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面向信息文明的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时间:2024-04-24

杨杰

如何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从大历史观、大战略观的高度进行思考谋划。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每一次文明的演进都伴随着社会形态的重塑和经济发展范式的变迁。当前,人类正处于向信息文明纵深演进的重要关口,本文从能量和信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规律出发,找寻在信息文明时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答案。

能量和信息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主线。能量是一切实体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机械能、化学能、生物能等多种形式;信息是物质状态和属性的表征,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文字、信息技术等各种载体进行传输和处理。

能量和信息这两条主线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影响,两者共同决定了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这一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C=∑[E+I+f(E×I)],其中C代表人类文明程度,E代表人类获取和利用能量的水平,I代表人类生成和运用信息的水平,E×I代表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增长型函数f ( )代表能量和信息融合创新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求和符号∑代表文明进步是能量和信息不断累积、发展的结果。在文明演进的不同阶段,能量、信息以及两者的融合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1)。

在原始时期,人类依靠采摘、狩猎、用火等原始手段获取能量,人均每天可获取的能量约为3×10千卡,基本只能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语言、符号成为人类传递信息、群体合作的全新沟通方式,使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在体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成为地球主宰。这一阶段,能量E和信息I均处于萌芽阶段,相互作用极小,两者对人类文明的融合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通过农业种植、饲养家禽和家畜获取能量,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提高获取能量的效率,人类开启定居生活,人均每天可获取的能量约为1×10千卡,主要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没有太多富余能量用来改造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记录更丰富的信息,在生产实践中获取的知识、经验得以普及和传承。此时信息主要依靠驿站、飞鸽传书等原始方式进行有限时空范围内的传递,全社会具有完全读写能力的人较少,即使到农业文明晚期,该群体比例也不足2%。这一阶段,能量E和信息I均较小,且各自发展较为独立,两者融合创新函数f(E×I)仍处于较低水平。

在工业文明时代,瓦特蒸汽机和法拉第发电机等重大发明应用,标志着机械能和电力逐步代替人力、畜力,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全新动力来源,催生交通运输业、化学工业等产业,人类获取能量的总量大幅增长,工业文明成熟阶段人均每天可获取的能量约达到1×10千卡,为农业文明时期的10倍。电信号的出现推动了电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革命,信息传播能力和生成水平都取得质的进步,此时人类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具有完全读写能力的人数比例达到约40%,是农业文明时代的20倍。能量和信息融合进程加快,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回路,电能推动了家庭、企业和社会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信息的高效传输也促进了跨地域的生产组织活动,实现更大范围的能量调度和优化,加快了现代工商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这一阶段,人类社会发展以能量E为主导,信息I也实现质的飞跃,两者融合创新函数f(E×I)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能量和信息的叠加(E+I)及融合创新共同驱动社会发展。

在信息文明时代,锂电、光伏、半导体、纳米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推动能量获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人类不断拓展对外太空等宏观世界和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21世纪,人均每天可获取的能量达到2.3×10千卡,约为工业文明成熟阶段的2.3倍。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人类在2019~2021年三年产生的数据总量达到184ZB,相当于之前人类产生数据量的总和。连接、算力、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水平实现指数级跃升:连接方面,从Kb级电缆到Gb、Tb级光纤,传输速率提升2×109倍;算力方面,从第一台电脑埃尼亚克到现代计算机,算力水平提升2×10倍;能力方面,机器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具备超越人的能力,如人脸识别误差率控制在亿分之一以内,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8%。能量和信息融合创新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大幅增加,一切能量所蘊含的信息以“比特”形式被全面记录和提取,海量数据信息深度融入能量转化和运用的全过程,推动能量实现均衡高效配置,进而引发“瓦特×比特”的融合聚变。这一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以信息I为主导、能量E和信息I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两者融合创新函数f(E×I)成为决定文明高度的关键所在。

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人类文明进步从以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转变,能量和信息从相对独立发展逐渐向融合共生演进,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函数f(E×I),即信息和能量融合创新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因素,具体体现为信息能量化、能量信息化、信息能量一体化。

信息能量化

信息能量化是指通过对信息的规模化使用和价值挖掘,使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力(可以理解为“数智能量”)。信息能量化映射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表现为数字产业化,孕育形成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生产工具(见表2)。

新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如水利、公路、电网等)是为满足人类某方面共性需求而构建的工程设施,保障社会大规模能量流通和运转。信息文明时代,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成为全社会新的共性需求,新一代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构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相较于传统基础设施基本只提供有限范围的连接和特定服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实现“人、机、物”等多元主体在更大范围的智能连接,提供可有机组合、灵活调用的全栈式信息服务。

新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维系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信息文明时代,数据(比特化的信息)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的新生产要素,引发“三个效应”:一是新规模效应,资产数字化推动资源整合的规模体量从局部拓展到全局,大幅提升资本、人力等传统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二是新范围效应,数据在各领域的快速流通、复用,推动产品服务的范围大幅拓展延伸,有效满足大规模、个性化需求;三是新学习效应,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机器逐步成为学习主体,突破人的经验束缚和认知局限,不断创造新知识。

新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原始时期的简单石器,到农业文明的犁耙、铁器,再到工业文明的蒸汽机、电动机,人类掌握和使用的生产工具不断演进发展。信息文明时代,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软件、硬件、平台等成为新型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工具的属性从人类体力的外延向智力的外延转变,各领域专业化的知识沉淀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为人类解决更多更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关键支撑。

能量信息化

能量信息化是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能量的运用和价值转化越来越全面依赖于信息手段赋能。由于能量是现实物质的存在形式,能量信息化映射在经济社会层面表现为产业数字化,推动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数智化转型。

生产方式数智化。一是生产过程中可整合的能量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生产所需的各类资源、能源等异质能量及其运转过程被全面数字化,实现对生产全流程、全环节的统一监测和灵活组合,促进能量配置效率的全局优化。如智慧电网通过信息化赋能,实现对水电、风电、光电等电力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各环节的全量观测和一体化管控,显著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二是生产过程中人的能量消耗不断降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知识、经验和工艺沉淀内化至软件、算法和智能机器,大幅提升能量产出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如在智慧工厂中,少量机器质检、远程控制等设备就能够完成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的重复性工作,达到人力难以企及的操作精确度和运转效率。

生活方式数智化。一是服务领域的能量汇聚和共享程度大幅提升。数字平台推动过去只能在特定时空、服务特定对象的能量大規模汇聚和共享,使服务于单个个体的能量在规模和范围上实现几何式增长。如网约车平台通过汇集更大范围的交通路况、车辆运载与乘客信息,实现海量的能量信息和个体需求信息之间的高效精准匹配。二是日常生活所需能量不断被信息优化和替代。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各类生活场景加速向线上迁移,大幅节约了过去线下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例如,云办公、云课堂、云旅游等信息应用的普及,使人们得以克服时间、距离、参与人数等限制,在更少能量消耗下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一是大规模、集中化社会治理的能量范围不断拓展。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汇聚来自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海量数据,行政管理部门能更有效掌握经济社会能量运行的全局状态,进而在更广区域、更多领域之间综合调度各类能量资源,拓展传统的治理边界。二是治理领域能量的运转颗粒度更加精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决策机构能更加精准、实时地感知到基层末梢单元甚至是个体的关键变化,实现行政、医疗、教育等各方面资源的精准配置,从而将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贯通结合,有效破解超大规模社会的治理难题。

信息能量一体化

进入后信息时代(由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提出,指全社会信息价值被充分激发,呈现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时代),能量和信息将全面深度融合,为社会、产业、个体各层面带来结构性、颠覆性的变革。

更广领域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独立、永续运作且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空间”加速形成,不仅全面映射现实世界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实现对现实世界万事万物的动态复刻,同时也能将数字创作等虚拟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出来,打破空间的有限性和时间的线性等现实束缚,实现时空边界和人类认知范围的全方位拓展。

更大范围的跨区域、跨系统、跨领域融合。依靠信息引导和组织,大幅拓展信息对能量控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人机物”实现超大规模、超自动化的协同发展。如依托智能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代币(NFTs)等新型可信技术,加速数据、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在全社会的有序流动和最优配置,大幅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实现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市场配置和社会治理。

更深层次的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融合。依托机器视觉、触觉互联网、脑机接口等新兴信息技术,创造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群体合作的各类数字人,替代人类完成极限环境下的实践和知识探索,为人类创造多元化的人生体验,使人类的各类需求和想象力得到充分解放,实现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业对加速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普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信息文明时代,党和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作为网信领域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处于“两个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交汇点,更需要勇担时代使命,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充分发挥一头拉动投资、一头促进消费的“扁担效应”,加快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由此,中国移动积极顺应信息和能量融合创新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信息服务行业的时代价值,借鉴中国古代建筑“顶、梁、柱、台、基、枋”的结构,创新提出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发展战略(见图1):以党建为统领,以“创世界一流企业,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为总体目标,以“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着力点,加快“三转”、聚力“三新”、深化“三融”、提升“三力”,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统筹推进CHBN(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市场)全向发力、融合发展,加速信息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以“力量大厦”发展战略为指引,中国移动进一步明确了“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集中体现了公司持之以恒追求卓越業绩、识变应变拓宽发展空间、自立自强打造转型引擎的战略选择(见图2),指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努力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锚定世界一流目标

“世界一流”是立足全球视野、为人类社会向信息文明纵深演进作出更大贡献的必然要求。一家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当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出贡献、在社会进步中留下历史印记的企业。

总结产业实践,能够深度运用信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价值的信息服务科技企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主流形态。中国移动以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为基准,放眼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科技企业,开展全面对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25年实现发展规模、结构调整、科创能力、运营效率、体制机制“五个新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跻身信息服务科技公司前列。

拓展信息服务蓝海

“信息服务”是把握信息文明时代机遇、主动开拓信息服务蓝海市场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未来绝大多数服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服务,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信息手段解决。为此,中国移动全面发力“两个新型”,主动开拓、探索信息服务蓝海,在加速信息和能量融合创新中不断创造价值。

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主动引领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支撑全社会超大规模信息的生成和运用。一是构建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奠定信息高效流动的基础底座。二是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创性提出和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网络,将算力服务打造成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三是建设具有运营商特色、中国移动特点的智慧中台,汇聚内外部海量高价值数据,沉淀人工智能、区块链、精准定位、安全等领域的优质能力,加速全社会信息和能量的融合创新。

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面向信息服务新需求,加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数智化转型。面向数智化生产,依托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在生产各领域全环节的深度运用,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更高效率、效益的能量获取和利用。工业互联网方面,拓展5G全连接工厂、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等典型应用场景,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全球首个新能源5G“灯塔工厂”、5G智能电网、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落地超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车联网方面,系统布局连接服务、信息服务和车路协同三大方向,发布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在苏州落地国家首批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参与建设无锡、重庆两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面向数智化生活,通过线上化、智能化、云化手段,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移动互联网方面,打造覆盖娱乐、教育、养老、医疗等全场景数智化应用,以更高品质信息服务满足个性化、便捷化数字生活需求。元宇宙方面,提前布局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托5G+AI+X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出元宇宙版“冰雪梦之队”和多个文娱领域的虚拟数智人。面向数智化治理,积极开展信息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创新实践,在甘肃打造省级数字政府标杆项目,遵照“六个统一”的标准(入口统一、业务统一、能力统一、数据统一、效能统一、云网统一),推动全省数据汇聚及共享交换,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百万余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全程线上线下无差别办事,已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典范,并在多个省市实现了成功复制。

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信息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要条件。伴随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未来世界一流企业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水平都处于全球引领地位的科技创新企业。

中国移动以持续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为目标,充分汇聚社会各方创新资源和要素,切实将科技创新贯穿至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双创”示范基地、院士工作站、联合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设立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科创“特区”,打造以战略科学家、院士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信息和能量的高水平融合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强化前沿技术布局,聚焦超越“香农极限”的下一代通信、打破“冯·诺依曼架构”的新型计算等重点方向,强化6G、存算一体、语义信息论、下一代光通信、量子信息、空天地一体等技术攻关突破和前瞻储备,为信息领域发展贡献更多原创性创新。三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强化与鹏城、之江、紫金山等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浙江)创新研究院、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梧桐引凤”“云上移动”“九天揽月”三大关键平台,构建加速信息和能量融合的社会创新网络。

能量和信息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是驱动文明进步的重要生产力,其本质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推动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函数f(E×I)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需要顺应信息文明发展大势,准确把握能量和信息融合创新的时代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在加速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在超大规模体量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开辟信息文明更广阔发展空间,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