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 萌,毕苏萍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是通过细化晶粒(控制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的工艺流程来提高其强度和延性,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或只需添加少量的钒、钛等合金元素。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新增了500 MPa级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500,符号为F,屈服强度标准值fyk为500 MPa,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小于7.5%。规范根据“四节约一环保”的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积极将500 MPa级钢筋应用在高层建筑的柱和重荷载梁的纵向钢筋中,以有效减小钢筋用量,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用钢筋300,400和500 MPa的完整系列。近年来,高强钢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含高速铁路)上。为加快500 MPa级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其在混凝土中的粘结锚固性能展开深入的试验研究,拟合回归得出HRBF500钢筋的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并提出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设计建议[1-3]。
试验用钢筋公称直径分别取8,12,16和25 mm,每种直径各取3根500 mm长钢筋,依照《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进行HRBF500细晶粒钢筋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4]。
表1 HRBF500细晶粒钢筋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不同直径钢筋的屈服强度均>500 MPa,极限抗拉强度均 >680 MPa,强屈比均>1.25;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直径的增加而略有降低;除直径8 mm钢筋弹性模量略低于2.0×105MPa以外,其它钢筋实测弹性模量在(2.14 ~2.18)×105MPa。试验过程中,钢筋颈缩现象明显,断口清晰,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台阶较长[5]。
考虑混凝土强度、锚筋直径、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和横向配箍率等锚固影响因素,试验设计了25组75个HRBF500细晶粒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拉拔构件,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6]。
试验构件加载端设置塑料胶套隔离混凝土,形成50 mm长的无粘结部分,以消除加载端垫块对混凝土局部挤压的影响。
在WE-30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锚固试验。依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的要求分级加载;构件加载端设置2个百分表测定加载端滑移,构件自由端设置1个百分表测定自由端滑移;构件所受的拉拔力通过油压表和荷载传感器同时记录,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7]。
表2 试验方案
图1 试验装置
HRBF500细晶粒钢筋粘结滑移曲线大致分为5个阶段[8]:
1)微滑移阶段。荷载较小时,加载端的百分表滑移值较小,百分表轻微震动;自由端百分表无变化,钢筋未发生滑移。此时,化学胶结力逐渐沿锚固长度向内渗透,但尚未达到自由端。
2)滑移阶段。当加载至极限荷载的1/3~1/2时,自由端出现滑移,此时锚固长度上的化学胶结力已消失,摩擦力与机械咬合力发生作用;此后,滑移与荷载进入短暂的稳定增长阶段;随荷载的增加,荷载滑移曲线开始呈现非线性状态。
3)劈裂阶段。荷载增加至极限荷载的80% ~90%时,在略加荷载甚至不增加荷载的情况下,百分表指针快速转动,读数困难,滑移值持续增长(肉眼可见),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状态。当荷载稍有增加时,构件沿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处产生裂缝。对不配横向箍筋的构件,当拉拔力达到峰值后即发生劈裂破坏;对于配横向箍筋的构件,只开裂不破坏。
4)下降阶段。配横向箍筋构件粘结滑移曲线下降段明显。当拉拔力达到峰值出现裂缝后,荷载不再增加,由于横向箍筋的约束作用,锚固试件开裂以后不会马上破坏,持续滑移,直至钢筋拔出,荷载滑移曲线出现下降段。
5)残余阶段。当滑移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荷载不再下降,直至钢筋从混凝土中缓慢拔出,此时只有摩擦力控制荷载。
图2为B-Ⅰ-3构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构件未配置箍筋,当达到粘结应力峰值后构件发生劈裂破坏,滑移曲线无下降段,对应于峰值应力的滑移值较小,自由端滑移为0.140 mm,加载端滑移为1.135 mm。
图3为F-Ⅲ-2构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构件配置螺旋形箍筋。当达到粘结应力峰值后滑移曲线有显著的下降段,极限滑移值较大,自由端滑移为7.780 mm,加载端滑移为7.405 mm。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习元堂等(22):3158
图2与图3中的纵坐标为平均粘结应力,计算公式为τ=F/(πdla),其中F为各级荷载下的拉拔力;d为锚筋的直径;la为锚固长度。
图2 B-Ⅰ-3构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未配置箍筋)
图3 F-Ⅲ-2构件的荷载滑移曲线(螺旋形箍筋)
试验结果表明,HRBF500细晶粒钢筋的粘结锚固破坏形态大致可分为3类。
1)劈裂破坏。图4(a)所示的A-I-3构件发生劈裂破坏,大致出现2条裂缝,沿着裂缝构件劈裂为两半。当构件的锚固长度较短或其保护层厚度较薄时常呈现此类破坏形态。
2)钢筋拔出破坏。图4(b)所示的F-Ⅳ-1构件(配箍率ρsv=0.93%)发生钢筋拔出破坏,由于螺旋箍筋的水平约束作用,构件未被劈裂,破坏时钢筋被缓慢拔出。当试验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或配置有横向箍筋时,常呈现此类破坏形态。
3)钢筋拉断破坏。图4(c)所示的A-Ⅳ-1构件发生钢筋拉断破坏,破坏时构件自由端滑移值仅为0.020 mm,加载端滑移值为2.995 mm,加载端滑移的增长主要由钢筋的伸长引起,直至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而被拉断,未发生锚固破坏。
图4 钢筋破坏形态
选取A-Ⅰ,A-Ⅱ,A-Ⅲ和 A-Ⅳ共4组12个构件。混凝土抗拉强度 ft在2.410~3.273 MPa。在锚筋公称直径、锚固长度和保护层厚度均相同,未配箍筋的前提下,考虑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得出:HRBF500细晶粒钢筋的粘结强度τu随ft的提高而提高,二者大致呈线性关系,回归得出二者的关系为
选取 A-Ⅰ,B-Ⅰ,B-Ⅱ,B-Ⅲ和 B-Ⅳ共 5 组 15 个构件。15个构件锚固长度la在80~400 mm,其余参数相同,以此分析锚固长度的影响。试验得出:构件的相对平均粘结应力τu/ft随着相对锚固长度la/d的增大而减小,其变化规律和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基本相同。回归得出τu/ft与la/d的变化关系式为
选取A-Ⅰ,D-Ⅰ,D-Ⅱ 3组9个构件,并参考前期试验结果,对15个构件予以分析。构件中保护层厚度为20~42 mm。在混凝土抗拉强度、锚筋直径和锚固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构件的相对平均粘结应力τu/ft随相对保护层厚度的变化。试验得出:构件的相对平均粘结应力τu/ft随着相对保护层厚度c/d的增大而增大。回归得出二者的变化关系式为
选取A-Ⅰ,E-Ⅴ,E-Ⅵ3组9个构件,并参考前期试验结果,对15个构件予以分析。保护层厚度为20~42 mm;横向配箍率为0~0.665%。在混凝土抗拉强度、锚筋直径和锚固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构件的相对平均粘结应力τu/ft随横向配箍率ρsv的变化。试验结果得出:构件的相对平均粘结应力τu/ft随横向配箍率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大致呈线性关系,经回归得出
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相对保护层厚度和劈裂面配箍率等锚固因素的影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回归得到HRBF500钢筋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为[9]
对75个试验构件,用式(6)求得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值。极限粘结强度试验值与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μ=1.206,变异系数 δ=0.203,可见二者吻合较好。
锚固极限状态下的平衡条件为
式中,Fu为极限拉拔力为临界锚固长度,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当充分利用HRBF500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取fy=435 MPa,对于C20~C60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式(9)计算得出 HRBF500钢筋的临界锚固长度,如表3所示。
表3 HRBF500钢筋的锚固长度
由表3可知,对应于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采用HRBF500钢筋计算锚固长度时,规范公式计算值与式(9)计算值的比值在1.067~1.087,两者吻合较好。
本文通过75个HRBF500细晶粒钢筋的拉拔试验,分析了荷载滑移曲线的特点及粘结破坏形态,主要结论如下:
1)HRBF500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均>500 MPa,极限抗拉强度实测值均 >680 MPa,强屈比均>1.25;钢筋颈缩现象明显,断口清晰,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台阶较长。
2)考虑混凝土强度、锚筋直径、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和横向配箍率等锚固影响因素,回归得到HRBF500钢筋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并提出HRBF500钢筋的锚固长度设计建议,计算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吻合较好。
[1]陈萌.中强度预应力HR钢棒在混凝土中的锚固试验及可靠度分析[J].铁道建筑,2012(11):136-139.
[2]刘立新,李殿文,陈萌.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41(2):61-65.
[3]牛向阳,王全凤,杨勇新,等.高温后普通混凝土与细晶粒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2(3):116-1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28—2002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MARTÍ-VARGAS J R,GARCÍA-TAENGUA E,SERNA P.Influence of Concrete Composition on Anchorage Bond Behavior of 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3,48(11):1156-1164.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徐有邻.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修订规范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