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乐山市水系综合治理研究初探

时间:2024-07-28

,,

(1.四川省青衣江乐山灌区(流域)管理局,四川 乐山,614000;2.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 乐山,614000)

乐山市水系综合治理研究初探

谢洪波1,杨成涛2,刘萍2

(1.四川省青衣江乐山灌区(流域)管理局,四川 乐山,614000;2.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 乐山,614000)

河湖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乐山市为例,从水资源统筹调配,实现和维持良性水环境的角度,构建支持城市发展的水系连通网络,解决乐山市综合治理区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造成的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问题,解决峨眉河、竹公溪、泥溪河、凌云河等中小河流的严重污染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循环基础。为城市规范保护和利用城市水系,促进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水系综合治理 河湖连通 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 乐山市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城市水系规划主要有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设、结合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等,但对水系连通方面的研究不多,在城市水系规划时所制定的水系连通网络是否科学,决定着开发利用是有利于生态建设还是破坏了生态。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己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研究,客观分析评价当前城市水系存在的水系连通、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6类主要问题,探索改善河湖水系水生态环境的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提出6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制定水系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如同其他城市一样,乐山市的水系治理经历着单一粗放治理到综合治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流治理思想也经历了从节约用水、防治污染、保护水质等发展到河流生态恢复、注重河流自身健康的转变[1-2]。近年来,生态治理的理念引入乐山城市河流水系治理中,充分恢复和挖掘城市水系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防洪排涝、景观文化、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保障。

2 现状与评价

乐山市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流域面积大于50km2以上的河流有104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46条,分布有水库253座(含干流水库),自宋代至20世纪,乐山地区先后修建泊滩堰、江公堰、东风堰等灌区12处。乐山市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三江环抱,山水相映,风光绮丽,有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与峨眉山景区,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自然文化双遗产,还有2014年9月成功申请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乐山水文化尤为丰富,从鳖灵治水到李冰凿离堆再到海通修建大佛等皆广为流传,还有其他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都离不开水,故而有“乐山文化水为魂”之说。

乐山市城市水系存在治理上的混乱,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河段防洪排涝标准不足:部分河段防洪能力未达标;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交通系统和生态系统互相影响;

(2)部分河段水质不达标、污染严重:主要对应治理区东部、西部、中部区域,该区域中小河流污染较为严重,水质从Ⅳ至劣Ⅴ类不等,主要是由于工业密集,居住人口众多,管理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低,仅为50%,远小于规定处理率80%,部分地方存在污水未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即排放;

(3)资源过渡开发:主要对应治理区中部区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水电资源过渡开发,造成城市原有的供水设施取水困难;第二个方面是城市建设对河道侵占严重,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失去生态功能。由于资源过渡开发,下游主河床缺水严重,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受影响,水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受影响;

(4)人水和谐不够、生态功能不强:主要对应治理区中部区域,河道两岸景观较差,沿河绿地建设比较缺乏,已建沿河防护绿地宽度不足,大量河道未建滨河绿化,采用硬质护岸,切断了河道滨水生态系统,导致河道逐步演化为排水渠,河道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逐渐消退;

(5)水文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乐山治水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李冰父子开凿的第一个离堆便是位于岷江乐山乌尤寺旁;乐山筑堰引水、造田兴农的历史可追朔到北宋,江公堰、牛头堰灌区引水工程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泊滩堰建于明代,2014年9月成功申请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

综合治理区范围内有多处旅游景区,其中乐山大佛位于三江汇聚处,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影响深远。

3 治理思路与目标

3.1 基本思路

综合治理区主要位于乐山市市中区,综合治理基本思路为: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流域规划为指导,以河网水系为基础,以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为前提,以截污治污、引清调水、营造景观为主要手段,突出系统规划、统筹协调、综合整治、科学管理,充分挖掘城市涉水文化底蕴,实现乐山区域内山水交融、人文与自然共生的空间格局建构,为乐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治理目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河湖水系自然规律,维护河湖水系生态健康。探索运用河湖水系连通、水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建设等技术,优化生态水系网络、保障防洪排涝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打造城市水系景观、弘扬水文化,提升水利对城市发展的保障能力,示范带动西南地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4 治理方法与措施

围绕治理思路和目标,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约束条件和“东控、南跃、西优、北延”的功能布局,从空间结构上明确功能定位:①东部水系应注重防污治污,对岷江乐山段及其支流泥溪河、凌云河进行防污治污,同时对岷江左岸生态护岸,打造可完全处理污染排放的景观游道;②南部水系应注重防洪排涝,重点治理“三江”防洪,高新区排涝,同时打造小水系及堰渠水景观绿地;③西部水系应注重生态治理,重点治理峨眉河、临江河污染,同时打造乐山大佛景区至峨眉山景区田园生态风光带;④北部水系应注重水系提调,构造生态涵养带;⑤中部水系应注重加配水网,形成城市水系动脉,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探索构建“海绵城市”。治理研究以现状水系为基础,从理顺水脉的角度考虑,并结合城市布局特点进行总体布局。通过城市规划布局及水系特点,乐山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区内拟构建东、南、西、北、中5大水系连通网络(图1)。

图1 乐山城市水系网络布局

4.1 水系联通

根据乐山实际情况,需要构建支持城市发展的水系连通网络,解决综合治理区内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造成的资源性缺水问题,解决峨眉河、竹公溪、泥溪河、凌云河等中小河流的严重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区内连通网络东、南、西、北、中5个部分:

(1)东部水系连通网络依托都江堰灌溉延伸工程,从大佛水库进行调水,调水主线路为大佛水库——高中水库(或泥溪河)——三珍水库——凌云河,沿途分布灌溉渠系及与库塘相连的分支连接渠道。一是解决东部农业、工业资源性缺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充水治理泥溪河中下游及凌云河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南部水系连通网络依托泊滩堰灌区工程及安谷电站工程,大力发展水网及湿地建设,提升开发区品质,保证排涝安全;

(3)西部水系连通网络主要依靠青衣江及大渡河清洁充沛的水资源,新建河道与河道连通(取水)工程,沿途分布灌溉渠系及与库塘相连的分支连接渠道,改善峨眉河及临江河水质,为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旅游通道打造优良的环境,并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水源;

(4)北部水系连通网络依靠岷江取水,改造关子门堰灌区工程,新建取水堰渠及提水泵站,沿途分布灌溉渠系,连接片区库塘,长藤结瓜,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发展和打造城市森林公园、绿地;

(5)中部(即城中心带)水系连通网络以江公堰灌区及牛头堰灌区为基础,加大水网分布,增加从青衣江引水流量。

4.2 防洪排涝

乐山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区范围主要为市中区范围内,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沿岸属平坝区,其余属丘陵区。城市防洪及排涝的特点非常鲜明,“三江”主要任务为防洪,其余中小河流除河口段受“三江”洪水顶托需要考虑排涝外,主要承担防洪任务。

4.3 水土保持

水保工作通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宣传;

(2)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狠抓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三同时”制度,保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到位度,基本遏制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3)加强河道整治工作,尤其是生态水系建设,使城市河道整治率达到80%,沿江、沿河的绿化率在90%以上。

4.4 污染防治

为治理水质污染及保证饮水安全,其应对方案是:

(1)强化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后的再生回用率,减少污水入湖入河量,减轻城市污染对河流的压力,改善河流水质;

(2)重视管理,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的过程控制。

4.5 水生态保护

针对乐山市山水城市特点,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中心城区生态红线,设立中心城区生态保护区;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规模,提高城市绿化质量。提出实施基于自然完整性的水系修复技术,运用水质处理、生态护岸、雨洪处理、景观处理等技术实现水生态良好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贯穿于水资源保护全过程。

4.6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

4.6.1 城市水景观措施

在综合治理区内,一是打造“水润嘉州”都市休闲综合体,以“三江汇流”为核心,提取“佛、江、廊、堰、街”五大要素,构建“水润嘉州”休闲综合体支撑项目体系,推动三江汇流水利休闲核心区发展;二是打造四川省知名的都市水利休闲区,以建设水利公园群、古堰综合开发、“活态”化文化演绎、营建绿道网络为手段,充实都市水利休闲主体区域。

4.6.2 水文化建设措施

一是加强对水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妥善保护水文化遗址和水文物,挖掘和传承水文化遗传;二是注重将水生态与水文化有机结合,在新建水利工程设施中注入水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实现特色水文化元素的有序传承和有效开发;三是通过水文化展览、水工程参观、水学术论坛、水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广泛普及水文化知识,不断弘扬水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乐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结论及存在问题

(1)本次治理研究以现状水系为基础,从理顺水脉的角度考虑,并结合城市布局特点进行总体布局,拟构建东、南、西、北、中5大水系连通网络;

(2)通过对五大水系网络的治理研究,水系连通、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6个方面并不是单一治理,而是相互联系,多头治理,相辅相成;

(3)试点研究以水生态保护、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为切入点,以水系连通、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污染防治为重要手段,以水系连通为重要研究内容;

(4)水系连通网络建设是水系治理及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从水系连通网络构建可以延伸出其他5个方面的治理措施,这是本次治理重点研究的一条主线。

〔1〕胡勤勇.兰州市安宁区生态水系概念规划设想[J].城乡建设,2010(8):31-32.

〔2〕郭怀成,王金凤,刘 永,等.城市水系功能治理方法及应用[J].地理研究,2006,25(4):596-604.

TV212.2∶TV213

A

2095-1809(2017)05-001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