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筱秋,李 俊,唐 悦
(1. 湖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3.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当前, 中国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业务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架构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全国气象观测保障业务管理采用的是省、市、县(站)三级布局,主要负责各省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管理的国家地面天气站、 常规气象观测站、高空和地基水汽、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闪电、酸雨、大气成分、土壤水分等探测设备,各探测设备业务流程包括信息采集、数据传输、运行监控、计量检定、维护维修、供应储备和分析服务等环节。 市级气象部门主要负责地面观测设备的巡检维护、运行监控、故障维修、计量检定、设备备件计划管理和数据分析服务等工作; 县级气象部门主要承担综合观测系统日常运行保障、 设备备件管理及各类数据获取、传输和存储等支持环境日常维护等工作,观测端人为参与度较以前降低, 转而对设备运行保障提出新的需求[1]。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气象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观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观测方式全面取代传统人工观测后, 观测保障业务内涵和形式均发生重大转变, 大量新型观测设备投入业务应用, 对气象观测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 市县气象部门作为气象观测保障工作的前沿阵地, 如何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观测设备的稳定性、网络传输的连续性,这是市县两级气象部门管理者和观测保障业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结合当前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工作现状, 对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主要任务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加快市县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目前,随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云+端”业务技术体制的实施,相应业务分工和流程的确立, 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工作不适应的问题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如下4 个方面。
整体构架不够清晰是当前市级气象部门观测保障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 (1)其运行监控主要依托“天镜”系统实施,观测设备维护维修、设备备件计划管理、计量检定等统筹化建设不够,保障业务整合集约不够,系统性不强;(2)没有完全承担辖区内地面观测装备的检定、 校准或核查业务和外部门装备的检定等业务工作;(3)MDOS 数据质控、新型观测资料和大数据应用亟待加强。
在现有业务平台的基础上, 以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监测能力不足。 如观测设备运行监控仍采用被动或人工模式, 监控业务和运维业务集约化水平不高;智能跟踪、故障感知、主动预警、提前发现、动态管理等智能化监测能力不足, 缺少结合本地区业务需求和向市县级应用延伸的定制化功能。 因此,亟待建立具有实时在线监控、数据交换、故障报警、监控产品自动生成和分发等功能的本地化运行监控业务平台,以实现观测、信息、预报、服务和政务管理等气象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全过程”统一监控和集中运维。 国省两级云平台功能优化以及对市县两级数据监控的技术支撑也极为重要。
以安全为核心的协同机制建设不够, 主要表现在市县两级装备保障业务协调联动和一体化机制建设不够,造成市县之间各自为政、缺乏配合、响应滞后, 极大地制约了包括装备保障在内的整体业务服务效率的提升。 为此,急需建立以市级主导、县级联动的观测业务和装备保障业务机制, 充分发挥市级保障备品备件储备优势、 市与县间技术能力指导和县与县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 此外, 社会化保障服务不强和部门保障能力较弱, 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3],特别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中,国家级气象站日常维护、 一般故障处理和应急气象观测业务融合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运行快速推进、 智能网格业务快速发展, 综合观测系统和预报服务系统不断更新迭代,对市县综合保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建立一支以骨干为核心的保障人才队伍, 才能满足日常工作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但是,目前市县观测保障业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应用型科技创新能力不够,与新型业务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 另外,基层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 部分业务岗未严格执行专人专岗, 市县两级业务人员对新型观测设备的维护保障能力和对新型观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需要加强。
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上述等突出问题,制约了观测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进市县气象部门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需求迫切,其面临的主要任务如下。
为适应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 部分市局建立了以市级为中心、 市县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综合观测装备保障业务布局。 市级气象部门观测保障业务流程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负责全市综合观测业务系统运行监控、数据质控、巡检定标、故障处置、应急加密观测以及“天元”系统管理;全市信息网络维护和网络安全;全市气象装备计划和仓储管理;全市装备计量检定工作; 承担全市国家气象站和常规气象站的装备保障指导和现场应急保障工作; 承担全市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数据传输和网络技术支撑保障工作;承担全市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工作。 县级观测保障业务流程优化的重点是,负责本级国家地面天气站、 常规气象观测站等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络传输运行维护和观测保障。 根据上述新的分工布局,市县两级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市级统一监控、维护保障分区负责、备件统筹协调使用等运行机制。
目前市县观测保障工作范围广、 内容多、 任务重,包含数据监控系统、维修维护系统、计量检定系统、供应仓储系统等多个方面,新的业务构架需要将观测保障统一集约到一个平台,从而提高保障效率。
随着观测自动化程度的提升, 气象观测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保障人员的素质要求随之越来越高。 根据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优化结构的原则, 市级气象部门应建立含有常规观测保障岗、数据质量保障岗、特种观测保障岗和综合业务岗的保障团队。 部分市局还要建立观测网络技术小组,建立故障分析微信群,实时讨论分析疑难故障,集群体智慧找出解决方案。
根据新型业务技术分工, 目前市县观测保障系统建设主要包含监控系统、 运维系统和支持系统三个部分[4],其结构见图1。 根据市县气象观测保障一体化结构,重点做好以“天镜”系统为依托,完善观测数据监控、网络传输监控和设备状态监控;构建设备维护维修、仓储、计量检定管理数据库;完善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的对接机制,建立保障网络,实行网格员制度。
图1 市县气象观测保障一体化结构图
加快市县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 提升智能化监控能力是关键。 其工作重点包括: 升级完善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的功能、算法、接口,在联动监控、故障分析定位和应急切换等方面进行市县本地化对接,实现省、 市、 县 (站) 三级监控运维分级分权;合理调整市县两级装备保障业务布局和任务分工,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联动,建立全市观测设备市级统一监控、维护保障指导分区负责、备件统筹协调使用机制, 持续推动辖区内所有观测设备纳入3 小时保障圈。
加快市县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 需要不断强化维修保障机制建设。 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 优化完善全省装备保障业务运行规章制度, 建立市县一体的涵盖运行监控、巡视维护、平台运维、计量检定、故障处理、物资采购、物资调拨等各业务环节的装备保障业务工作流程。 (2)建立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县级数据应用要求相适应的保障业务流程。 (3)综合考虑观测数据准确性、软件运行稳定性、 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维护保障及时性等指标,强化和完善装备保障业务质量考核和通报制度。(4)定期和不定期形成全省装备保障运行状态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等,及时通报装备保障业务运行情况。
另外,强化维修保障机制建设,还可以进行社会化保障机制探索,通过试点,一方面,推进气象装备和信息网络社会化保障,分类建立适应观测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维护维修保障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化业务运行、 目标管理评价考核的指标化定量化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另一方面,构建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的县市一体化气象装备保障体系[5]。
加快市县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 离不开高水平观测保障团队的有力支撑。 要想建立一支观测保障骨干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由市级牵头,组建市县保障团队, 培养具备独立处理故障能力的技术业务骨干。 (2)依托团队建设,持续推动“人才队伍专业化、维修检测协同化、故障判断智能化、定标数据精准化、运行监控自动化、备件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设备运行维护保障技术支撑能力,保证气象观测网持续、稳定、高效运行。 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 (3)按照“省级支撑、市级主导、市县一体”的装备保障业务体系,设立业务保障首席岗,加强市县级的业务技术指导,提升业务协同水平。 (4)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岗位培训、 加强交流进修和技术总结学习,全面提升保障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强化培养复合型保障技术人才。 (5)面向业务需求,通过联合开展软硬件新技术、新探测方法、产品本地化应用以及强天气监测预警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发现培养其所需的相关专业人才。
加快市县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 必须将建立观测保障经费纳入综合保障预算。 其具体做法,一是建立观测保障经费年度预算制,做到专款专用;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 建立观测保障经费分级财务保障渠道, 特别是新建观测项目统筹预算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和维护经费落实落地。
观测保障是气象数据安全的重要基础, 市县气象部门肩负保障气象数据安全的重任,应当依据《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6]和《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2022—2025)》[7],进一步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力求通过建立“省级支撑、市级主导、市县一体”的气象观测保障业务体系,改进工作流程,优化岗位设置,提升市县气象业务能力和服务成效,更好适应气象观测自动化发展,强化市县观测保障的基础作用。 本文仅就市县气象观测保障一体化建设做了初步分析, 在探寻观测保障市县一体化发展方向上提出思路建议, 后期仍需在广度深度上进一步调查研究, 进而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