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京沪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分析

时间:2024-07-28

陈 鼎,崔红琴,屈海军,雷金山

(1.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长沙 410075;2.中铁十二局集团 七公司,长沙 410074)

京沪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分析

陈 鼎1,崔红琴2,屈海军2,雷金山1

(1.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长沙 410075;2.中铁十二局集团 七公司,长沙 410074)

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典型地质条件的CFG桩加固路段,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路基的填筑过程,将桩和土按不同的材料考虑,计算CFG桩加固后路基的沉降,并与实测沉降比较,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桩长、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并根据其路基沉降量,得到了该路段CFG桩的合理桩长与桩距。

CFG桩复合地基 FLAC3D 数值分析 沉降

1 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滁州段里程DK937+580~DK937+695段地基采用CFG桩加固处理,设计桩长4.0 m,桩径0.5 m,桩间距1.8 m。根据设计资料,该路段断面附近地基地层情况由上往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全风化千枚岩、强风化千枚岩、弱风化千枚岩。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桩顶铺0.6 m厚的碎石垫层,内铺两层双向土工格栅。该路段路堤填筑高度为5.55 m,路堤本体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0.4 m采用级配碎石,如图1所示。

图1 京沪高铁DK937+680路基设计剖面(单位:m)

2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模拟分析。为使问题简化,在选择计算模型时假设同种材料为均匀、各向同性体,路堤和地基岩土采用摩尔—库仑弹塑性模型,桩体和土工格栅分别采用桩和土工格栅结构单元[1-7]。结合试验及参考文献[8],得出计算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DK937+680剖面设计及计算参数

表2 CFG桩和土工格栅的计算参数

考虑路基的对称性,取半幅地基和路基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范围:竖向取15 m,大于加固体高度的两倍,横向取31 m,超过路基底面宽度的两倍。边界约束条件为:在地基土的下部边界因远离桩体,荷载影响甚微,视为无位移的固定边界,中心对称面和侧面各节点限制水平位移,表面为自由边界,模型的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图2 路基沉降分析模型网格单元划分

3 CFG桩对沉降的影响

3.1 计算与实测沉降对比

根据实际填筑状况,对路堤分层填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总填筑高度为5.55 m,现场施工每层的填筑高度为0.30 m。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路基沉降的数值模拟结果比实测要略大一些,实测结果不断趋近于数值模拟结果,这是因为路基沉降实际上是随时间推移会继续产生蠕变变形,而本次数值计算模型没有考虑时间效应,所计算出的沉降即为路基的最终沉降。尽管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二者在最终数值上还是比较接近的。可见,本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路基沉降的变化过程。

图3 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

3.2 不同桩长对沉降的影响

CFG桩复合地基桩长是控制路基沉降量主要的因素之一,桩越长地基的加固效果就会越好,而桩长过长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又是不合理的,所以要选定合适的桩长使其既能满足地基变形要求,且经济合理。实际设计资料中CFG桩桩间距1.8 m,桩径为0.5 m,现在分别选择桩长为3 m、4 m、5 m、6 m进行计算,分析路基的沉降变形情况。

图4为不同桩长路基底面的沉降曲线,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桩长的增加路基的沉降在逐渐减小,同时两相邻桩长在同一位置处的沉降差值随桩长的增加而变小,即沉降曲线随着桩长的增加逐渐密集,说明沉降随桩长的增加,沉降减小幅度也逐渐减小。因此,当要求沉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考虑到经济的因素,可以选取某一长度作为设计桩长。

图4 不同桩长路基底面的沉降曲线

图5为不同桩长路基中心面处沿深度分布的沉降曲线,图上显示路基的沉降量随桩长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说明桩长对控制路基沉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深度7 m之后,不同桩长的沉降都基本一致,从地质资料来看,该处已达弱风化千枚岩层。

为了便于分析沉降随桩长的变化,图6给出了不同桩长在路基底面中心处的沉降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桩长<5 m时比桩长>5 m时的沉降变化斜率大。这是由于桩长5 m的桩端落在千枚岩层上,而桩长<5 m的桩端均落在压缩性相对较大的粉质黏土上,所以,桩长<5 m的沉降变化较桩长>5 m的要大。因此,在选择桩长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经济效果,桩端尽量落在强度较好的土层上,把沉降控制在规定范围。

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沉降随桩长变化的趋势线,对拟合曲线求解二阶导数,进行单调性和增减性分析如下:

图6 不同桩长在路基底面中心处的沉降变化曲线

当二阶导数y″=0时,可计算得到x=4.667,说明当桩长>4.667 m时,路基沉降随桩长增加速率减缓。在本文中,一阶导数 y′(x=4)> 0,y′(x=5)> 0,y′(x=6)>0,说明在区间(3,6)内,沉降值随桩长单调递增(即沉降随桩长增加而减少),且拟合曲线拐点就在该区间中取值。结合本文所研究路段的地质情况,取合理桩长为5 m,即桩端打入风化岩层顶面。

3.3 不同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

CFG桩复合地基中,桩间距是控制沉降的又一重要因素。该施工段CFG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形式为矩形布置,桩直径为500 mm,不同桩距的变化会影响复合地基的置换率,从而影响地基变形的性状。桩距太大不能发挥其控制沉降的作用,桩距太小一则不经济,二则增加施工难度。通常桩距取3~5倍桩径进行设计施工。在设计桩长为4 m的基础上,选取桩距分别为 1.4 m、1.6 m、1.8 m、.0 m、2.2 m 进行路基沉降计算,分析桩距的变化对地基变形的影响。

图7 不同桩间距路基堤底面的沉降曲线

图8 不同桩间距路基中心线处沿深度分布的沉降曲线

图7为不同桩距路基底面的沉降曲线,图8为不同桩距的情况下,路基中心线处沿深度分布的沉降曲线,与不同桩长时的沉降情况相同,增加桩数之后,随着桩距的减小路基的沉降也随之减小,地基得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路基底面沉降曲线随着桩距的增加逐渐变得密集,说明沉降随桩距的减小,沉降减小幅度也在不断减小。同样地,从经济角度看存在某一桩距是比较合理的。

图9为路基底面中心处沉降量随桩间距的变化曲线,采用二次多项式生成了沉降随桩长变化趋势拟合曲线:

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随着桩间距的减小,沉降也在逐渐减小,但是在桩间距<1.8 m之后,沉降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减小桩间距的效果在减弱。虽然桩距取值较小时,会明显小于在较大桩距时的沉降,但受施工限制而不可能把桩距设计得太小。因此,在桩距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施工与经济三方面因素,结合以上的计算分析,建议本路段CFG桩桩距取1.8 m,这与实际设计的桩间距也是相吻合的。

图9 不同桩间距在路基底面中心处的沉降变化曲线

4 结论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CFG桩不同桩长、桩间距对复合地基的沉降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1)数值模拟计算的路基分层填筑施工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接近,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模拟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化。

2)通过该模型的计算得出:路基随着桩长的增长沉降不断减小,但是当桩端落到较好岩层时,桩长的影响就较小了。在控制沉降的前提下,结合地质资料,考虑经济因素,确定桩的合理长度为5 m。

3)桩间距是控制CFG复合地基的置换率的因素之一,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其对沉降的影响效果减弱,本文建议桩距为1.8 m。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虽然为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土与增强体之间本构关系的研究,远没达到普遍推广应用的成熟阶段。本文计算模型没有考虑土沉降的时间效应和土中水的影响。

[1]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龚晓南.复合地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3]郝赢.铁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叶阳升,蔡德钩,闫宏业.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J].铁道建筑,2009(7):40-43.

[5]白翔宇.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试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6]翟建华.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7]Itasca Consulting Group,Inc.FLAC3D version 2.1 manual[M].America:Itasca Consulting Group,Inc.,2002.

[8]秦文权.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上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的控制与计算分析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U213.1

B

1003-1995(2010)04-0069-04

2009-10-20;

2010-02-2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JJ3104);中铁十二局集团七公司科技开发项目(2008-02)。

陈鼎(1984— ),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审编 王天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