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韩侃 杨文斌 陈贤丰 王秉勇
(1.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 730000;2.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3.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4.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1731)
巴玉隧道位于藏南谷地,隧址区地面标高3 260~5 500 m,高差达2 300 m,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隧道起讫里程为DK190+388—DK203+461,巴玉隧道为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3 073 m。隧址区地层以花岗岩、闪长岩等坚硬岩石为主,地质构造复杂,最大埋深2 080 m,存在岩爆、放射性、危岩落石、冻害等不良地质,特别是岩爆问题突出,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属于Ⅰ级风险隧道。
巴玉隧道正洞预测岩爆段共计12 242 m,占其长度的94%,其中轻微岩爆段4 106 m,中等岩爆段5 922 m,强烈岩爆段2 214 m。岩爆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不一,形态多样,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均属罕见。为有效应对隧道岩爆,对掌子面前方的地应力、岩爆预警和预防、岩爆等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原隧道岩爆施工风险动态管控措施。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隧道开挖后岩体内部存储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者是原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由于外部扰动,开挖临空面岩块剧烈弹射或脱离母岩的动力学现象。隧道开挖前后,围岩处于高应力状态,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爆现象会突然发生[1]。
依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最大主应力σ1和洞壁最大切向应力σmax,将岩爆划分为4个等级: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剧烈岩爆[2]。岩爆预判标准见表1。
表1 岩爆预判标准
隧道掌子面的岩性条件和岩层地应力的大小是产生岩爆的2个决定性因素。岩爆的发生必须在岩体中先存储能量再释放能量,直到岩体最终被破坏并脱离母岩。因此,岩爆是否发生及其表现主要取决于岩体中是否储存有足够的能量,是否具有释放能量的条件和方式[3]。
2.2.1 岩爆发生位置
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但在隧道开挖施工时突然发生,大部分岩爆发生在掌子面及后方2~3 个洞径范围内,有时在掌子面后方几百米处仍会发生。岩爆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爆破后2~6 h。岩爆发生时岩石呈棱片状、薄片状、块状和板状,伴随着劈啪声和清脆的爆裂声,岩体深处偶有闷雷声传出,零星间断或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岩爆持续数天)。巴玉隧道随着掘进的进行,埋深越来越大,正洞各掌子面均已进入中等或强烈岩爆区域,施工中岩爆频发,严重影响施工生产安全与进度[4]。
通过对已发生岩爆事件的大量统计,巴玉隧道岩爆常发生在地质结构较完整的Ⅱ级和Ⅲ级围岩段和构造应力较集中的破碎带。据现场统计,岩爆发生部位以拱腰为主,占比75%以上,边墙、掌子面、拱顶发生概率较小。
2.2.2 岩爆的危害
①岩爆弹射的石块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伤害;②对大型机械设备如钻孔台车、湿喷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施工机械造成损坏,维修和更换设备的频率增加;③中等及强烈岩爆地段,伴随着拱顶、拱腰垮塌,施工安全风险增加;④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需要停机等待,造成工效严重降低,工期不可控;⑤岩爆产生的爆坑,引发的垮塌区域,需要钢拱架、钢筋网片、混凝土等填充,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5]。
2.2.3 岩爆等级的判定
施工过程中对硬岩段的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地应力、开挖、爆破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岩爆的发生范围、影响深度、岩石形态及运动特征、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微震监测数据及现场地质条件,结合已有的岩爆判据判定岩爆等级[6]。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0+997—DK191+047,DK191+237—DK191+287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轻微岩爆的概率为88.1%,无岩爆的概率为11.9%,说明有轻微岩爆的风险。
开挖至DK191+020—DK191+030 和DK191+248—DK191+275 段时,掌子面发出轻微噼啪声、撕裂声,岩体表面出现分层、松脱、剥离现象,持续时间短,对施工干扰小,人员机械停机,等待应力释放。
现场采取的措施:①开挖每循环不得超过3 m,尽可能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型,减小对围岩的扰动。②及时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洒水量在0.8~1.2 m3∕m,降低围岩应力。③在岩爆发生段落拱墙布设长2 mϕ22的砂浆锚杆,环向和纵向间距均为1.5 m。锚杆注浆材料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硅酸盐和砂子(要求粒径小于2.5 mm),水灰比0.38~0.45,胶骨比1∶0.5~1∶1,且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20。④在岩爆发生段落拱墙布设ϕ6 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采用厚8 cm 锚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的强度、厚度及其与岩面黏结力要求。
采取锚网喷支护后,由于加入了钢纤维,初喷混凝土强度和整体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抵抗轻微岩爆造成的破坏,深入岩层的系统锚杆可将岩体黏结起来,增加岩体强度,抵抗岩体张裂破坏[7-8]。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1+439—DK191+489、出口DK201+443—DK201+493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强烈岩爆、中等岩爆、轻微岩爆的概率分别为0.5%,55.3%,28.1%。无岩爆的概率为16.1%,说明有中等岩爆的风险。
开挖至DK191+445—DK191+478 和DK201+460—DK201+480 段时发生中等岩爆,掌子面发出清脆的爆裂声,岩体表面松脱、剥离严重,岩爆持续时间长,有随时间推移向深处发展的趋势。剥落岩体呈透镜状、棱板状。爆坑最大深度0.7 m,岩块弹射最大距离3 m。现场采取的施工措施:①掌子面初喷10 cm 厚CF25 钢纤维混凝土封闭,进尺控制在2.5 m 以内,尽可能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型,减小对围岩的扰动。②及时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洒水量为1.0~1.5 m3∕m。采用超前钻孔应力解除法释放部分围岩应力。③爆破后开挖面及时初喷5 cm 厚CF25 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用量为1.0 m3∕m,采用ϕ6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打设长3 mϕ25 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1.0 m × 1.0 m,梅花形布置。安装时锚杆垫板要将钢筋网压住后再复喷C25 混凝土5 cm,混凝土用量为1.0 m3∕m。
通过加密加深涨壳式锚杆,增加钢纤维混凝土初喷厚度,达到快速支护效果,基本控制了中等岩爆。
在巴玉隧道进口DK193+569—DK193+599、出口DK201+490—DK201+525 等段落,经岩爆预测发生强烈岩爆、中等岩爆、轻微岩爆的概率分别为65.5%,25.5%,7.2%,无岩爆的概率为1.8%,说明有强烈岩爆的风险。
开挖至DK193+570—DK193+588 段时发生强烈岩爆,掌子面大量岩体碎块出现弹射现象,岩体深处发出强烈的岩爆声,持续时间长且具有延续性,并且岩爆迅速向深部扩展。岩爆岩体呈块状、板状,岩体中出现较大的弧形凹坑,影响深度达2 m。
现场采取的施工措施:①掌子面初喷CF25 钢纤维混凝土封闭,进尺控制在2 m,尽可能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形,减少对围岩的扰动。②及时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洒水用量1.2~1.8 m3∕m。③为提前释放应力和降低围岩应力,在掌子面沿拱墙开挖轮廓线施作ϕ76 超前应力释放孔,环向、纵向间距分别为1.5,20.0 m,单孔长25 m。④施作ϕ25 超前锚杆,环向、纵向间距分别为0.5,2.0 m,单根长3.5 m。⑤在超前锚杆(或系统锚杆)孔、超前应力释放孔及炮孔进行高压注水,或在松动围岩应力释放孔内装药爆破来提前释放应力。⑥爆破后开挖面初喷5 cm 厚CF25 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用量为1.0 m3∕m;采用ϕ6钢筋网,网格间距25 cm×25 cm。打设长4.0 mϕ25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1.0 m × 1.0 m,梅花形布置。架设12 cm×12 cm格栅钢架,纵向间距1 m,复喷厚15 cm的C25混凝土。
通过施作超前应力释放孔、施作超前锚杆及掌子面喷洒高压水,提前释放了岩体储存应力,快速锚网支护形成稳定结构后再增设型钢支护,有效防止了应力二次释放[9]。
岩爆预测结果表明4 处有发生剧烈岩爆的风险,但现场开挖后实际发生的是中等~强烈岩爆。岩爆预警区域与实际发生区域均一致。
现场采取的施工措施:隧道开挖前在掌子面和洞壁喷洒高压水,并在掌子面上打超前应力释放孔(见图1(a))。开挖后采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作预应力涨壳式锚杆(见图1(b))、全环铺挂钢筋网等措施,强烈岩爆段架设I18工字钢等加强支护。
图1 岩爆防护措施
高原地区隧道钻爆法施工总体上遵循“多电少油,多机少人”的原则[10],综合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施工长度、断面大小、辅助坑道设置、工期要求和施工装备对高原施工环境的适应性,进行机械化配置。
针对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环境恶劣,施工风险大的特点,巴玉隧道推行机械化配套施工作业,见图2。开挖生产线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钻孔作业;出渣生产线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扒渣装渣,北方奔驰大容量自卸运输车出渣;初期支护生产线采用普茨迈斯湿喷机械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图2 机械化配套施工
鉴于巴玉隧道工程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殊性,在其机械化配套施工时还应注意:①掌子面所有施工及管理人员佩戴防爆服及防爆头盔。对主要施工设备采取设置防护网、防护钢板等安全防护措施。②台架安装防护网或钢板,或设置移动防护棚架防止岩块飞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③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加强钻爆控制;尽可能采用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形。严格控制超欠挖,保证开挖面的圆顺和平整度,减少临空面,降低岩爆发生的概率。④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地应力测试工作,现场配备专业地质工程师,准确判别掌子面前方围岩特性,力争提前预判岩爆等级,采取针对性措施。⑤开挖采用直眼掏槽和水压爆破工艺,一方面提高光爆效果,降低对围岩的扰动;另一方面水压爆破产生的水汽有助于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应力,减少岩爆发生[11]。
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投入,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针对现场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管理:①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全天候巡视警戒及监测(见图3),当听到围岩发出类似闷雷的声音时,尽快撤离施工人员和设备;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纪律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关于岩爆的常识和防护知识的学习;③严格执行相关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区域增加照明设施并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④每个工作面安装监控摄像装置,清晰记录岩爆发生情况,为后续岩爆机理研究积累素材;⑤每次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及设备均应及时躲避一段时间,待岩爆平静后方可施工;⑥加强机械化配套施工,减少作业人员,降低安全风险;⑦施工前全面做好应急演练,施工现场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图3 巡视警戒及监测
巴玉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地应力条件、岩体的储能和释放能量的差异,决定了其有轻微~强烈的岩爆倾向。结合岩爆预测结果,现场采用以下措施对岩爆区段施工风险进行动态防控:
1)采用“三步走”策略,即优化工程布置和开挖参数,减少开挖引起的岩体内部能量集中程度;采用应力释放措施,释放和转移储存在岩体中的部分能量;利用支护系统,吸收岩体释放的能量。
2)主动预防和被动防护相结合。提前释放围岩应力,同时采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作预应力锚杆、全环铺挂钢筋网等被动防护措施。
3)采用直眼掏槽和水压爆破工艺,提高光爆效果,降低对围岩的扰动;水压爆破产生的水汽有助于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应力,减少岩爆发生。
4)隧道岩爆段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既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作业人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