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滃江水文站“2013.05”与“2010.05”洪水特性对比分析

时间:2024-07-28

徐玉冬

(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测报中心,广东 韶关 512026)

2013年5月14—16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滃江流域中上游大面积普降大暴雨。中心过程降水量达389.5 mm(其中滃江雨量站389.5 mm、翁城雨量站379.0 mm、红桥雨量站359.0mm、磜头雨量站344.5 mm),暴雨导致滃江流域水位全线上涨,滃江水文站出现101.65 m的洪峰水位,是建站以来第三大洪峰水位的特大洪水。

1 流域概况

滃江属珠江流域,是北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大船肚东,从东北向西南流经翁源县全境,干流经翁源县、英德市,于大站镇东岸咀汇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为4 847 km2,主流河长为173 km,平均坡降为1.24‰。滃江流域为叶脉状水系结构,集雨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的一级支流有9条(见图1所示),本流域主要测站有:滃江水文站、红桥水位站和长湖水库(坝下二)水文站[1]。

滃江水文站位于广东省翁源县官渡镇利龙村,控制集水面积为2 000 km2,控制范围为河长为91 km,平均坡降为2.19‰,是滃江流域的区域代表站,因此研究滃江水文站的洪水过程对于滃江流域的防汛有重大意义。

2 “2013.05”洪水过程分析

2.1 暴雨成因

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 2013年5月14日—16日,滃江流域普降大暴雨,致使滃江水位暴涨,使滃江水文站成为建站以来历史第三大洪水。

2.2 降水过程分析

1) 降水过程分析

本文以滃江水文站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滃江水文站以上区间。本次该区间降水过程发生在5月14—16日,其中主要降水集中短时间内形成。以滃江站为例,该站3 d累计降水量为389.5 mm,而24 h最大降水量达到298.0 mm。从降水过程来看,该区间可分为3个主要降水过程:5月15日6:00—15日12:00,平均降水量为56.2 mm,以该区间下游三华站(降水量为110.0 mm)为暴雨中心。15日12:00开始,降水明显减少,直至16:00,该区间只有零星降水。15日16:00—21:00,该区间出现降水,平均降水量为28.9 mm,暴雨中心位于该区间下游牛屎坜站(85. 5 mm)。16日2:00开始,该区间开始普降大雨,直至13:00,雨势开始逐渐减弱,平均降水量为111.0 mm,以该区间下游滃江站(降水量为180.0 mm)、三华站(165.0 mm)和上游翁源站(154.5 mm)为中心。16日17:00后,该区间基本停雨[2]。

2) 降水空间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以汇流时间长短为依据,将滃江水文站以上区间划分成上游区间和中下游,上游区间包括滃江支流九仙水、贵东水、龙仙水及其对应的滃江干流部分,中下游区间包括滃江支流周陂水和涂屋水及其对应的滃江干流部分。本次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从降水过程来看,本次3个主要降水过程中,均集中在该区间下游,仅第3个降水过程的1个暴雨中心位于该区间上游,本次降水5月15日降水量均超过5月14—16日降水总量的1/2(见表1)。

表1 “2013.05”洪水滃江以上区间逐日平均降水对照 mm

2.3 洪水过程分析

滃江水文站“2013.05”洪水水位5月15日8:40起涨,水位为94.57 m,流量为94.0 m3/s,在5月15日16:45出现第1个洪峰水位97.99 m,洪峰流量为1 100 m3/s,水位涨幅为3.42 m,接着退水,在5月16日5:20又开始上涨,此时水位96.83 m,流量为668 m3/s,在5月16日18:40出现第2个洪峰水位101.65 m,洪峰流量为3 520 m3/s。从第1次水位上涨开始算,水位涨幅为7.08 m,本次洪水总历时约为82 h。其雨洪对照见图2所示。

图2 滃江水文站“2013.05”雨洪对照示意

3 与“2010.05”洪水比较

2010年5月5至7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滃江流域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持续暴雨导致滃江流域中上游水位急剧上涨,造成滃江水文站出现了建站以来第2大洪峰水位的特大洪水。本次洪水为滃江水文站建站以来第3大洪水,与“2010.05”洪水比较,两场洪水均为暴雨洪水。“2013.05”与“2010.05”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3 520 m3/s和3 530 m3/s,洪峰水位分别为101.65 m和101.80 m[3-4]。

3.1 造峰雨量对洪水的影响

造峰雨量对洪水流量涨差影响明显。对比“2013.05”洪水与“2010.05”洪水造峰雨量,总量比较接近。为了便于分析不同造峰雨量对洪峰流量的影响,将“2013.05”洪水分成第1场洪峰“2013.05-1”和第2场洪峰“2013.05-2”(见表2及图3)。从图3可以看出,滃江水文站以上区间造峰雨量与流量涨差关系良好,可以为相同条件暴雨洪水预报提供一定依据基础。

表2 滃江水文站造峰雨量与洪水流量涨差对照

图3 滃江水文站造峰雨量~流量涨差对照示意

3.2 短历时降水对洪水的影响

短历时降水主要对洪水涨率有影响,本场洪水主要降水集中短时间内形成,对比“2010.05”洪水对应的暴雨短历时降水量(见表3),两场暴雨最大1 h、3 h、6 h降水量大小比较接近,但“2010.05”暴雨最大12 h和24 h降水量明显大于“2013.05”暴雨。

表3 历史洪水短历时暴雨统计 mm

从两场暴雨短历时最大降水量分布情况来看, “2013.05”暴雨中心滃江站比“2010.05”暴雨中心牛屎坜站更靠近滃江水文站,更有利于滃江水文站洪水的形成。从短历时最大降水量和暴雨中心空间分布情况这两个因素来看,“2013.05”洪水水位最大涨率是“2010.05”洪水水位最大涨率的1.77倍,也是符合规律的(见表4)。

表4 “2013.05”与“2010.05”洪水水位最大涨率对照

3.3 洪水洪量对比分析

滃江“2013.05”与“2010.05”洪水平均前期土壤含水量Pa分别为25.7 mm和14.9 mm。滃江“2013.05”与“2010.05”洪水总量分别为3.11×108m3和2.66×108m3,降水径流系数分别为0.58和0.48,均小于当年降水径流系数(见表5),这符合洪水期间降水径流系数的规律。滃江这两场洪水最大洪量过程基本一致,滃江水文站“2013.05”洪水最大1 d、3 d、7 d、15 d洪量均是“2010.05”洪水的1.2倍左右[5](见表6)。

表5 滃江站“2013.05”与“2010.05”洪水总量对照

表6 滃江站“2013.05”与“2010.05”洪水各时段洪量对照

3.4 滃江水文站洪水对下游防汛的影响

滃江中游干流红桥水位站“2013.05”与“2010.05”洪水水位分别为85.16 m和84.48 m,水位涨幅分别为5.21 m和5.16 m。

滃江下游干流长湖水库(坝下二)水文站“2013.05”与“2010.05”洪水水位分别为32.73 m和31.49 m,水位涨幅分别为8.19 m和7.03 m。该站位于长湖水库的坝下,其水位受长湖水库的蓄放水影响。“2013.05”洪水期间5月16日23:00至5月17日10:00长湖水库库容维持在116×106m3,“2010.05”洪水期间5月7日0:00至5月8日0:00长湖水库库容维持在121×106m3,两场洪水均可认为长湖水库(坝下二)水文站流量近似等于长湖水库入库流量,即可以代表滃江下游天然状态下洪水情况。

滃江水文站“2013.05”洪水规模与“2010.05”洪水比较接近,由于两场暴雨降水区间不同(见表7),造成滃江上下游洪水规模有差异。滃江流域2013年5月洪水除上游外,中下游洪水规模均超过2010年5月洪水规模(见表8)。

表7 “2013.05”与“2010.05”各区间降水量 mm

表8 “2013.05”与“2010.05”洪水水位对照 m

4 结语

滃江水文站“2013.05”洪水过程属于典型的暴涨暴落,洪水最大涨率达到了2.16 m/h。滃江水文站以上区间的空间降水对洪水影响明显,“2013.05”平均降水量略小于“2010.05”平均降水量,前者暴雨中心更靠近出口控制断面,出现了前者最大涨率是后者1.77倍的现象。

滃江水文站“2013.05”洪水规模与“2010.05”洪水比较接近,通过对比分析该站以上流域降水分布特征,有利于为该站预报同等规模大小的暴雨洪水提供一定数据支撑,从而为整个滃江流域防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只是简单将滃江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间来水,在实际应用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