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现代化灌区建设初探

时间:2024-07-28

王雪娇,邓 波,乔 木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成都,641499)

随着成都东进以及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原四川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管理处)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成都东部新区是推动成都重庆相向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实施。新区目前主要依靠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张家岩水库、三岔湖水库及石盘水库供水,未来可通过引大济岷工程、毗河供水、久隆水库等工程提高供水能力。三岔湖水库、石盘水库等水利工程由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管理。现代化灌区建设是当前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灌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灌区发展大背景以及灌区目前情况对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所管辖的灌区现代化建设进行探讨。

1 管理灌区基本情况

1.1 灌区体制机构情况

2020年2月7日,成都市编办在《中共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四川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管理处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成机编办〔2020〕6号)文件中明确:更名四川省都江堰龙泉山灌区管理处为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暂由市水务局代管,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46名。截止2020年10月,中心在职职工2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其中初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60人,高级职称18人)。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2019年核定纳入财政公益性管理人员经费3987万元,维护经费1200万元;实际到位人员经费1575万元,维护经费487.5万元。2016年至2019年龙泉山灌区管理处平均年收入4816万元,其中农业灌溉水收入1091.1万元,工业及生活用水收入846.73万元,电力、水产、旅游、租赁、占渠补偿等其他收入2878万元。灌区年支出6813万元,其中管理人员经费3988万元,工程维修养护经费487.5万元,电力、供水、旅游生产经营成本、单位日常运行费用等其他费用支出2337.5万元。

1.2 管理灌区基本情况

龙泉山灌区即都江堰东风渠六期扩灌工程,位于成都市以东龙泉山东麓川中丘陵的简阳、资阳(今雁江区)境内。灌区从东风渠总干渠尾取水,引都江堰岷江水源穿过龙泉山,规划终期控灌龙泉山以东,沱江以西,球溪河以北的简阳、资阳、资中、仁寿等市、县120.25万亩耕地,属典型的“引蓄结合,长藤结瓜”式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区已建工程有长6274米、流量为30m3/秒的龙泉山引水隧洞1座,总库容为3.2032亿m3的三岔(大二型)、石盘(中型)、张家岩(中型)3座大中型水库和1座总库容为30.9万m3的小(二)型翻身水库;37条长446.52km的配套干渠、分干渠和支渠,其中干渠9条长133.74km,分干渠9条,总长135.61km,支渠19条长178.25km;410余条长1290余公里的斗、农、毛渠,其中斗渠137条长641km。

1.3 灌区执行水价与水费计收

(1)农业用水按四川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川价函〔2002〕122号文核定的农业用水价格每标亩40.37元计收;

(2)非农业供水价格按川发改价格函〔2015〕742号和省水利厅川水函〔2015〕1084号执行,供自来水厂原水价格为0.27元/m3。目前龙灌处非农供水只有城镇生活供水,水费收缴率100%。

2 管理灌区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基础短板

2.1.1 建设标准偏低

龙泉山灌区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已实施节水改造的渠道,受资金和改造方案的限制,改造的目标仅限于渠道的通水功能,未考虑与现代化管理相匹配,建设标准低。如明渠衬砌厚度8cm-10cm无法进行机械维护和清淤、高边坡和深挖方渠道均未进行边坡防护改造等。

未实施节水改造渠道基本上为傍山土渠,渗漏损失大,建筑物老化,管理设施不齐,渠堤滑动、堵塞、穿孔、决堤等时有发生,运行维护成本高,达不到防洪标准。

同时,灌区的工程维护标准和运行管理标准低。维修养护仅能保证工程的基本运行,无法提升工程形象和可靠性,与地方城市规划标准不匹配。水库和渠道工程多为人工维护和检测,小型闸门、放水洞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不能实现安全、可靠、高效、节约的管理和供水目标。如灌区干、支渠灌溉用水计量主要采取渠道标准断面计量方式,人工观测水尺读数,工程形象标准低。随着灌区大部分纳入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区,目前的灌区工程形象会与将来的公园城市建设形象形成较大的落差。灌区工程建设需要与地方城市风貌、水文化和生态环境有机融入和匹配。

2.1.2 部分工程功能不完善

一是部分工程功能无保障,如石盘水库有1400万m3蓄水靠径流;二是部分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如分干渠及以下渠道基本上无泄洪设施;三是灌区工程缺少生态供水功能规划,对生态供水需求、能力和措施无系统的研究。

2.1.3 保障率不达标

灌区供水各项保证率无科学测算依据,现状更是达不到现代化灌区要求的标准,需要从科学调度、工程保障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高各项指标。

2.1.4 管理设施和手段老旧、配套不齐

一是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和保护范围划界不完善,界桩界牌缺失;二是安全设施不达标,建筑物缺失铭牌、警示标示标牌、安全栏杆等;三是渠道使用人工捞渣和清淤,且拦污栅不足,多数闸门为手动启闭无电源,巡察和防洪抢险道路不畅、硬化率低;四是水库和渠道均无视频监控、气象汛情自动预测预报、自动化控制和监测设施设备。

2.2 管理能力短板

2.2.1 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专业与岗位对口率低,目前中心编制346个,在职298人,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其中与水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仅100余人。一是管理人员多数无岗位操作证,达不到持证上岗要求;二是缺少高素质的专管岗位技术人员。对已成工程的管理各站局仅有1~2名略懂法规又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支撑全单位的技术性工作。

2.2.2 管理意识不强、方式粗放老旧

管理人员缺少主动管理的意识,管理工作思路不清,开展工作全靠上级的监督和要求,不会主动学习行业规程、规范等相关知识;管理人员的工程日常管理能力多数是靠传帮带提升,缺少主动学习的激情。管理方式靠经验和习惯,缺乏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2.2.2.1 防汛

(1)汛情预测预报:靠地方气象信息和防办汛情通知,对入库洪水无科学预测,缺少自动高效的小流域暴雨洪水预测预报;对洪水调度缺少科学计算依据和多种调度方案的比较供决策。

(2)预案编制:未完全由设计单位编制,科学实用性无法保障。

(3)防汛物资:达不到定额配置数量。

2.2.2.2 维养(岁修、清淤、养护、一般性抢险)

管养分离未完全落实;维修养护实施中的安全和水保环保措施投入不足、意识不强;对工程形象标准眼界不高,要求低。

2.2.2.3 巡查监测

巡查要求的具体细节未完全落实到位;巡查频率和内容靠人工管理,无科学的量化监管手段;监测手段老旧、监测数据库无现代化的大数据分析判断手段、监测资料分析深度不够、部分监测项目无标准值参考、控制网等未按照标准定期进行校对。

2.2.2.4 运行管理

清淤投资不足导致渠道输水能力下降,运行水位和安全风险均逐年上升;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渠道上的局部小型漏水隐患,如把小型闸门漏水当成一种习惯,管理人员不会意识到这是问题和需要整治;倒虹管充砂孔等不经常使用的设施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平时养护的意识,等到需用时才发现无法使用。

2.2.3 工程建设短板

一是管理人员均为兼职人员,且缺少安全、水保、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员,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无法提升;二是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项目建设管理需要工程、质量、安全、财务、后勤、外协等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开展工作,但根据实际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只能将管理机构进行合并开展工作,这影响到人员能力发挥和水平提高,不利项目管理。

3 建设智慧灌区工程规划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干”和成都市“东进”发展战略提供水资源支撑,围绕市水务局“六水攻坚、六网统筹”高质量发展思路,梳理灌区在“水资源支撑、水安全保障、水净化提升、水生态修复、水管理创新、水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的“短板弱项”,吸纳先进成熟的经验,针对灌区特点研究创新建设,最终实现智慧灌区高质量融合创新建设和水资源的安全高效配置。

实现智慧灌区需要建设高效水网、安全水网、洁净水网、生态水网、智慧水网和文化水网。

3.1 高效水网

为了建设高效水网,在“东进”区域“两源五库”核心水资源配置体系基础上,聚焦东部新区水资源保障重点,在规划建设久隆水库的基础上,建设久隆水库与石盘水库联通北干渠提升工程,实施构建张家岩、久隆、石盘、三岔四库联调水资源保障体系。深入探索联调联控保障机制,充分挖掘水利工程潜力,有效激活区域生命水网系统。

图1 东部新区骨干水库分布示意

(1)以新促旧,高位串联,夯实龙头双水塔安全保障。久隆水库建成前,仍以张家岩水库为蓄水中转核心枢纽,承担生活、生产供水任务,张家岩水库囤蓄库容1492万m3,年供水量4.2亿m3(含向石盘水库、三岔水库中转水量)。久隆水库建成后新增囤蓄库容约0.8亿m3,年供水量9720万m3。同步建设久隆-张家岩两库双向连通工程,形成久隆水库、张家岩水库双水塔格局,双水塔将共同形成一个接近1亿m3库容的大型水库,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体系供水潜力,增大系统调节能力约1.2倍,增加优化配置水量约3000万m3,年度总供水量将达到约5.5亿m3。

(2)强化低线,增补高线,筑牢高效双通道供水生命线。龙泉山引水总干渠是都江堰水源向东部新区输水的唯一通道,设计流量30m3/s,是东部新区水资源保障的最大瓶颈。结合规划建设的久隆水库及引水工程,新增第二输水通道,设计流量30m3/s,使原“单通道”变为“双通道”,有效提高供水安全保证率,并将东部新区整体引水能力提升1倍以上,彻底打破进口制约。

图2 东部新区水资源保障规划示意

张家岩水库作为向石盘和三岔水库蓄水的中转枢纽,现状通过充水北干渠向石盘水库充水,通过充水南干渠向三岔水库充水。北干渠现状渠线位于久隆水库库区内,故在久隆-张家岩水库实现连通后,可利用北干渠实现久隆-石盘水库低线充水,但受高程影响,石盘水库无法充蓄到设计库容(现状蓄水量小于设计蓄水量约1600万m3)。可利用久隆水库的高程优势,新建高线连通管渠至石盘水库,实现石盘水库充水双通道和囤蓄库容最大化。该方案预计增加优化配置水量约3000万m3。

利用久隆、三岔两库高差,规划建设久隆-三岔水库连通工程,可实现张家岩、久隆水库向三岔水库双线供水。但由于三岔水库原设计的26座副坝方案(建成18座)未全部建设完成,水库现状总库容小于原设计总库容约1400万m3。三岔水库扩容拟新增8座副坝,估算总投资12.6亿元,新增配置能力约5000万m3(天府奥体城景观水位需求将可能影响三岔水库年供水量)。

到2035年,实现“四库联调”精准联控,并通过供水管网连通,可实现东部新区骨干水厂双水源和双供水管道,东部新区供水安全保证率提高至97%以上,有效消除城市供水风险。

3.2 安全水网

3.2.1 水库现代化改造

水库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水库的水情、气象、大坝信息等进行联动,对闸门等相关工程实施自动化控制。达到能够集中统一调度的目的。下阶段主要对中心管理的石盘水库和三岔水库进行现代化改造。

3.2.2 干支渠现代化提升改造

计划对龙泉山灌区的骨干渠道进行改造,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和相应的现代化建设。

表1 灌区骨干工程现代化提升改造建设任务

对部分渠道淤积较为严重的干支渠进行改造,沿渠每3km~5km设置1个长度为100m~150m的沉沙渠段,沉沙渠在现有渠道上加深加宽,根据地形情况,渠道加深1.0m~1.5m,加宽0~4.0m,并建机械清淤的配套设施,进出道路、车辆转运平台等,布置形式与黑龙滩灌区相同。

3.3 洁净水网

对水库渠道进出口增设水质监测设施,加强水质监管,提高污染应急处置措施能力建设。目前我中心对这块尚未形成具体的建设规划,但在水库现代化建设中,相应的水质监测设施要一并进行。同时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发现污染能立即上报处理。

3.4 生态水网

建设库岸、渠岸生态绿化景观、防抛网、防护栏,购置捞渣机,近期规划建设工程如下。

3.4.1 渠道泄洪沟工程

主要包括泄洪闸到天然排水河道或溪沟之间泄洪道的新建或改造,新建或改造泄洪闸列入渠道建筑物中。

表2 灌区渠道泄洪沟工程

3.4.2 沿渠沿库道路及安全防护工程

包括渠道(库岸)巡察道路、防护网、防护栏、界桩、警示牌等。但不包括所需要的控制设备和观测设备、试验站、管理站建设等。

表3 灌区沿渠沿库道路及安全防护工程

3.4.3 渠道沿线生态绿化及湖库水生态保护

包括渠道内坡、外坡、渠堤的渠畔绿化治理,水库消落带生物生态治理、水库沿岸生态绿化带建设。

表4 灌区渠道沿线生态绿化及水库沿岸生态保护工程

3.4.4 灌区水体水质保护工程

3.4.4.1 灌区捞渣设施建设

为提高灌区水质保护工作效率,需在部分渠道设置捞渣设备,垃圾由各县自行运走。各级渠道需增加捞渣设备共计96处,估算投资8640万元。

3.4.4.2 灌区水库生态保护治理工程

龙泉山灌区大中型水库主要有张家岩、三岔湖、石盘水库。为改善水库水源地水质,有效降低入库污染物,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需对龙泉山灌区水库进行生态保护治理,主要包括三岔水库、石盘水库、张家岩水库、翻身水库生态清淤工程;水库自动捞渣设备升级改造;水库周边安全标志标牌建设。工程投资包括清除水库累计淤积量2261万m3,估算投资52003万元;水库自动捞渣设备4台,估算投资360万元;水库安全标识标牌400处,估算投资40万元。共计投资61043万元。

3.5 智慧水网

利用全面的感知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形成自动预测预报能力,对洪水调度、供水调度等形成多种方案供水资源配置决策。根据中心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依据,近期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如下。

3.5.1 集控中心

建设集控中心1处。

3.5.2 感控设施

(1)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灌区管理范围内分水洞合计为958处,计划1916个流量监测断面,依据灌区涉及的7个市县(区),规划布设7处地下水位监测点。

(2)依据中心管理范围渡槽、暗涵等数据,规划布设89处渡槽、575处(含本次规划新建33处)暗涵、50处重点建筑物的工情监测点。

(3)管理范围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座,故布设9座水库监测系统。

(4)依据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的现状及需求,规划在中心下设的9处管理站范围内各建设1处气象信息采集站,为工程管理和防汛应急指挥会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5)规划布设20处水质信息采集点。

(6)管理范围内干渠、分干渠总长度为258km,规划沿干渠、分干渠布设258个监测点,为渠道运行和管理提供服务。

(7)规划在干支渠分水口等位置布设闸门自动控制系统,合计146孔(含本次规划新建18孔)。

(8)在每处分水洞规划布设一体化自动闸(阀),合计958孔。

(9)规划在管理范围内每处水泵提灌泵站处布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合计20处。

3.5.3 网络通讯

依据感控设施的建设内容及网络通讯布设原则,管理处本部及闸门自动控制采用租用光纤的形式,合计147处;1923处水情信息采集、714处工情信息采集、9处气象信息采集、20处水质信息采集、258处岸线信息采集点、958处一体闸(阀)自动控制及20处水泵站自动控制采用租用公网的形式,合计3902处。

表5 灌区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建设内容

3.6 文化水网

深入挖掘龙泉山灌区建设历史、工程科技、水利文化,系统布设展示说明牌;在三岔水库处建设灌区专题水文化展陈馆;各关键工程节点处布设遗产标识,形成灌区文化展陈体系,发扬灌区精神。同时灌区渠系建设与公园城市配套,打造环境优美,充满水文化的城市景观。

通过灌区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达到以下工程效益:一是生活生产生态供水为东部新区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灌区内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到98%,工业供水率达到95%,一般城镇生活工业供水率达到90%。二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工程输水损失率不大于1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5。三是是实现水资源的安全高效配置。四实现防汛保安,减少工程水毁。

4 灌区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理顺机构体制,解决人员和资金问题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目前由成都市水务局代管,但目前管理机制仍未理顺,是否划由成都东部新区管理还未有正式文件。

原来由资阳市水务局代管时虽然灌区水管体制改革已完成,两定已落实,两费中人员经费由灌区收入和财政补贴组成,但管理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等收入较低。现在虽然由成都市水务局代管,是公益一类,由财政拨款,但由于理顺体制和相关交接问题,资金问题目前并未解决。同时由于体制未完全理顺,招新和职称聘请工作目前没有开展。灌区现代化发展必须要解决中心人员老龄化和人才紧缺问题。按照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工程规划,灌区现代化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庞大,且实施计划年限长,需要有稳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支撑。

下阶段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需要积极配合成都市理顺机构体制,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为灌区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4.2 改变工作习惯,加强外部联系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原龙泉山灌区管理处以往是以农业灌溉和农业用水为主。随着东部新区的发展,未来的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将大大增加,农业灌面将有所减少,中心的工作管理模式将有所改变。以往的管理工作模式将很难适应东部新区发展高速和高效的工作要求,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加快办公模式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由于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将大大增加,以往单一的工作环境也会有所变化。加强外部联系也是今后灌区发展,解决各种灌区发展问题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