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食品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食品专业英语》评述

时间:2024-07-28

由许学书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专业英语》一书,共18章内容,其中第1~3章着重介绍了求职技巧,包括制作优秀简历、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食品行业的典型案例介绍等;第4~6章介绍了德国、法国、中国等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特色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美食文化发展历程、餐桌摆放设置、餐具的功能等;第7章为感官评价,主要对嗅觉和味觉的联系作用进行感官准确性判断;第8、9章介绍了国外设置的各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添加剂使用要求、违规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名录等;第10~12章集中阐明了食品功能分类、食品主要营养成分构成等;第13章简述了有关食品法律的政策法规、宏观经济与食品行业的联动作用;第18章介绍了食品专业英语的写作技巧等。此书案例丰富、实用性较强,既有理论指导作用,又为实践应用开展提供了参考。

1 食品英语翻译特点

(1) 翻译内容形式多样。食品包装呈现内容一般包括文字、图片、数据、表格、图形等形式,产品介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标注食品名称、主要原料、使用方法、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等具体信息,外销产品除商标外需提供英文信息参照,以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销售力。简言之,食品包装上的英文信息承担着企业文化宣传、品牌宣传的作用。因此,食品英语翻译内容和翻译形式具有多样性。《食品专业英语》涉及大量专业词汇,为开展食品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书中具体案例多来源于国外具体事例,其中内容不乏食品专业词汇、图片、数据等的表达,各类术语表达形式都有明确说明,内容详实、用词精准,满足了食品英语内容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食品英语融合性高。食品行业涉及生产、安全监管、销售等多个领域,囊括生物科学、化学、食品营养卫生学等多个学科,从这个层面来说,食品英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如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本隶属于生物学学科领域,但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专业术语,再如病原微生物(PMO)、李斯特菌(Listeria)等,这就需要食品英语翻译人员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除专业知识的融合外,食品专业英语在进行翻译时还必须与文化背景相通,顾虑消费者的文字使用习惯,如“due”愿意表达为“约定的,日期”,“diligence”意为“勤奋”,根据原意“due diligence”可翻译为“约定的勤劳”,显然是不符合语法的,但结合美国等的文化背景,此短语特指为“尽职调查”,多用于食品工业领域食品监管工作中,专指监察机构从事调查食品加工是否履行相关标准等一系列的监察工作。这类术语具有表现不显著的明显特征,对翻译人员的专业性和经验性要求较高,《食品专业英语》中涵盖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生活词汇,收录了与食品专业信息相关的期刊、网址链接,方便学习者准确提取专业信息,为翻译者提高翻译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提供便利。

(3) 词汇应用情况复杂。食品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缩写词汇,如BRC,详写为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意为英国零售商协会;QC为Quality Control的缩写,意为质量管控;WTO原意为世界贸易组织。缩写词多为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特定专业词汇等,但缩写词汇并没有完全实现全球统一,不同的国家会结合本国国情设立组织机构、制定程序流程,这也是造成同一缩写词在不同地区“水土不服”的主要根源。随着食品工业技艺、产品更迭速度加快,新的词汇不断衍生,如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加深,针对食品环保方面的审核也更加严格,随之产生的新术语“environmental audit”也被广泛应用;再如“organic food”是在有机食品扩大市场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型术语。除此之外,食品英语翻译和应用过程中面临最为复杂的情况是“一词多义”,如“audit”原意为“审计、审核”,当它与不同的词搭配使用时所呈现的意思也不尽相同,“desk audit”译为“文本审核”,而“on-site audit”则为“现场稽查”,具体翻译时还需结合语境进行表达。《食品专业英语》中增设了多种国际通用缩略词列表,同时引进了食品专业最新词汇,书中翻译较好地结合了具体语境、使得翻译成果更加生动、准确。

2 食品英语翻译技巧

(1) 重视翻译工作。食品包装翻译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机械性直译,部分食品生产厂家因对产品英语规范性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于节省生产成本多数选择使用“翻译器”解决包装翻译问题,如“葱花”简单粗暴的建议为“onion flower”,红茶直译成“red tea”,这种直译式的翻译中每个汉字对应的英语单词是一样的,被戏称为“中式英语”,但具有明显的语法错误。究其原因,是食品生产方对此类问题程度重视不够,缺乏对目标消费者文化背景的调查。所以,要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就必须促进食品生产方增强对包装英语翻译的重视,首先,需提升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专业培训,开设消费对象背景调查的相关流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包装翻译的重要性,避免再次出现不专业的翻译行为;其次,应设立严格的审查机制把关翻译质量,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次审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加大食品包装翻译的投入,与专业的翻译团队合作,避免问题翻译流入市场,影响企业形象。《食品专业英语》立足于专业视角,并在第1~3章中反复强调翻译工作应注重精益求精和创新的思辨意识,树立作为翻译人员的敬业、爱业的职业素养。

(2) 统一翻译标准。文化背景差异、食品类型多样均对开展翻译工作造成了阻碍,特别是中国民族特色食品中的原料和加工制作流程并未公开,即一些专业词汇并未实现标准统一。为此,事关食品管理的权威协会组织应加强相关词汇的收录和公开等方面的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邀请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的食品专家合作开展调研工作,针对食品包装中的常用信息尽快核定标准,规范专业用语、统一翻译规则。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基本信息、促销活动信息等,食品企业可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自行翻译。《食品专业英语》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对于已明确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处理,且针对不同国家的习惯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更加具备专业素养。

(3) 综合翻译策略。食品包装文字中多包含长难句、短句、倒装句等,通过简易翻译也能实现传递关键信息的目的。首先,食品企业需明确从事食品文字翻译的原因增强市场竞争力,对食品成分的解释则十分关键。如“神龙芝麻糖”,其主要食品成分是糯米、芝麻、麦芽糖等,但国外消费者在不了解食品背景的基础上简单将之视为普通甜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人员可将食品背后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增译出来,使消费者明确食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以此实现刺激消费欲望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目的。语言简洁的优势就是利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最关键的信息,根据西方消费者的用语习惯,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十分关键,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进行适当删减,如中华食品的文化背景多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这是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但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多余繁琐、语义重复的文言文或诗词并不十分必要,反而徒增理解难度,可进行适当删减。《食品专业英语》对大量文化传统小吃进行举例,针对其中的文化背景、谚语、文言文综合运用增译、删减等策略进行处理,使之适应西方消费者的阅读习惯。

(4) 注重查证和转译。针对已有统一标准或规范的词汇,翻译人员可直接通过已有资源结合相关语境进行翻译,但在术语查询过程中遇到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查证。一般来说,食品行业英语的权威资源包括群为术语网站、纸质资源、著作等,如《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简洁表述术语的情况,这时可进行“转译”,即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直接应用到译文中,如WTO这种常用术语,可直接运用到译文中。但对于尚无明确参考的术语,可在首次翻译中给予说明,即可先给出术语全称和对应的英文缩写形式,在后续翻译中相关缩写特指相应的术语全称,这样既可保障术语的简洁性,又可确保术语的精确性。如“食品行业协会”全称为“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可在首次表达中简称为“FIA”,这种适用于术语资源库中未收录的情况,也就是关于术语的使用尚未建立统一标准。此外,还可尝试“拆分重组”“文本对比”“反响查证”等方式解决无明确参考译文的术语翻译。关于已有规范和尚未规范的术语使用,《食品专业英语》中都有大量举例,根据句子的特点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主次分明、转换合理。

《食品专业英语》作为新时期食品行业英语翻译的专用教材,具有词汇量丰富、案例丰富等显著优势,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和翻译等基本技巧具有重要作用。书中以德国、法国为例进一步向读者表明进行英语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背景,即杜绝死板、僵硬的翻译行为,注意灵活转译,是食品行业人员从事翻译工作的优秀指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