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各省影视节目调查之气象编导定位分析

时间:2024-07-28

付 雯 吴 琼 刘艳华(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各省影视节目调查之气象编导定位分析

付雯吴琼刘艳华
(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1 引言

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冲击,但调查发现,仍有35.1%的人习惯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也就是说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最常用渠道依然是电视,影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也依然是黑龙江气象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上星频道黑龙江卫视的《于硕说天气》已经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栏目,此外还有经济、交通、农业等多档预报产品在中国气象频道、黑龙江经济频道、第7频道以及北大荒电视台播出。2015年初,对中国气象局及其他八个省份的气象服务中心编导、主持人、后期制作人员进行电话访问,发现各地工作岗位分工各异,特此归纳总结深入分析。

2 八省影视节目调查情况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各省均实行编导负责制。编导的日常工作除撰写文字稿件外还对节目的整体制作流程把关,而差异主要在于稿件的撰写是否有主持人参与或是由主持人亲自撰写。

(1)编导编写所有稿件。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陕西和广东省属于此种情况,由于编导人员充足,有能力独立承担稿件编辑工作。主持人只负责出镜。

(2)编导只写卫视稿件。省卫视都是上星频道,所以全省天气预报是重中之重,辽宁和云南省的编导专职负责省卫视或直播等重要节目的文字编写工作,而其他稿件均由主持人完成。编导正在向多媒体融合方向发展,以沈阳市气象局为例,编导除电视稿件外,每天还要撰写电话稿、广播稿、部门工作的新闻稿,甚至兼职运营微信等新媒体。

这种工作模式适合节目数量不是特别多,而编导力量又很强大的省份,主持人参与写稿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编导的才能也得到全面展现。

(3)编导和主持人都参与写稿。河南、湖北和福建气象服务中心天气预报节目档数多,有的单位一天甚至要制作三十档以上节目,这对全体制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巨大考验。三省的编导人数均在五人左右,考虑到轮休情况,编导人数显然无法胜任所有稿件的编辑工作,这时就需要主持人的参与。以福建为例,每天上午编导听完天气会商,会把天气形势口述给主持人,主持人按照自己的语言风格组织稿件,只要在节目制作之前口述给编导听,编导觉得没问题就可以正式录播了,但录播时编导要在一旁监听,同时查看电视画面是否有问题。编导力量不足时,主持人也会客串编导角色。

主持人除出境外,还独立编写稿件。这种方式适用于天气预报节目数量特别多、而编导人数少的省份,为了节约时间,编导和主持人的稿件都以口述方式进行,至于是否形成文字稿件则无人过问,因为节目多、制作速度快、节目质量过硬才是王牌。

3 编导的价值体现

在影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充当的是导演角色,既要分析天气形势、确定当天稿件主题,还要给出各类天气数据并制成图表,此外审核主持人稿件、完善后期制作效果和监播也是编导职责所在。

先从文字稿件的撰写工作谈起,省气象台预报员每天都会发布天气形势分析,但经常会出现一些“冷涡”、“低槽”等专业术语,作为一名编导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预报转换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可以说,编导是一名“天气翻译”。

此外,编导还要给节目把关。制作过程中任何一处画面有瑕疵、主持人用语不当,抑或播出事故,编导都负有直接责任,所以编导还是“指挥员”和“监督员”。

4 主持人的价值体现

主持人是“表演艺术家”,擅长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优美的肢体语言,赋予文字以生命力。

主持人除出镜外,是否参与撰稿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主持人自己写稿,在镜头前说的就都是自己的话,无提示器的情况下备稿更轻松,表现得也更加自然;如果稿件由编导写,主持人势必要花更多的时间理解稿件,此外在把握重点语句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等方面有时也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编导和主持人提前沟通,否则节目需要重新录制,不但增加本档节目录播时间,还可能延误下一档节目的录制。此外,录播次数过多也会直接影响主持人的情绪,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主持人和编导在节目录制前应有一次简短、有效的沟通和预演。

5 黑龙江省影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流程

编导每天参加完全省天气会商后,撰写天气形势分析稿件,其中包含天气实况、未来天气走势及各类气象数据对比、天气总结等信息;主持人据此撰写节目稿件,更加注重语言的润色,继而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编导审稿,如在天气形势部分表达有误,录播前和主持人沟通并予以纠正;后期制作人员应主持人要求制作画面素材,与主持人、编导共同完成节目的录播工作;编导贯穿整个节目的采、编、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天气预报类节目的建议

从黑龙江省目前的节目制作流程来看,编导多有气象专业背景,擅长天气形势分析并能提供各类气象数据;主持人亲自撰写稿件既解决了备稿难、理解稿件出现偏差等问题,又能轻松显现自己的语言和主持风格。

目前部分地市的影视天气预报节目已被划归到省气象服务中心制作,有的地市节目甚至有三套之多,制作时间又都集中在下午一点到六点之间,节目多、设备少,制作人员少,录制过程空前紧张。在此种情况下,应简化节目制作流程,缩短节目制作时间,可效仿福建做法,比如编导的天气形势分析由“说”代“写”,上午十点全省天气会商结束后把天气要点口述给主持人,主持人自行决定是否撰写文字稿件,只要录节目前给编导说一遍,编导认为没有问题就可以正式录播。这样就可以将下午的部分节目提前到上午制作,时间没有那么紧张,也不至于出现“一档节目出问题,后面所有节目都顺延甚至播不出去”的问题。

但此种录播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人员分配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对于主持人来说,上午和下午都录播意味着一天要化两次妆、换两次衣服,常年下来皮肤和体力都会受到不小的压力,所以要合理安排主持人分工:一人上午出镜,另外一人下午出镜,每人每天化一次妆,集中出镜,隔天上岗。

编导和主持人以“说”代“写”,容易产生两个弊端,一是如果节目出现问题,无法确定是编导说的有问题还是主持人表达有问题,无据可查;二是长期口述容易使人倦怠,随意说两句甚至是不说,私下简化流程,都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建议编导口述后,把天气要点提纲挈领的写出来存档,每期节目录制完毕后也及时备份。

天气预报节目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的业务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气象知识融会贯通,说得才能有理有据;语言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讲得才能深入浅出;影视后期制作软件熟练掌握,画面才能丰富、好看,只有编导的综合业务能力强,才能担当起“导演”的角色,做到纠正问题一针见血,决策问题经验丰富,此外观点鲜明、眼光独特也很重要,因为编导做的天气形势分析,十余套天气预报节目会用、专业气象服务会用、甚至是新媒体也在用,说别人不知道的,讲别人不明白的,才叫“天气新闻”。编导只有做到这些,才有资格成为制作团队的“灵魂人物”。

文章编号:1002-252X(2016)02-0040-02

收稿日期:2016-3-1

第一作者简介:付雯(1985-),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工程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