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唐 晖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4)
琅岐岛位于闽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东面临海,具备优良岸线资源条件、 日益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以及优越的对台地理位置优势。其定位为“生态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智慧创意、 休闲宜居等综合服务为主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岛”,拟建设高标准、国际化、综合性的客运码头。
图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为增强两马航线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深度对接马祖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促进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政府决定将现有两马航线搬迁前移, 启动建设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
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位于琅岐岛西北部,共建设3 个码头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其中:1# 泊位为5000吨级客货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2 万GT 客货滚装船设计),设计年货运通过能力25.2 万吨,年旅客通过能力3.3万人次;2#、3# 泊位为2 个500GT 客运泊位,设计年旅客通过能力53.1 万人次。
码头陆域场地位于在建闽江防洪堤内侧, 现状主要为池塘、滩地和田埂,场地标高大约为+2.7m~+7.4m。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从上至下主要有:素填土、淤泥、淤泥夹粉砂、中细砂、卵石、强风化花岗岩等。 其中淤泥厚度大约3.30~11.80m,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一般为<1~1 击,十字板剪切试验强度平均值为16.0kPa;淤泥夹粉砂层厚度可达6.90~40.20m,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一般为3~9 击,平均值为6 击。
图2 陆域地质剖面图
本工程陆域形成面积15.95 公顷(含预留港口用地),主要分为货运功能区和客运功能区,平面布置图如图3 所示。各场地的设计荷载取值如表2:
表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图3 陆域区平面布置图
表2 陆域设计荷载取值表
根据使用要求,陆域经地基处理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表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2)工后(20 年)残余沉降≤30cm;
(3)压实度:铺面底面以下0~0.8m 的压实度≥93%,
0.8m 以下的压实度≥90%;
(4)土基回弹模量≥20MPa;
(5)回填砂标贯击数N>15 击。
(1)地基处理方案应尽可能在施工期消除场地软基和回填层的沉降,以确保港区使用期内的建(构)筑物沉降满足使用要求。
(2)本工程陆域主要分为客运功能区、货运功能区及预留区。 地基处理方案应结合不同区域的场地条件及使用要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3)本工程的港池疏浚量较大,为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考虑将疏浚土作为陆域回填料进行综合利用。 吹填疏浚土区主要集中在陆域两侧的预留用地, 局部落于口岸查验设施、机修车间及工具材料库等本期建设用地。由于吹填疏浚料的指标较差,需采取额外的地基处理措施。
目前水运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爆破法、加筋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降水强夯法、振冲法、砂桩和挤密砂桩法、碎石桩法、水泥搅拌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1]。
结合设计条件及工程投资, 适合本项目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先在软弱地基中设置排水板、 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重量逐渐分级加载,或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对场地进行加载预压, 使土体中的空隙水排除,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地基强度逐渐提高的地基加固处治方法。
通过排水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大部分或基本完成, 地基在使用期间不至于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以加速地基的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排水固结法中常用的有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
(2)复合地基法
在地基软土中添加竖向增强体, 使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进而形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常用的竖向增强体有砂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等。 砂石桩复合地基法采用沉管法或其他方法在地基中设置砂桩、碎石桩,在成桩过程中对桩间土进行挤密, 挤密桩间土和砂石桩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在荷载的作用下,砂石桩也有排水固结的作用。
(3)动力固结法
动力固结方法主要包括夯实和挤密。 夯实法即强夯法,采用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可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挤密地基主要方法为振冲密实法: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小,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加回填料使砂层挤密,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并提高地基土体抗液化能力。
近几年来, 地基处理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在既有的地基处理方法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地基处理方法,特别是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综合使用[2]。结合相关工程经验,选取如下几种方案进行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地基处理方案优缺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工程地层分布、回填料厚度和回填料性质,陆域货运功能区、客运功能区拟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3]。
(1)货运功能区
由于该区域地面起伏较大, 拟先回填砂至+4.0m,再铺设排水砂垫层,施打塑料排水板,然后进行回填及不同区域的堆载预压。 预压完成后卸载至设计高程, 并进行2000kN·m 强夯加固或振冲密实。
(2)客运功能区
客运功能区急需建成并投入使用,故采用施工时间较短的沉管砂桩方案,通过置换提高地基强度,避免长时间堆载预压。根据软土厚度、工后沉降及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置换率。 最终经强夯或振冲密实加固。
(3)吹填疏浚土区
陆域两侧的预留港口用地及口岸查验设施、机修车间及工具材料库等本期用地均为吹填疏浚土区域。除预留港口用地近期不做处理外,其余场地应在晾晒落淤后进行地基处理。
由于工期紧,为满足后续开展深层地基处理等施工使用需要, 先对疏浚土进行浅层真空预压加固形成硬壳层。浅层真空预压完成后, 再施打塑料排水板穿透天然软土层,对深层软土进行加固处理。 然后根据不同使用荷载要求进行堆载预压,并进行强夯加固。
利用本工程施工场地内埋设的面层沉降板、 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现场观测得到各分区的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等有关信息如图4~图7 所示。
表4 不同区域的地基沉降量理论计算值
图4 各沉降点观测值(货运功能区)
图5 各沉降点观测值(客运功能区)
图6 孔压消散-时间过程线(货运功能区)
图7 孔压消散-时间过程线(客运功能区)
根据现场观测数据, 货运功能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528.20mm,平均日沉降量为0.81mm/d;客运功能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63.00mm, 平均日沉降量为0.72mm/d,各测点推算固结度均大于90%。 处于加载间歇期的孔压变化幅度在-5.47kPa~-0.52kPa 之间,各组超孔隙水压力值与附加荷载值之比∑ΔU/ΔP≤50%。
通过分析观测成果, 可以认为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实施后,各点的沉降观测数据接近理论计算值,沉降速率及施工期固结度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加固效果良好。
随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地基处理不再拘泥于单一手段, 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施工工期以及环保要求等因素,对可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分区进行加固方案的差异化设计,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