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罗跃顶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0091)
试论寨子河水库坝基生产性帷幕灌浆试验
罗跃顶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0091)
寨子河水库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解决两坝肩渗漏问题,进行了坝基帷幕灌浆试验。通过对灌浆参数、钻孔压水试验数据以及灌浆试验效果的分析,得到了帷幕灌浆施工必需的技术参数,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寨子河水库 坝基 帷幕灌浆试验 成果分析
寨子河水库枢纽工程拦河大坝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为93.0m。大坝基础部位帷幕灌浆沿坝轴线共布置3排,排距3.0m,孔距2.0m,帷幕深度按渗入岩体透水率q≤3Lu以下5.0m控制。为解决两坝肩绕坝渗漏问题,将帷幕灌浆自两坝肩沿坝轴线分别向左、右坝肩水平延伸100.0m、120.0m。最大帷幕灌浆深度87.8m,平均帷幕灌浆深度47.3m。
本次帷幕灌浆试验区选在左岸灌浆平洞区域,长度为20.0m,合计钻孔孔深为1098.88m,灌浆孔深为1080.88m。
2.1 灌浆试验目的
(1)验证水泥浆液配比能否满足要求;(2)进一步验证及确认灌浆技术参数能否满足设计防渗要求;(3)验证灌浆设备、机具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2.2 试验内容
2.2.1 钻灌生产性试验。(1)钻孔试验,包括地质钻机及其钻具的选择,钻进参数的确定;(2)普通水泥灌浆试验,包括灌浆方法、灌浆机具选择、灌浆水灰比以及灌浆过程出现特殊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等。
2.2.2 抬动观测。包括抬动观测装置的安装、灌浆过程中的抬动观测,观察各次序孔抬动变形情况,综合确定灌浆压力和注入率,验证所选定的灌浆压力对岩体以及混凝土是否产生破坏。
2.2.3 质量检验。包括布设检查孔进行钻孔取芯及压水试验,通过压水试验,对比岩芯中细微裂隙的水泥结石充填情况,分析灌浆效果及防渗能力,进一步验证灌浆孔间排距、灌浆压力等技术参数。
3.1 灌浆压力以及水灰比选择
帷幕灌浆试验孔为三排孔,孔距为2.0m,本试验区共布置30个孔;第一段孔径为φ110mm,第二段以下为φ75mm,采用三参数进行灌浆。各个孔段分段情况以及灌浆压力见表1所示。灌浆水灰比为1∶1、0.8∶1、0.6∶1、0.5∶1四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1∶1。
表1 各孔段灌浆压力
3.2 抬动观测孔
抬动观测孔孔径为φ75mm,钻孔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内外管的安装。先埋设内管至孔底,内管采用φ20mm的钢管,用0.5∶1的水泥浆固定孔底约0.5m,并保持内管在孔中心处,待凝后再安装φ70mm外管,周边采用细砂充填,孔口用麻丝及水泥砂浆封堵。灌浆施工时,在内管与基岩面之间安装千分表。
4.1 钻孔
4.1.1 竖向帷幕孔采用回转式地质钻机进行施工,试验区要求取芯的孔第一段钻孔孔径为φ91mm,其余段为φ75mm。
4.1.2 钻孔时对孔内各种情况,如深度、涌水、漏水、断层构造、塌孔、掉块、卡钻、岩层变化等进行记录,作为分析钻孔灌浆质量的基本依据。
4.2 钻孔冲洗
4.2.1 每个灌浆段钻孔结束后,应立即进行钻孔冲洗,孔底残留物厚度不大于20cm。冲洗压力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时,采用1MPa。结束标准为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且总冲洗时间不少于20min。
4.2.2 冲洗过程及返水情况应详细、如实记录。
4.3 压水试验
试验灌浆孔分段进行简易压水,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各孔段压水压力均为0.16MPa~0.64MPa,压水时间3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测读四次读数即结束,以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4.4 灌浆
灌浆采用孔口封闭法、浆液孔内循环的工艺。各灌浆孔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按设计要求进行灌浆,灌浆时,射浆管距离孔底不大于0.5m。
4.4.1 灌浆压力
4.4.1.1 按照不破坏基岩又尽可能加大灌浆压力,灌浆压力应与注入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灌浆压力。
4.4.1.2 灌浆压力尽快达到设计压力。如开始时由于吸浆量大(注入率大于30L/min)或抬动等原因,不能立即达到设计压力的,在现场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逐级升压、低压慢灌等措施进行施工。
4.4.1.3 灌浆时应特别注意控制灌浆压力和注入率。为防止上抬力过大而引起抬动破坏,在施工中,按照不破坏基岩又尽可能加大灌浆压力原则增大灌浆压力。在帷幕灌浆试验区,没有发生因灌浆压力所引起的抬动现象。
4.4.2 灌浆次序
本试验区的灌浆试验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相邻两次序孔同时施工,保证钻灌高程差为15m。
4.4.3 浆液水灰比及浆液变换
浆液水灰比为1∶1、0.8∶1、0.6∶1、0.5∶1四个比级。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在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越级变浓。
4.4.4 结束条件
帷幕灌浆孔均采用孔口封闭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在规定的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0L/min,继续灌浆60min~90min,且总时间不小于2h,灌浆工作可结束。
4.4.5 封孔
灌浆孔全孔灌浆结束,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进行封孔。封孔压力采用全孔最大灌浆压力并不小于0.8MPa,封孔时间为60min。
5.1 灌浆完成情况
本试验区分为2个次序进行施工,完成试验孔30个,完成工程量为1080.88m,总灌入灰量为186026.6kg。
5.2 灌浆成果分析
5.2.1 灌浆成果分析及评价
5.2.1.1 特殊孔段灌入情况分析。本试验区30个孔灌入灰量主要集中在10.6m~20.6m范围,其中41号试验孔第四段(10.6m~15.6m)钻至14.0m时返水较小,钻至15.0m位置时已经失水,开灌流量较大最后变0.5∶1浆液灌注,并采取了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等方法进行处理无效,待凝后复灌采用1∶1开灌水灰比进行灌注,恢复灌浆后,注入率较中断前相同,变浓浆液继续灌注,漏量较大变浆至0.5∶1后流量仍然较大,同样采取了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等方法进行灌浆,最后灌注14786.8kg后正常结束。第39号试验孔第5段(15.6m~20.6m)钻至18.0m时返水较小,根据施工经验钻至20.6m,开始压水试验,透水率13.23Lu,无外漏情况,开灌流量超过30.0L/min越级变浆0.6∶1,变浆后注入量无明显减小,最后变0.5∶1浆液灌注并采取了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等方法进行处理,灌注2500L后流量开始有明显减小,压力持续上升,最后灌注6129.1kg后正常结束。
5.2.1.2 整个试验区分析。本试验区灌浆进尺1080.88m,水泥灌入量186026.6kg,平均单位耗灰量172.11kg/m。下游排帷幕Ⅰ序孔灌浆进尺186.26m,灌入灰量56625.7kg,平均单耗为304.01kg/m;Ⅱ序孔灌浆进尺178.73m,灌入灰量10348.4kg,平均单耗为57.90kg/m。上游排帷幕Ⅰ序孔灌浆进尺185.66m,灌入灰量44090.4kg,平均单耗为237.48kg/m;Ⅱ序孔灌浆进尺178.73m,灌入灰量32110.4kg,平均单耗为179.66kg/m。中游排帷幕Ⅰ序孔灌浆进尺175.3m,灌入灰量28426.6kg,平均单耗为162.16kg/m;Ⅱ序孔灌浆进尺176.2m,灌入灰量14425.1kg,平均单耗为81.42kg/m。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Ⅰ、Ⅱ序孔灌浆呈现递减趋势,且减少幅度较大,Ⅱ序孔单耗灰比Ⅰ序孔单耗灰递减了56.0%,但随着孔序的加密,对岩体有很好的可灌性,将岩体的裂隙充填饱满。
结合以上情况分析,本试验区整体灌浆效果明显,Ⅰ、Ⅱ序孔灌浆情况符合基本规律。
5.2.2 耗灰单位注入量与岩体透水率关系
试验区灌浆孔段水泥单位注入量与透水率的区间分布对应关系:
5.2.2.1 试验区灌浆孔段透水率小于1Lu的占试区总段数的9%,透水率大于5Lu的占试区总段数的37%。单位注入量小于50kg/m的占试区总段数的47%,单位注入量大于50kg/m的占试区总段数的53%。
5.2.2.2 灌浆试验区灌前透水率与水泥单位注入量之间,总体上表现为透水率大注入量大。但由于压水试验压力为0.64MPa,而灌浆压力最大为0.8MPa,岩层在高压作用下发生局部劈裂,使岩层裂隙得到有效灌注,部分孔段出现了透水率小而水泥单位注入量大的现象。
5.2.3 灌前、灌后压水成果分析
5.2.3.1 灌前压水分析。根据设计要求,先导孔压水采用单点法压水,灌前压水9段,透水率最大为11.32Lu,最小为0.15Lu,各次序孔平均透水率为4.78Lu。
5.2.3.2 灌后压水分析。检查孔共压水16段,透水率最大为1.51Lu,最小为0.0Lu,平均0.33Lu。各段灌后检查孔压水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3Lu,检查孔压水合格率为100%,符合设计要求。
在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本次试验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和有关规范进行,通过对本次灌浆试验成果的分析及评价,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6.1 帷幕灌浆整体岩层耗灰量较好,可灌性好。
6.2 不同灌浆压力所产生的抬动结果比较,根据抬动变化和现场灌浆情况分析,建议抬孔观测孔孔深15.0m,能满足抬动变形观测要求。
6.3 帷幕灌浆试验过程中采用孔距2.0m,各个孔段段长划分是合理的。
6.4 根据现场施工与资料分析,孔段注入量的大小与透水率大小基本相匹配。
6.5 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所选参数及所使用的灌浆设备、高压灌浆管线路、灌浆自动记录仪等能满足本工程帷幕灌浆要求。本次试验采用的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式灌浆法施工工艺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本次试验,主要验证了灌浆试验前所拟定的灌浆参数、灌浆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为生产性帷幕灌浆提供了合理灌浆参数。
TV543.15
A
2095-1809(2016)06-0056-03
罗跃顶(1980-),男,贵州盘县人,本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