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建省水路运输发展对策

时间:2024-07-28

■陈 宏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

1 引言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 以港口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 是最高效、 最安全和最环保的大宗货物远程运输方式, 担负着我国50%的国内贸易运输和90%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其中,重要能源原油运输95%以上靠海运,铁矿石100%的运输渠道靠海运。水路运输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世界贸易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中美贸易摩擦关税政策的影响, 部分货主加速提前出货,2019 年第一季度运输需求强势增长,但散装船舶、集装箱船舶运输市场仍将面临运力过剩的问题。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路运输发展,先后出台了《福建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港口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闽江航运建设规划(2015-2025 年)》等水路运输发展政策,同时“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区、福州新区等与港口发展相关的政策获中央批复,为港口快速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各种有利因素叠加,福建水路运输迎来历史上最快发展期, 未来几年应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水路运输业,更好地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

2 福建航运企业海洋运输船舶发展现状

福建的中小航运企业数量占航运企业总数超过95%,大多为民营企业,他们是活跃经济、增加就业和航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福建航运企业从福建省投资的船舶经营模式来说大体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在省内登记注册的航运企业;第二类为福建资本投资建造船舶,外挂在全国各地的航运企业; 第三类也是由我省资本投资建造船舶,以方便旗方式外挂在境外经营的船东。这三种类型的航运企业在航运业低迷中运营表现差异大。 近几年福建航运企业海洋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如表1 所示。

表1 福建航运企业海洋运输船舶发展状况表

第一类在省内注册登记的航运企业。2008 年至2018年,在航运市场持续下跌的态势下,受益于福建多区叠加优势(自贸区、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东南航运中心等) 和省政府 《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十一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条措施》《平潭综合实验区进一步促进海运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影响,实现了逆势发展,全省运力连续保持在4%以上增长。

第二类由福建资本投资的外挂在全国各地的海运经营企业。总体运力约1000 万吨,但企业规模小,单船吨位不大,船东数量多。早期他们受益于所挂靠的地区较大的税收奖励还返和船舶融资贷款优惠政策, 保证了股东仍有微利。至2016 年底,受沿海散货运力过剩、运价持续低迷的影响,这类抗市场风险能力小的海运企业群体,已出现停船待货, 他们的资金链和承受力承受着严峻考验。2016 年底沿海散货运价开始回升,海运经营企业主挺过了难关。

第三类由我省资本投资的以方便旗方式外挂在境外经营的船舶和船东。整体运力约800 万吨,他们曾经以拥有全省最大的25 万和28 万载重吨的散货船为自豪。 这些船东船舶注册、收支运行、市场运作、融资保险都在国外,只有船舶和船员管理在国内,他们管理机构(总部)虽然大多设在福州,却没有在福州办理工商和税务登记,船舶挂方便旗,在境外注册单船公司,经营全球航线,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的冲击最大。他们在运营亏损、不运营也亏损的沉重压力下,不得不忍痛割船卖铁,他们已经遭受市场洗牌的阵痛,很难受到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关注。

3 闽江航运开发全面启动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 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闽江上游矿产、林业资源丰富,并集中了福建省主要大中型工业,煤炭、电力、粮食等产量占全省产量40%以上, 水力发电量占全省70%以上、 钢材占全省90%以上,闽江下游的福州,是海峡两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4 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之一。

近20 年来,闽江航运由于受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下跌,沙溪口坝下水位不衔接,上游河道碍航闸坝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闽江航道无法正常通航,闽江航运处于停滞状态。闽江航道现状:干流航道水口水电站至延福门段长约95km,为内河IV 级航道,按内河一类航标配布、一类航道维护,通航500 吨级货船,航道宽度50m,航道水深2.0m,最小弯曲半径217m。 沙溪干流航道南平延福门至沙溪口, 航段里程约19km, 航道水深1.8m, 航道宽度40m,最小弯曲半径181.0m,为内河V 级航道,按内河一类航道维护,一类航标配布;本航段有枢纽1 座,即沙溪口水电站, 有通航功能; 船闸为一线船闸, 有效尺度长130m×宽度12m×闸槛水深2.5m(原设计水深)。 南平地方海事辖区范围内,约有250 艘船舶,其中长途航行船舶约59 条,短途航行船舶约191 条。 福州地方海事辖区船舶数量约625 艘,平均单船载重量近500 吨。

2015 年4 月23 日, 李克强总理来福建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福建全面打通闽江航道,充分发挥闽江航道优势,大力发展闽江三角洲经济区。 2015 年5 月5 日,福建省政府在福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闽考察时的讲话精神, 部署推进闽江航运开发。会上提出,发展闽江航运有利于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山海协作,促进沿江经济发展,优化流域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闽江航运开发时机已趋成熟。 已完成《闽江航运建设规划(2015-2025 年)》,完成闽江南港航道整治工程,改善通航500 吨级的Ⅳ级航道35km;控制性工程——水口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4 福建省水路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沿海港口发展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福建省港口被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港口包围,周边有上海、深圳、香港、宁波-舟山、广州和高雄港6 个世界级大港,这些港口发展早、腹地广阔、航线密集、航运服务业发达,是内陆省份大宗货物出海的习惯通道,我省港口在与周边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随着船舶大型化加剧,区域枢纽港将加速形成,我省沿海港口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4.2 产能过剩 港口效益回落

中国已经逐步走出基础设施高增长的阶段, 因此由于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变, 干散货的进口量开始下滑, 而原油储备的基本饱和也导致原油的进口量逐渐放低。福建港口由于起步晚,随着我省港口基础设施规模不断增大,大型泊位多,前期投入期望过高,货源竞争更加激烈, 码头投资收益率下降, 部分新建码头甚至亏本运营,企业投资建设码头的意愿下降,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相关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展缓慢。

4.3 福建省港口资源整合步伐慢

2016 年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宁波—舟山港实现全方位深度融合,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江苏对长江下游港口航线资源、锚地资源和岸线资源进行整合,由原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 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 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2016、2017、2018 连续3 年成为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港。福建省国资委2017 年6 月14 日通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 无偿划转所持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给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意味着福建省港口整合“集结号”已经吹响。

5 福建省水路运输发展对策

5.1 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打造沿海智慧港口群

(1)集中建设重点港区

明确发展重点, 集中力量加快重点港区大型专业化泊位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形成完善的现代港口物流体系。全力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厦门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邮轮母港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湄洲湾、罗源湾大宗干散货接卸中转基地,积极拓展江西、湖南、长江沿线、粤东北等腹地;配套建设漳州古雷、湄洲湾南岸、宁德漳湾、福州江阴、泉州湾等若干个规模化工业和公共服务港区,服务并带动我省临港产业发展, 加快形成“航运中心+中转基地+工业港” 层次分明、 集约发展的功能布局。

(2)强化龙头企业联盟合作

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和港口群整体竞争力,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港口企业通过市场行为整合港口资源和港口运营的地主港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务集团发挥各自资源和业务优势,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步伐,提升企业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 强化两大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交叉持股等方式加强合作,促进两大龙头企业间的合理分工,提升对外竞争力。

(3)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大宗货物转运基地

加快大宗货物转运基地建设。加快罗源湾、湄洲湾大型散货码头集中连片和深水航道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承接“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转运;结合古雷、湄洲湾南岸石化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大型油品码头,加大“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航合作,促进企业相互参与港口投资和经营,互设分支机构,共同开辟新航线,拓展海上新通道。

(4)港口建设信息化迈向智能化

当今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重视信息化建设,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 建设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航运大数据服务中心,打通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港口、航道、船舶、海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港航、智慧海事。同时,鼓励行业探索“互联网+港口”模式创新,引进新思路、新模式,建设智慧港航工程、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港航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

5.2 拓展与“一带一路”东盟国家和地区战略合作

通过充分发挥闽籍侨胞的优势,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在现有经贸往来的基础上, 推进两地贸易市场的开拓,构建福建-东盟独特的经贸合作网络。建设侨乡,加快建设厦门国际邮轮母港, 开通厦门至东盟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等。通过各渠道促进人、货的交往与交流,增加人、货物海上运输的需求,加强与东盟各国港口城市的合作,以货物市场带动航运市场发展, 从而实现福建省航运业在东盟的空间拓展。

通过支持福建港航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参与境外港口建设、布局服务分支机构和物流网点,形成有全球配置力的服务网络。促进港口国际深度合作,提升福建港航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服务能力和配置能力。同时鼓励建立港口城市联盟,加强港口国际深度合作,支持行业企业、协会、中介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公约组织,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5.3 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充分运用我省出台的港航发展扶持政策, 推动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开辟和航班密度增加,发展国际中转,提高国际中转比率;进一步发挥“厦蓉欧”通道作用,壮大海铁联运,拓展腹地辐射范围;增加内支线航班,开辟新的内支线,加快形成以厦门港为核心,全省互联互通、高效顺畅的外贸集装箱内支线网络,提高水水中转量,促进外贸集装箱运输向厦门港集中,力争2020 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 万标箱。

加快厦门邮轮母港设施建设。 争取离岛邮轮航线航权审批实现“半年审批、月度报备”、“团签散进”捆绑式通关、境外游客过境免签、邮轮直航两岸多点挂靠基本港等政策。 引进国际大型邮轮公司建设国际邮轮厦门总部基地,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规范化邮轮服务。 加快发展东北亚、东南亚、两岸四地等国际、国内邮轮旅游和运输业务,延伸邮轮产业链。 至2020 年,初步建成邮轮城城市综合体,形成集旅游、观光、会展、商贸于一体的东渡邮轮服务集聚区,年接待国际邮轮80 艘次、旅客40 万人次。

5.4 做大做强航运企业

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批准省地方船检局开展国内航行船舶检验资质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业务,为船舶在我省注册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外挂船舶回归。积极推动改善我省船型结构,提高集装箱、油品和危化品等船舶比例,打造有特色的船舶队伍,提高集装箱班轮运输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建造大型环保船舶。

按照“扶优、扶强、扶精”原则,支持我省航运企业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境兼并重组,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运龙头企业; 引导中小航运企业通过租赁、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资产、资源和业务为纽带,加强横向联系,推进航运与港口的战略合作,构建港口大项目平台。 鼓励民营资本从事航运业,并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航运市场活力。

5.5 全面提升闽江内河航运

重点恢复闽江口-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 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 要实现闽江干流马尾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 全面改善闽江通海航道的通航条件, 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重点实施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闽江干流福州至南平航道整治工程、 闽江沙溪南平至三明航道整治工程等5 个航道整治工程。 推进闽江内河船舶标准化专业化。实施船型标准化推进工程,鼓励闽江老旧运输船舶提前退出航运市场, 逐步禁止非标准船进入闽江干流航行,深化标准船型研究。 加强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等专业化运输船舶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和专业化步伐。 发展清洁能源运输船队和港口装卸设备,推进LNG 动力船舶试点示范工作和靠港船舶使用岸电,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安全生产贯穿于闽江内河航运发展的全领域, 切实加强水运行业绿色平安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