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甄树宁 李东红 郭小佳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丰田着手在中国组建零部件及整车合资公司。1997年起,丰田与清华开始联合举办技术研讨会。2003年后,丰田开始以技术项目为载体与清华校内多个院系开展合作研究。这一时期,丰田与清华的合作以时间不固定的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和零散的科研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2005年后,依托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环境学院和车辆与运载学院的三个合作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丰田与清华的合作陆续实现了“从零到一,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三步跨越。
CIDEG中心
2005年9月27日,在丰田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简称“CIDEG”)正式成立。机构类别为清华大学自主设立机构。CIDEG的设立,标志着丰田和清华的合作开始有了正式的研究机构载体。
CIDEG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设,致力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与制度变迁领域的政策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及在职人员培训,旨在提高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水平,促进学术界、产业界、非政府组织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调。CIDEG成立之初,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清华公管学院首任院长陈清泰担任CIDEG理事长;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教授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
在最初十年的建设中,CIDEG开展研究项目52个,发表学术论文47篇,出版研究著作15部,翻译系列丛书29部,收录工作报告19篇、工作论文40多篇。2015~2018年间,CIDEG中心继续在学术研究、学术网络构建、学术活动组织、学术成果出版和知识传播等方面发力。据不完全统计,CIDEG中心在此期间完成了20余项深度课题研究,涉及领域包括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制度变迁等。同时,CIDEG每年还组织和举办多场研讨会及专题讲座。
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
2006年3月23日,基于已有的良好合作基础和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的考虑,双方依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正式成立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致力于环境、能源、车辆安全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联合研究。机构类别为清华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丰田公司承诺为该中心提供高于CIDEG中心的经费支持(首期支持为5年)。
清华—丰田中心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产学研成果,例如2011年,在环境领域,丰田和清华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烟雾(HAZE)生成结构与抑制策略”为主题展开联合研究。通过研究高浓度颗粒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PM2.5调查项目、大气污染机制分析模拟实验等,研究团队提出了政策层面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降低烟雾的解决方案。自2015年起,丰田和清华共同启动以“中国及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研究”为主题的联合研究。此外,在能源、车辆安全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双方也倾注精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底,丰田对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和CIDEG的累计协议投资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
清华大学—丰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2018年4月,丰田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1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共建“清华大学—丰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简称“AI中心”)。机构类别为联合共建机构。AI中心的研究领域为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工智能,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控制和决策等功能,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安全性。丰田承诺为AI中心提供连续5年的资金支持。
AI中心管理层、管委会和学术委员会来自校企双方,人员各占一半。其中,清华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研究人员来自清华汽车工程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院系。双方商议,每年度设置8~10个前沿课题,由清华方面的研究团队申请承担,开展具体的合作研究工作。该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丰田与清华双方合作向“由线到面”升级。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宣布在原汽车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同月,丰田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新建了“清华大学—丰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究中心”(简称“FC中心”),机构类别为联合共建机构。
FC中心重點围绕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和氢能安全性开展研究。根据约定,每年双方需要经过商讨后确认具体研究课题。第一年度的课题重点聚焦在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技术和新型催化剂技术方面。丰田承诺为FC中心提供连续5年资金支持。
在FC中心成立的同时,丰田与清华本着友好合作、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约成立了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旨在通过双方在汽车、人工智能、未来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促进科学、技术、产业的进步,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联合研究院成立后在国际科技大赛、重要期刊论文发表、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见表1)。
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同样为联合共建机构,但管理上有别于前期依托清华环境学院和车辆与运载学院成立的清华丰田中心、AI中心和FC中心,直接依托清华大学科研院建设。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成立后,形成了自上而下辐射3个学院、4个中心的“类金字塔组织架构”(见图1)。联合研究院在统筹调配丰田资助的大额科研资金,统筹管理丰田资助的性质不同的各类专项项目,以及统筹考核各中心及专项的科研成果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9月30日,清华与丰田的合作主要以2019年协议升级改组成立的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为核心组织载体。在清华大学科研院统筹管理的129家联合共建机构中,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体量大且历史沿革长,是清华大学涉外合作科研机构的标杆之一。
组织架构
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属于非独立法人机构,其运行管理遵守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规定。
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设有一个实际作用相当于秘书部门的事务局,由清华和丰田双方派员组成。同时,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下设四个研究中心與四个专项。四个研究中心为CIDEG、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丰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丰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究中心。四个专项则包括:跨学科研究专项、人才培养专项、对外宣传专项和基金专项(见图2)。与清华—丰田中心、AI中心和FC中心三个“联合共建机构”类别不同,CIDEG属于自主设立机构,不涉及和企业开展共同研究,也不涉及共同管理。
在归到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下统筹管理后,三个中心分别有各自的定位,研究方向并不重叠。和清华—丰田中心相比,AI中心和FC中心主要聚焦在和车辆运载相关的专业方向上。此外,在AI中心和FC中心成立之后,清华—丰田中心开始被校企双方称为“综合中心”。对丰田和清华双方来说,在每个研究领域分别建一个中心在管理方面比较琐碎。因此,双方合作中各领域具有前沿性和基础性的研究项目一般放在清华—丰田中心组织开展。
治理机制
随着丰田和清华合作的推进,校企联合共建机构的治理机制也在动态运行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包括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院长)负责制、中心主任扩大会议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年审考核制度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尤其是2019年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成立后,管理和年度审核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主任(院长)负责制
2006年,丰田与清华的首个联合共建机构——清华—丰田研究中心成立。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开始引入到中心的管理中。该架构是双方合作中比较推崇的管理方式。管委会由校企双方数量对等的委员组成。早期,研究中心管委会由双方各选派4人,共8人组成。2018年AI中心成立后,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清华丰田中心和AI中心共同组建了联合管委会。2019年,随着FC中心和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相继成立,运行一年的联合管委会升级成为联合研究院管委会,清华与丰田双方合作也相应升级为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院长)负责制。研究院管委会的共同主席为时任丰田株式会社社长丰田章男和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并由共同主席从清华选任研究院院长,从丰田选任研究院副院长。联合研究院管委会由清华与丰田双方各选派8名成员,共16人组成,任期5年,任期届满可连任。
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管委会更多关注双方合作中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统筹规划,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批准联合研究院的人、财、物等重大事项。人员任免、预算规模、项目执行、委任项目负责人等一系列重要事项,需要上报给管委会审批。此外,清华—丰田研究中心的管委会设有学术委员会。2019年丰田和清华签约并改变管理组织架构之后,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管委会并没有将各中心的学术委员会职能上收,学术委员仍保留在各个中心层面。
清华和丰田每年定期举行管理委员会会议。校企双方重要领导出席并听取中心负责人汇报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双方领导到场人数需达到所要求比例。2006~2018年,清华—丰田研究中心每年于年初和年末举办两次管委会会议。2019年4月,丰田和清华签署的新协议中也规定了清华—丰田研究院管委会每年召开一次。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管委会会议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召开。
研究中心主任扩大会议制
在“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各中心由中心主任领导日常事务,并分别设有事务室(秘书室)作为校企之间日常对接的窗口。事务室由清华和丰田派员共同组成,管理机制包括制定议事规则和流程,主要负责拟制机构章程、机构管理规定、项目管理规定、专项基金管理规定等。如有筹备会议的需求,事务室还会指定专门的对接人,商定会议周期,并按照相关流程定期筹办。
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成立后,因联合研究院管委会级别提升,正式会议召开的约束条件更多,使得年度会议召开次数减少。为保障内部重要事项的及时决策,除了在日常具体事务处理方面由各个中心主任负责之外,校企双方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协议中设置了中心主任扩大会议(每年可举办两次)。扩大会议侧重于各中心的内部事务,以更好地推进各中心自身的工作进展。以清华—丰田研究中心为例,其中心主任扩大会议通常由中心主任召集;参会人员包括校企双方副主任,以及来自丰田和清华科研院海外部的部分管委会委员参加。中心内部比较具体和个性的项目及管理问题在中心主任扩大会议上进行讨论和决策。
及时、密切的互动沟通机制
为推动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清华和丰田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及时、密切的互动沟通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前述提到的举行管委会定期会议和召开中心主任扩大会议,也包括一系列的汇报、研讨与交流。
清华和丰田双方定期举办项目汇报交流研讨会议,按照级别从低到高,主要包括:每个项目内部进行不定期的交流研讨;每个季度举行一次项目报告会,双方的专家和研发人员共同参与交流研讨;每年度举行两次中心主任扩大会议,对中心运行管理事宜、项目成果及后续研究规划进行讨论;每年度召开一次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对中心研究成果及新的研究计划进行评审和提出建议;每年由清华—丰田研究院统一组织各中心及专项召开管委会会议,对中心的管理工作和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
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
联合共建机构由丰田提供科研经费,资助双方的合作研究。科研经费的使用遵照清华大学横向项目经费的相关具体规定执行,并进行预算管理。
基于2019年丰田与清华双方签署的协议,本着支持清华大学开展科研的目的,原则上,丰田提供给清华—丰田研究院每年一定数额、连续五年的科研经费资助。其中包括四个中心和四个专项的科研基金,以及职能部门所需的少量运营资金。2019年的协议中,年度经费按照预算规划模型切割成9个部分。对于2019年协议签署前未执行完毕的科研资助协议,则继续按原有约定执行。
用来资助各个中心的科研资金,在管委会领导的主任(院长)负责制下,由各个中心依照清华大学的相关财务规章制度自主使用和管理。给每个中心的资金支持额度,从各个中心设立之日起就有资金计划。最初,丰田与清华的科研资助合作,是从政策研究和环境领域切入的,近些年同车辆与运载学院开始进行更多科研合作。除支持各中心外,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还设置了资助专项项目的资金,以及小部分支持机构运行的资金。
按照清华科研院的规定,筹备专项项目,首先会拟定专项名称,然后设立同名的专项事务室(承担秘书处的职能)。事务室的主任,由清华和丰田分别指定,并定期对接。来源于丰田的各专项项目年度经费由各专项项目组自主使用。对各专项的资金支持额度,从各专项设立之日起就形成资金使用计划。
为弥补长期采用同一种资助方式的不足,2016年开始,追加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研究项目公开征集,2019年后在联合研究院范围继续推广。根据中心以及跨学科专项相关管理规定,清华全校教师均可以申报,再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团评审,并结合丰田的意见确定最终资助项目。
年审考核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各类研究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清华建立了研究机构年审制度。依据年审制度,四个中心分别报送年审表格,清华丰田—研究院依照年审制度对四个中心进行年审的同时,自主对各个专项项目进行年审。清华大学统一组织对清华—丰田研究院的考核,年审则采取4+N报送的形式。“4”是由每个中心的主任分别对负责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汇报,“N”是对清华—丰田研究院负责的专项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每年年终,各中心和专项项目要将协议中规定的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成果统一汇总给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联合研究院负责按照协议中规定的资金使用管理和相应的科研成果汇总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院不干预各中心既往历史项目和新设立小微机动项目的执行。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在2019年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正式成立前,以往各合作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以及成果的具体使用,是由各主管院系与丰田方面进行协商建立规范的。协议签署之后,本着知识产权共享的基本原则,知识产权最终归属采取依从各中心和各专项合同约定的内容执行的方式。合同在这一层面涉及的内容,不得违背清华大学对技术情报资料、保密义务、清华的校名、学校声誉以及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等方面相关协议约束的规定。
具体到执行层面,如果各中心预计开展的科研项目可能会产生专利,需要在年初项目启动前报告给丰田,请丰田预留出专利申请以及专利维持的资金预算。专利实际申请,会请丰田指定的专利事务所负责,知识产权则在符合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由双方共享。具体到后续专利的实际应用环节,如何分享专利收益等,则由双方再进一步协商。
企业和学校是不同类型的组织体,运作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得双方的工作节奏和工作风格不尽相同。但基于合作目标和长期交往形成的共识,清华和丰田双方通过积极沟通和协商推进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一位参与相关工作的校方老师介绍:
“针对具体项目的合作,执行方和管理方难免会有分歧。例如,丰田要求研究团队按季度定期报告每个项目的进展。一些老师对此表示认可并积极配合,但也有一些老师觉得完成最终成果即可,没必要频繁汇报。经过协商研究,双方同意研究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细节和方向。为了达成一致,清华大学—丰田中心向参加项目的老师解释过程中加强双方沟通的必要性。自2006年起,丰田科研资助的研究中心和专项项目一直采取季度汇报方式。加强沟通虽然给老师们增加了工作量,但对双方合作利大于弊。”
为方便交流,每个合作研究项目都建立了内部交流微信群,不定期研讨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针对校企双方人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困难,丰田还为每个项目配备了精通中文的华裔技术人员。
在确定合作研究方向上,丰田和清华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顺畅的沟通,并不断调整和优化项目筛选方式。总体上,丰田和清华的各个研究中心每年共同商定开展研究的大方向。在清华提出的研究方案草案的基础上,丰田会结合自身的诉求,建议加入其他相关的研究内容。清华的研究团队持开放的态度,以研究可行的原则,尽可能把丰田的建议纳入到研究方案中。例如,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以往选定项目采取双方“面对面”沟通后共同提案的方式,为了使合作研究项目更契合双方的兴趣,后来调整为清华和丰田“背对背”提交项目方向,之后双方通过讨论和取“交集”来筛选项目。
同时,丰田方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也不断推进联合共建机构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清华和其他国内外企业建立聯合共建机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的一位老师介绍:
“在管理方面,丰田要求定期召开项目管理委员会,从前期的筹备到材料的准备,再到现场会议,整个流程要清晰严谨。所有的项目文档、管理、预算决算的材料等,也要依照要求做非常细致的安排。再如,在举办重要活动前,丰田会先派遣相关人员对整个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以及活动安排进行考察与演练,排除潜在问题和风险之后,才会正式启动活动的组织开展。”
目前,丰田与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少数几所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清华的合作是丰田与中国高校合作项目中,开展最早且规模最大的。通过联合共建机构的方式,丰田与清华的合作时间持续十数年,合作规模从小到大,合作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
对于丰田来说,同一流大学共同推动前瞻性的专项研究是公司的追求。丰田认可清华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丰田认为,清华的教师在科研方面认真负责,合作项目产出了大量成果,无论是概念验证性质的,还是委托开发性质的,均满足了丰田的实际需要,质量和水平很高。基于对双方合作的认可,丰田也因此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资助相关合作研究。
此外,丰田基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移动出行等重大命题,提出了不少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方向。丰田支持清华以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环境、能源、安全为主题,进行基础和前沿性的研究。虽然这些方面的研究未必能很快付诸应用,但双方都认为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截至2021年9月,在与清华设立联合共建机构的外资公司中,日本企业数量最多。除丰田之外,大金、日本三菱等也和清华有长期的合作。从合作历史、合作关系密切度、机构文化背景契合度,以及愿景目标的匹配度方面来看,丰田与清华的研究合作前景仍然可期。双方也希望这样的校企联合共建模式,能够为其他类似的合作提供借鉴。
未来,清华与丰田的合作仍面临各种挑战,既有来自国际关系方面的,也有来自技术导向上的,还有来自内部管理提升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未来双方如何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值得清华和丰田双方共同关注和思考。
本文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2022THZWYY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72100)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136)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