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阮寅锴
(福建省港口工程有限公司,福州 350001)
在高桩码头工程施工中,沉桩是重要工序之一,它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根据克服土壤阻力的机理不同,主要的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震动法、射水法、压入法及嵌岩沉桩法等。在软土地基中,常用工艺为锤击法。锤击法沉桩是利用锤的断续冲击,桩周围土体不断受挤压、剪切破坏、使桩逐步下沉的沉桩方法,它是预制桩最常用的沉桩方法之一。该法适应范围广,机械化施工速度快,桩身强度高,桩基质量有保证,无排污问题,现场文明程度高; 但也存在一些施工病害, 如施工时振动噪音大,大面积施工存在严重“挤土效应”,将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体降起并向侧向挤压,后打桩将挤压已打的工程桩使之产生偏移、上浮等副作用。锤击法一般适用于松散、中密砂土、黏性土以及松散的碎卵石类土。
“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1#~3# 泊位工程(水工及陆域形成部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岛西北部三平南兜村附近, 即福州闽江口内港区琅岐岸段的1#~3# 泊位。 本工程主要包括拟建1#~3# 码头和栈桥、后方护岸陆域形成及回旋水域。
1# 泊位为5000 吨级客货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2 万GT 客货滚装船设计), 采用高桩离岸式布置;2#、3# 泊位为2 个500GT 客运泊位,采用浮码头结构形式。 码头平台总长度158m,分3 个结构段,第一与第三个结构段长50.5m,第二个结构段长57m。 码头均采用桩基结构,基桩采用248 根Φ600mm×600mm 预应力方桩(其中备桩12根),桩基持力层落在中砂层上,预应力方桩桩尖需进入灰白-灰色中细砂层,桩长为50~57m。
连接码头和驳岸的栈桥采用桩基结构, 其中1# 和2# 栈桥共计采用Φ600mm×600mm 预应力方桩32 根(含备桩2 根),斜度均为5∶1。 桩基持力层为灰白-灰色中细砂层,预应力方桩桩尖需进入灰白-灰色中细砂层,桩长为50~57m。
2#、3# 泊位工程中含有4 个撑杆墩与1 条应急通道需要沉桩,其中每个撑杆墩由4 根Φ600mm×600mm 预应力方桩组成,应急通道由8 根Φ600mm×600mm 预应力方桩组成。 桩基持力层均为中砂层,桩长为47~50m。
锤击沉桩需要配备的主要施工船机有:打桩船1 艘、500hp 抛锚艇1 艘、方桩运桩船2 艘。 施工船机在工程开工前10 天进场。
根据设计桩型及对该地区类似地质资料的分析,同时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和海上施工的有效作业时段, 本工程预应力方桩选用“闽桩3”打桩船实施海上打桩。 该船桩架高度能满足桩长和水深要求,锚泊、收放等动力系统能适应本工程的施工环境。
本工程桩基为600mm×600mm 的预应力方桩, 桩长较长,桩基持力层落在中砂层上,预应力方桩桩尖需进入灰白-灰色中细砂层,承载力高。根据施工区地质特点、桩长、桩型参数及设计要求,桩锤选择D128 型柴油锤。
布设工程施工控制网,布设以满足精度要求、方便后续施工测量放样为原则。尽量选择基础稳定、通视条件良好的位置布设控制点。 控制网中边长比、角度符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点布设好后要注意保护,定期复测。
(1)平面控制:预应力桩沉桩采用GPS 定位与岸上全站仪共同定位。 沉桩期间,先采用GPS 定位,待到达桩位后,岸上设两台全站仪按前方任意角交会法校核桩位。施工放样时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计算测点在施工坐标系中的坐标,采用前方交会法定位,测量放样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
(2)高程控制:以引接的水准点高程为依据,使用水准仪测放高程,局部区域根据工程需要增设临时高程点。
先由2# 栈桥开始施工,2# 栈桥全部沉桩完毕再进行1# 栈桥的施工,待1# 栈桥全部施工完毕后进行1# 泊位码头面的施工,1# 泊位码头面由28 排架开始呈阶梯状往1 排架进行施工, 全部施工完毕后最后进行2#、3#泊位应急通道与撑杆墩的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沉桩以尽快形成排架,尽早进行上部横梁混凝土为原则。
沉桩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沉桩工艺流程
打桩船顺流抛八字锚和前后穿心锚共8 根锚缆,悬挂锚重4.956~5.982t 的海军锚8 根,缆长约300m,缆径36mm,由起锚艇辅助下锚布缆,沉桩过程中应根据潮位变化适当调整锚缆的长短。
根据“闽桩3”打桩锚缆抛设需要,在后方护岸上布设4 个地锚,分别离1#、2# 栈桥距离10m 和60m 位置处各设置2 个地锚,地锚长、宽均为2.4m,埋深5m。
锚缆布设完毕,缓缓移船靠近运桩驳取桩。吊桩采用钢丝绳捆绑四点吊,吊点布置如图2 所示。
图2 预应力方桩吊点布置示意图
预应力方桩起吊时,平稳起吊到一定高度,上部和中部吊点的大钩带劲回收,下部吊点的大钩缓缓放松,进行立桩,锤、替打同步上升。
立桩完毕,适当调整桩架的垂直度和替打的高度,使上口嵌入替打,依据设计采用软质桩垫,此时将连接下部吊点的大钩缓缓放松并解除,然后关闭抱桩器,如图3 所示。
图3 桩入龙口
打桩船上布设3 台GPS 流动站采用RTK-GPS 模式,配合两台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控船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 同时利用两台免棱镜激光测距仪实时校正基桩的平面位置,与设计标高处坐标比较,从而得到船体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据此指挥打桩船调整锚缆移动船位,直至桩位达到允许要求,方可进行沉桩。
桩顶标高及贯入度由岸上水准仪控制, 并由桩架上的高程监测系统实时校核。 通过测量下沉量,配合“锤击计数器”记录打桩锤击数,计算打桩贯入度。
桩定位完毕,放松连接锤和替打的钢丝绳,让桩和替打在自重作用下下沉。 下沉完毕,观察桩位偏差,根据桩位偏差适当调整桩位。
桩自沉完毕后,进行压锤,并观察桩的偏位,若发现桩位偏差过大, 则应起锤并根据偏位情况适当调整打桩船锚缆,然后重新压锤。
打桩船调整好自身的水平、 位置和桩架垂直度后压锤和替打,GPS 再次观测桩的偏位和垂直度,确定各项控制数据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时,可以开始锤击,见图4。
图4 水上锤击沉桩
停锤控制标准按试桩后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预制桩沉桩以贯入度为主,标高校核为辅,终锤前10 击平均贯入度控制在3mm/击,当沉桩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入度,而桩端未达到设计标高时, 应继续锤击贯入100mm 或锤击30~50 击,其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控制贯入度;桩端标高仍高出设计标高2m 时应会同设计部门研究解决。
水上沉桩施工中出现溜桩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一般表现为沉桩中贯入度突然增大,桩基加速下沉,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溜桩的原因主要有:(1)由不良地质条件引起, 比如淤泥质土层厚度大或者黏土中的含水量高,土质呈软塑或流塑状态;(2)桩锤选择不当,比如桩锤选择过大等;(3)桩锤档位或作用力控制不当;(4)其它非技术上的原因。
本项目施工水域分布大量软弱地基, 施工过程中就出现了高频率、大幅度溜桩现象(溜桩长度22~38m),该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均属罕见, 造成水上沉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卷扬机及桩锤钢丝绳等起重设备存在较大的损坏风险。
为确保沉桩施工过程中设备及人身财产安全,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课题研究攻关, 最终提出了对桩锤吊具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法, 即在原有D128 柴油锤上增设专用桩锤吊笼, 确保在沉桩施工过程中起重钢丝绳直接作用于吊笼上,与柴油锤脱离,以保证在溜桩时设备及人员安全,顺利地完成该项目沉桩施工。桩锤技术改造前后如图5 所示。
图5 桩锤技术改造过程
在使用吊笼之前, 长距离的溜桩会导致吊锤用钢丝绳跟随桩锤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 同时由于卷扬机无法刹住钢丝绳,钢丝绳受牵引力的作用一直受到拉力,导致钢丝绳在甲板上四处扫荡,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架头的导览器与滑轮遭到快速滑动易损坏。 并且在溜桩完成后,由于桩锤还处于启动的状态会继续锤击,桩锤快速下落的力加上锤击的力一起作用在方桩上, 极易导致断桩事故的发生。
在使用吊笼之后,直接使用吊笼对桩锤进行吊起,取消了吊锤用钢丝绳。在溜桩现象发生时,桩锤与桩同时下落, 而吊笼与桩锤分离停留在原位, 并且提前关闭了油门,使得桩锤不会再下落后继续锤击,保护了桩锤与桩,同时钢丝绳与吊笼在溜桩完成后,操作手再操作其下降,这样不仅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还保护了架头的导览器、滑轮与桩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自桩锤吊笼改造完成至今, 已顺利施打近三百根预应力方桩,未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并且沉桩数量由技术改造前的4 根/天提高至6 根/天,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打桩船水上沉桩顺利进行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达到良好的技改效果。
(1)介绍了港口工程桩基锤击沉桩施工的工艺流程。
(2)通过对D128 柴油锤的技术改造,解决了在沉桩施工过程中溜桩桩锤瞬间重力作用导致的设备高度负荷、钢丝绳崩断及乱甩问题,确保沉桩施工设施设备及人身财产安全,推动了技术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3) 自桩锤吊笼改造完成至今未出现安全生产问题,设备稳定性高,并且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为水上沉桩顺利完成提供安全技术保障,达到良好的技改效果。
(4)通过技术改造,有效提高了“闽桩3”船市场竞争力,使其适应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沉桩施工任务。
(5)鉴于闽江流域存在大面积软土地基,地层变化较大,发生“溜桩”可能性极高,打桩锤吊具可充分发挥其优点,使打桩设备及人员安全风险极大降低,在软土地层施工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混凝土预制桩在软土地基码头基础工程中的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