创新转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线网规划+线路运营组织”的深度融合,提高公交企业运营生产效率,实现乘客需求与公交线网优化、线路运力供给的良好衔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