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孔 伟1,2a,,任 亮1,2a,刘一凡,王淑佳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北方学院 a.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b.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孔 伟1,2a,2b,任 亮1,2a,刘一凡2b,王淑佳2b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北方学院 a.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b.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于构建的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北京和张家口两市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及京张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结果表明:①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张家口,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②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占比重最大,生态质量次之,环境质量最小;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生态质量所占比重最大,环境质量次之,经济社会发展最小。③研究期内,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始终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协同发展度稳步上升,从最初的初级协同发展阶段到如今的中级协同发展阶段。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度模型;京张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1]。2014年2月26日,国家领导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并首次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2]。此后,京津冀三地各界都对这一战略给予前所未有的厚望,并积极投身其中。但实践中,在促进一系列相关协议达成和多方效益取得的同时,也存在着生态建设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可持续发展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矛盾、生态建设与资源利用本底不足的矛盾、生态协同发展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等。如何更好并有效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主要涉及非首都功能疏解[3,4]、产业结构优化[5,6]、交通网络[7,8]、基本公共服务[9]、城市群协同发展[10-1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13]、区域吸收能力[14]、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15]、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16]、新型城镇化[17]、土地承载力[18]、生态补偿核算[19]、污染物减排[20]、环境协同治理[21,22]、法治环境建设[23]、人口调控[24]、人才[25]、教育[26]等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戴学锋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中提出旅游业先行,带动环境改善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一体化的动力机制[27];孙久文等系统地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产业协同发展建议[28];刘炜等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和对策建议[29]。分析可见,在研究尺度与研究对象上,研究成果多以京津冀三地间研究为主,对省(或直辖市)级与地市级直接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北京与张家口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较薄弱。
张家口是京津冀生态腹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和张家口(简称“京张”,下同)两地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模型,测算并分析2005—2014年北京、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与京张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提出未来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努力推进京张协同合作,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经济强省的美丽河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基于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互动的相关性、系统性与实际情况,统计已有研究成果中相关指标的使用频度和效度,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最终构建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指标层构成,其中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为一级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3个二级指标,经济社会发展由人均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失业率和第三产业比重5个三级指标构成,生态质量由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耕地面积5个三级指标构成,环境质量由环境质量指数、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和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个三级指标构成(表1)。为客观反映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在获得初始数据后,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30]。
表1 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初始数据主要从2006—2015年的《北京统计年鉴》、《张家口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部分数据由北京及张家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环境状况公报进行补充。为消除数据间量纲、量级不同而造成的无可比性,使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综合评价模型:本研究运用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对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为:
(1)
(2)
式中,f京为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综合评价函数;f张为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综合评价函数;w京j、w张j分别为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指标权重;v京j、v张j分别为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指标标准化值。
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模型:耦合源于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现象[31]。耦合度是对数据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度取决于数据的复杂性、选取数据的方式以及数据传递信息的多少。高度耦合系统中各要素紧密依存,互相促进,从而扩大该系统的功能;低度耦合系统中各要素依存度低,相互干扰,从而缩小该系统的功能。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之间也存在着耦合关系,故构建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耦合度模型[32]。计算公式为:
(3)
式中,C为耦合度,且0≤C≤1;C值越大,f京、f张之间的离散度越小,耦合度越高;C值越小,f京、f张之间的离散度越大,耦合度越低。
京张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模型:北京与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模型中的C无法反映两者间协同发展水平的高低,未考虑利弊,仅说明系统间离散程度的大小、耦合程度的强弱。因此,需要借助协同发展度模型[33]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两地间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度(D)。计算公式为:
(4)
T=α×f京+β×f张
(5)
式中,T为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且α+β=1,本文认为北京与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发展同等重要,故取α=β=0.5。基于上述分析,参照已有研究成果[1,34,35],将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划分为3大类和10个亚类,见表2。
表2 耦合协同发展度分类体系及等级划分标准
由图1可见,经济社会发展在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所占比重最大,生态质量次之,环境质量最小。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维持在0.2—0.5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波动上升,且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缓;生态质量指数维持在0.1—0.2之间,有下降趋势;环境质量指数维持在0—0.2之间,先增长后下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十年间,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维持在0.4—0.7之间,总体上升但也有下降趋势。其中,2005—2012年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稳步上升,但从2012年起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缓慢降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下降,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都有小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过快而忽视了生态建设,造成生态环境响应较弱。由此可见,应提高环保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图1 2005—2014年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
图2 2005—2014年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
由图2可见,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与北京有所不同,生态质量在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所占比重最大,环境质量次之,经济社会发展最小。其中,生态质量指数维持在0.15—0.3之间,先下降后增长,目前呈稳步上升趋势,生态质量较高;环境质量指数维持在0.5—1.5之间,环境质量优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维持在0—0.1之间,由于先天自然条件较差且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原因,使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北京,增长速度缓慢,但仍呈上升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十年间,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维持在0.3—0.5之间,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05—2010年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平稳上升,但从2010年起,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上升速度较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都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张家口把生态作为发展红线,秉承绿色崛起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并加强与北京在生态建设领域的合作,推动了生态环境好转。
由图3可见,2005—2014年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总体看都是上升的,且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始终高于张家口,主要是因为张家口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较少,使张家口生态环境质量虽然高于北京,但其差异主要来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由表3可见,北京与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度在0.967—0.989之间稳定波动,北京与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两地间紧密依存,并随着时间推移更加紧密。2005—2014年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621上升到0.741,从初级协同发展到当前的中级协同发展阶段,但协同度始终低于0.8,协同发展类型尚未达到良好协同发展阶段。总体来看,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度及协同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生态关联度,但协同度还有待提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图3 2005—2014年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变化趋势
年份f京f张CD协同发展类型20050.4570.3250.9860.621初级协同发展类20060.5160.3240.9740.639初级协同发展类20070.5440.3370.9720.654初级协同发展类20080.5720.3540.9720.671初级协同发展类20090.5830.3510.9690.673初级协同发展类20100.6150.3690.9680.690初级协同发展类20110.6200.4060.9780.708中级协同发展类20120.6530.4160.9750.722中级协同发展类20130.6320.4660.9880.737中级协同发展类20140.6380.4730.9890.741中级协同发展类
通过构建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模型和协同发展度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北京和张家口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耦合度及协同发展度,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张家口。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占比重最大,生态质量次之,环境质量最小,需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②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生态质量所占比重最大,环境质量次之,经济社会发展最小,应加大力度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③研究期间,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始终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两地间紧密依存,并随时间推移越加紧密。北京和张家口两地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稳步上升,从最初的初级协同发展到如今的中级协同发展,但仍有待提高,应尽快达到良好协同发展阶段及优质协同发展阶段。④总体看,北京和张家口有着很强的生态关联度,两者在生态协同建设方面有着较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能有力地推动京张生态协同发展的进程。
把握创新理念,加快转型升级,京张各自发挥作用。创新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发挥引领、辐射、带动等作用的根本努力方向。北京应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进程中,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张家口和河北省其他城市应加快城镇化和转型升级的步伐,着力改善民生环境,进一步提升集聚效应。
提高首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发挥北京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拥有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最丰富的资金、最高端的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快。北京应积极主动拉动张家口经济发展,优化张家口的产业结构,推动其更快地进行优化升级,加快张家口资源优化配置进度,从而提高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更好地推动并且促进京张生态建设的均衡发展。
稳妥地缓解北京的非核心功能。北京存在着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及制造业,其中有较大部分大型传统批发市场集中在中心城区,占据北京较大的空间和面积,对北京的环境和交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北京的生态功能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首都的核心功能。因此,需要加快缓解北京的污染治理、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等压力。
加快推进京张两地的合作进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三个方面,两地都应加强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张家口应借鉴北京的科技和资源利用方式,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力度。在生态环境方面,实施有利于环保的环境管理措施,重点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完善预防性的环境管理保障机制,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尽快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张家口应加快建设重点水源生态功能区,提高两地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度,共同探索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作为公共产品,不具有商品性和竞争性。政府作为生态主体,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优惠贷款、高碳能源使用税等手段来实现。地方财政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进来,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以推动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的耦合协同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认真落实生态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和谐家园。积极自觉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京张发展的全过程,以提升区域承载能力,达成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目标。
[1]孔伟,任亮,王淑佳,等.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9)∶2941-2949.
[2]新华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N].人民日报,2014-02-28(001).
[3]王殿茹, 邓思远.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非首都功能疏解路径及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6)∶86-91.
[4]皮建才,薛海玉,殷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6,(6)∶37-49.
[5]丁小燕,王福军,白洁,等.基于市场潜力模型的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优化及产业转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4)∶89-93.
[6]李春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企业经济,2015,(8)∶141-145.
[7]王中和.以交通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7)∶44-47.
[8]祝尔娟,鲁继通.以协同创新促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领域率先突破[J].河北学刊,2016,(2)∶155-159.
[9]陈丽莎,孙伊凡.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衔接的公共服务供求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4)∶101-105.
[10]陆大道.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265-270.
[11]方创琳.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5-24.
[13]吕雪.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208-210.
[14]周密,孙哲.京津冀区域吸收能力的测算和空间协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8)∶31-39.
[15]张玉柯,胡继成.京津冀协同视域下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效率[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6)∶41-48.
[16]毛汉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
[17]夏玉森,韩立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在何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新型城镇化方略研究[J].中国统计,2016,(9)∶19-21.
[18]李强,刘剑锋,李小波,等.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32(1)∶105-111.
[19]张贵,齐晓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1)∶56-65.
[20]赵立祥,张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民用汽车污染物减排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11)∶21-32.
[21]魏娜,赵成根.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1)∶144-149.
[22]丁梅,张贵,陈鸿雁.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3)∶102-106.
[23]马章民,骆晓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法治环境建设机制研究[J].河北法学,2016,34(3)∶58-64.
[24]何海岩.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人口调控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6,(4)∶64-67.
[25]臧轶楠.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下好人才棋[J].人民论坛,2016,(31)∶106-107.
[26]薛二勇,刘爱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6,(11)∶33-38.
[27]戴学锋.旅游协同发展——引领京津冀—体化的重要力量[J].旅游学刊,2014,29(11)∶19-20.
[28]孙久文,张红梅.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1-7.
[29]刘炜,陈景新,薛楠,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2)∶78-83.
[30]雷勋平,邱广华.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314-323.
[31]王毅,丁正山,余茂军,等.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97-108.
[32]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199-212.
[3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34]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等.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格局及机制[J].地理研究,2012,31(5)∶909-921.
[35]关伟,刘勇凤.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2,31(11)∶2044-2054.
EvaluationandUpgradingofBeijing-ZhangjiakouRegionalCoordinatedDevelopmentCapacityofEcologicalConstruction
KONG Wei1,2a,2b,REN Liang1,2a,LIU Yi-fan2b,WANG Shu-jia2b
(1.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Hebei North University a.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b.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Zhangjiakou 075000,China)
Based on the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index of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in the year of 2005-2014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were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overall level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Beij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Zhangjiakou,and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Zhangjiakou should be improved.②The proportion of ec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as the largest in Beijing,the ecological quality was the second,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the least.The eco-quality of Zhangjiako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as the largest,the environment quality was the second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as the smallest.③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was in a state of high degree of coupling,and the degree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eadily in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primar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age to the present intermediat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age.Finally,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Zhangjiako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coupling degree model;Beijing-Zhangjiakou
2017-11-12;
2017-12-25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14310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生态环境—经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编号:HB16YJ009);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编号:16457625D);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冬奥进程中京津冀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路径及对策研究”(编号:ZD201606);张家口市科技局重大项目“冬奥会背景下张家口生态承载力研究”(编号:1511077I);张家口市科技局项目“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编号:1411058I-28)资助。
孔伟(1986-),男,山东省滕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规划、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任亮(1963-),男,山西省天镇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10.3969/j.issn.1005-8141.2018.01.005
X321
A
1005-8141(2018)01-0023-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