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硅谷的成功标尺与前沿趋势

时间:2024-04-24

许良杰的成功标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硅谷标尺:崇尚和追求个人成功,这个过程中尊重竞争、敬畏规则、以人为本、寻求多赢,从而维护了健康蓬勃的创新创业生态。健康的生态又滋养培育了更多的个人成功。

如果衡量成功的标尺是高度,许良杰是最成功的硅谷华人之一。

许良杰被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奖得主戈尔誉为“硅谷华人骄傲”——进入eBay最高管理层6年,是推动eBay 6年十多倍增长的核心力量;作为思科全球副总裁,带领全球化团队开拓出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通讯产品业务线。美国白宫和总统的空中一号专机(Air Force One)用的就是思科的系统。

许良杰还在中国互联网界烙下了自己的印记。

2000年,许良杰首次回国,担任网易CTO。在网易最低谷的时期,许良杰架构网易技术平台、推出重要产品、培养技术人才,为网易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初,应邀出任新浪集团联席总裁兼CTO,理顺微博的产品定位、升级技术平台、营造创新氛围、注入工程师文化,改变微博竞争格局,为微博度过难关稳定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

但对许良杰而言,衡量成功的标尺是多元的。

攀登到一个什么高度是重要的。而在攀登高峰的旅程中,你对旅程中的人们和社会产生过什么影响也是重要的——人们因你而受益,社会因你哪怕更好一点点,都是一种成功。

这是许良杰自己看重的标尺。

2000年担任网易CTO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互联网工程师还是稀有物种。许良杰亲自从学校里招实习生,手把手带刚刚入行的程序员,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了互联网领域的骨干力量。

在eBay期间,许良杰在上海一手创办了eBay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现在做电子商务和支付的CTO,很多都曾在“eBay研發中心”这所学校学习工作过,包括携程、唯品会、阿里巴巴,还有百度的技术高管以及诸多成功的创业者。

许良杰认为,如果给员工平台、创造氛围、提供支持,他们会学习、成长,更勤奋、更愿意承担责任。而一个公司要有创造力,就需要激发每个人的潜力,需要让每个人的思维和逻辑保持开放性,不受级别的压抑。

他还认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是职务权威,是职位赋予的权力;而领导者则是一种影响力——退休后在公园里看报纸,以前下属碰见你,会主动过来打招呼聊天,因为他觉得跟你共事时学会了不少东西,认可你的品质和领导力,还值得汲取你的智慧。许良杰一直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领导者。

许良杰非常骄傲自己曾经的下属很有成绩;每次回国,以前的同事都会找他相聚和交流,这也许是他最为开心的时刻。

许良杰的人才观和领导风格承自硅谷。

平等、开放、尊重个体、崇拜创新、宽容失败是根深蒂固的硅谷文化,也是硅谷人才辈出、公司繁荣的基石。离开了人才的繁盛,硅谷不复存在,将只是一片农田果园。

在自己的每一段职业生涯里,许良杰都努力营造平等、开放、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许良杰喜欢硅谷传统的“走动式”管理——尽量记住员工的名字,随意在办公区走动聊天,沉淀到组织最底层,感受最底层员工;也喜欢eBay的开放办公环境,从CEO梅格·惠特曼到普通员工,都在开放办公区办公,许良杰相信诚实正直、公开透明的环境可以引发人性的光辉。

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抵达高峰也是重要的标尺。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其自传《价值观的力量》中写道:“我敬重雄心壮志,但不欣赏冷酷无情的野心勃勃。在职业生涯中,我见过20世纪80年代认同贪婪这一观念的式微绝迹……我也见过自私自利者踩着同事肩膀往上爬的劣行。但在eBay做了十年管理工作之后,我的体会是,如果eBay是家没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公司,对网络社区及成员只是加以利用的话,我们绝不会取得成功。”

对于许良杰而言,梅格的这段话里,包含了攀登高峰的正确路径。

2000年初加入网易担任CTO,许良杰完全是创业心态。那时网易财务艰难,在硅谷风光无限的搜索领域权威许良杰,和丁磊一起坐地铁,满大街搜索每公里1.2元的夏利出租车;遭受黑客攻击的时候,24小时蹲在电信机房里拦截病毒,期间只在机房外喝点水。

勤奋的许良杰受到董事会青睐。2001年,董事会提出让许良杰担任CEO。

许良杰婉拒了。

面对我“为什么”的提问,许良杰说:“丁磊对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洞察比我更直接,从长远来说更适合担任CEO。加上当时我觉得自己并没有ready,我有短板,比如我之前没有亲自管理过公司财务和法律事务,而网易那段时间最需要这些方面的经验。我当时觉得更合适继续担任CTO 。”

多年来,许良杰与丁磊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在离开网易加入eBay的6年间,许良杰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带领的团队也越来越大,成为惠特曼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许良杰还是eBay三位有杰出技术贡献的“fellow”之一。

期间谷歌曾邀请许良杰担任中国区总裁。从谷歌成立时,许良杰就意识到搜索引擎的未来是属于谷歌的。但许良杰还是谢绝了谷歌的邀请。一方面有现实的考虑,中国区总裁不好当;更重要的是,“在eBay的事情没有做完,做人做事得有个界线”。

6年后,许良杰跟惠特曼同时从eBay退休。

2013年,许良杰应新浪董事长曹国伟之邀担任新浪微博的联席总裁兼CTO。两年多后,许良杰适时而退,并与新浪董事会、曹国伟等人保持着友谊。许良杰说:“作为企业高管,将擅长的事做到最好是你的份内事,不要有过多的企求。”

“敬事爱人”也许不是最有利的职场风格。但在许良杰的标尺里,权力不是唯一标准,在遵循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追求职场高度是更重要的标准。

衡量成功的标尺,还在于自我完善。

2002年中,网易实现了盈利和稳定发展。而正好eBay当时的CEO梅格·惠特曼邀请许良杰加盟eBay。许良杰欣然应邀。主要理由是“难得的充电机会,可以跟梅格学习如何做CEO,驾驭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

2008年,许良杰离开eBay,接受钱伯斯邀请加入了思科。从现实的方面考虑,思科是世界100强公司,同时是企业级音频视频系统技术的领头羊,有很好的平台;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进一步学习、提升、完善自己的内在渴望,那种不断接近“理想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回看我之前的职业生涯,在加入思科之前,我做的产品都是互联网消费级的产品,没有真正做过企业级产品。我希望能完整驾驭一个业务,开发出最好的企业级产品,把它卖给全球客户,这是一种新的挑战。思科给了我这种学习和接受挑战的机会。”许良杰解释为什么要加入思科,“当然,我也希望能将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带入思科。”

用了20年孜孜不倦去追求一个完美的“理想自我”后,许良杰决定创业。2015年,许良杰与腾讯前联席CTO和Greylock中国区合伙人等人一起创办七海资本。

硅谷,正在发生什么

人工智能将迎来大爆发

TBR:现在七海资本重点布局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您认为在未来的三五年,AI会有大规模的应用,您如此乐观的理由是什么?

许良杰: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网路的提速、成本的下降,人工智能技术也因此终于有了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

第一,数据的处理速度已经够快。计算能力快速增强,CPU本地的计算速度、云计算的速度都越来越快。数据的处理速度已经可以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实时互动,例如下围棋的AlphaGo;如果处理速度慢,你交给人工智能系统一个任务,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那是完全不同的应用。

第二,数据量越来越大。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好多事情是做不到的。例如,早期导航的交通信息都不太准,因为数据量不够大。而现在,用谷歌地图、苹果地图或者百度地图、特斯拉地图导航的人越来越多,每次你使用这些地图的时候,这些导航地图的后台就在搜集汇总数据,数据量越大,实时信息就越准确。这路段为什么标成黄色?因为现在在那段路上的汽车开得都很慢。现在的实时数据量足够大,所以导航地图就比较准确 。

第三,摄像头、感应器的灵敏度越来越高,而制造成本则越来越低。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和语音识别是AI非常重要的分支。人拥有眼睛和耳朵,用眼睛和耳朵去获取信息、知识,实现学习过程——上小学、大学、研究生,大脑才能不断地发展进化。图像处理和感应器就是AI的眼睛、耳朵、感知系统。过去十年,摄像处理有很大突破,特别是在图像搜索、图像处理、图像标引方面。AI拥有了灵敏的眼睛,加上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和积累的大数据量,从而能够实时互动、交互学习。

第四,过去60年间,整个人工智能学术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理论和模式,现在一些理论和模式开始得到应用,未来的理论应用应该会加速。

TBR:您具体关注AI的哪些应用场景呢?

许良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非常广泛的前景。在医疗领域,没有经验的医生,没有病人;有经验的医生,一号难求——因为临床治疗需要经验,病人都怕被误判。人工智能可以积累和分析海量的病例,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医生的培训会有一个飞跃——临床经验积累周期有可能缩短。

智能私人助理是AI领域的早期应用,不仅苹果有Siri,现在亚马逊有Echo、谷歌有Google Home,可以把这些应用叫做对话机器人。

在七海投资的创业公司里,有一家做医疗领域的智能私人助理。美国人在慢性病的管理方面花很多钱。而且慢性病管理非常麻烦,例如高血压或者糖尿病人,如果中间停药,就很难控制,需要从头开始再次治疗。智能对话机器人,会按照病历的情况和医生制定的疗程和规则,取代护士提醒病人吃药、做检查,根据检测结果,提醒病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相比护士,机器人成本低,可以做到个性化,并且这个系统会不断学习,根据每个病人的病历来互动。这就是人工智能和医疗护理结合的应用场景。

我们还投资了会帮你快速写出邮件模板的应用——根据客户的情况,以及你和客户之间的邮件对话、交往历史很快拟出邮件模板。对于很多需要经常维护客户的工作岗位例如销售,这个私人助理可以提高效率。

我们还投了一家写普通法律文书的AI公司。美国律师很贵,一小时800美金。AI助理通过对公司业务的深度学习,可以很快帮你初拟出常用的法律文书。

人工智能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的应用也非常现实,尤其能帮助呼叫中心实现突破。携程、京东这些企业有一个核心系统——呼叫中心。很多企业的呼叫中心之所以规模庞大,往往是因为后台系统不是很健全。如果一个用户的投诉电话打进来,系统马上能调出所有信息——这个用户的交易记录、信用记录、投诉记录,通过全面精准的数据,可以给客服人员实时提供可供选择的最佳候选答案,甚至可以部分实现人工智能自动回复。

人工智能还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安保,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确实正以惊人的速度为人类创造惊喜。半个多世纪积蓄的能量正蓄势迸发,在多个领域显现出威力。

TBR:在人工智能的各个细分领域,硅谷哪些方面非常领先?

许良杰:硅谷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研究较为前沿。中国在这些领域有显著的增长。诸如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层专利,近年增长幅度更快。

TBR:但您也提到說现在AI领域有一些泡沫?

许良杰:2016年AI相关的投资案子数量是2015年的一倍。总体还是健康的,但也碰到过一些鱼目混珠的项目,有些实质上和AI无关的创业公司也往AI概念上扯。

机器人融入生活空间

TBR:您很关注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机器人?

许良杰:机器人跟人工智能关系非常紧密。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工业机器人,譬如汽车制造厂里的机器手臂,将会继续发展,例如,特斯拉车厂已启用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而最有发展和想象空间的,将是服务性机器人——以前很多用人工做的事情,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服务领域的机器人将迎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比如,医院里有好多需要运送的事情,从房间垃圾、验血标本、病历、住院病人送餐等等,这些运送的工作全部可以让机器人做。在酒店,客人要个充电器,点个汉堡,以前都需要服务生送过去,人工量比较大,现在也可以用我们投资的公司的机器人代替,用户的满意度更高。在商场、仓库、停车场等很多地方,以前要雇很多保安,现在可以用机器人来巡逻,或者是无人机在室内飞行、拍照、感应,斯坦福大学购物中心就有安保机器人在巡逻。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也正在走进家庭和商业楼宇。

机器人更多会潜移默化到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环境,进而改变相关领域的商业模式。

企业级应用:中美仍有落差

TBR:您在思科负责过企业级应用业务,企业级应用方面会有很大空间吗?

许良杰:企业级应用在美国发展得相对成熟。但还有更多机会来通过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更低。当企业变大,跨地点、跨时区、跨文化之后,每提高一点点员工的交流效率和管理层的决策速度,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怎么样把有限的工作时间用得更有效率,更能发挥创造力,更能协同工作,这方面小公司会有很多机会。美国有一些企业级应用的成功创业案例,例如像企业协作平台Slack,囊括了实时交流平台到企业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各种企业功能,做得非常好。此类的企业应用和通讯平台,不仅会提高整个企业的决策效果和运营效率,也会触动整个软件行业。这方面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企业的应用,例如把虚拟的人整个放到会场,这样的应用可能还需要5年,因为信息传输量很大,需要很大的带宽,网络上下行的速度够快。在实验室环境下,这已经可以实现,在公共网络中,效果还不理想。

电子商务:垂直领域会涌现创新

TBR:在电子商务方面,硅谷一直是领导者,从eBay到亚马逊,不断领导潮流,这个领域创业和投资机会您怎么看?

许良杰:电子商务的大平台格局已定,但细分垂直领域会有更多创新。例如亚马逊最近推出GO——买东西不用结算是一个创新性的尝试。大家觉得无人机送快递不太可能,但我觉得在一定的领域实现无人机送货是有可能的。 还有电子商务的痛点环节——仓库管理,这个领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以后仓库货柜都是自己会移动的。

生命科学为什么正在加速

TBR:据我了解,在硅谷,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是非常前沿和领先的,但是生命科学的实质性突破是不是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许良杰:过去20年,互联网技术对生命科学和医疗的实质性颠覆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但我深信,大数据、云计算能力会加快生命科学和新药研究发展。

这种加速度和材料科学的加速发展非常相似。

一种新材料的出现,要通过不断试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材料科学已经通过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建模,从而省略掉几千个实验——通过建模可以预见有些试验肯定不成功,因此聚焦于较可能成功的模型上。现在试错的速度极大地加快了。

药物也是如此。新药物的研发需要不断地试错,以前传统的实验流程比较慢,现在借助大数据模型和生命科学的人工智能,试错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

而在基因数据方面,新的计算平台,已经让人体基因数据的获取变快和便宜。

所以,我觉得在生命科学方面,未来几年肯定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

特朗普对硅谷的影响

TBR:您认为特朗普当选总统对于硅谷创新创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许良杰:硅谷成功的秘籍是:这里是一个多元化社区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如果H1-B(技术移民工作签证)政策改变,会对海外人才流入硅谷产生一定限制,对一些领域的人才组合和团队的组建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奥巴马医疗保健方案之上的,如果奥巴马医保方案被修改或代替,这些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克林顿当政期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信息高速公路设想,要让每个地方连上互联网。当时我在伯克利读博,宿舍全部联网,感觉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

美国早期的电子商务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一个原因是免税。在美国,消费都有消费税——去商店买东西,要加上8%-9%的税。网上购物的运费可能要占到订单价的7%-8%,如果还要交消费税,就比在实体商店买更贵。作为当时的行业领头羊,eBay就游说美国政府,希望政府对新兴行业给予鼓励,而美国政府也很有前瞻性,通过免税给予支持。所以美国早期是通过免税政策给了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以生存空间。十几年后,美国政府觉得不合理——好多线下商店已经无力与电子商务竞争了,于是推出新条款——在线商业如果在线下也有店铺或者营业部门,其线上销售也要收消费税。这是为什么后来亚马逊把好多州的分公司都关掉了。

奥巴马政府沿袭民主党的保护地球的理念,于是推动新型能源的探索,这是太阳能、电动车源源不断有创新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新任政府聚焦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美国本土的就业市场,这将推动美国制造業的换代和创新。如果美国公司在海外资金回流的税务得到减免,将有望带动更多的企业并购,从而刺激风险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对于创业者,需要宏观分析一下,现在的风向对你所在领域创业是否有利。

但是从长期看,总统来,总统走,硅谷创新的车轮从未停滞过。由于美国政治制度的权力制衡机制,加上总统大选每四年一次,政策导向对高科技领域的影响终是能得到阶段性的平衡。

另外,硅谷对全球创新和经济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不是基于国家——不是由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产生的威慑力;而是基于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能力——硅谷領导的技术潮流,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全世界。例如,我以前任职的思科,改变升华了整个通讯和互联网行业,网路通讯底层的光纤网络,路由交换、视频通讯协议都是思科演化的。这种技术变革最早让美国本土人受益,很快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使得视频通讯以及微信视频、微博直播等各种下游应用,能有更棒的用户体验。

我对硅谷的未来是乐观的。硅谷对待国籍、民族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各式移民的态度尤为宽容,对知识产权尤为尊重。各种背景的移民在硅谷都有代表性的成功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由这些人建立的创业指导和人际网络可以帮助后来者更快地融入硅谷。不同民族之间也能相互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说,硅谷的成功并不是由政策因素主导而来,而是多种因素交融之下自然产生的无比美妙的创业生态圈。

华人的硅谷天花板

TBR:您在硅谷已经二十多年。很多在美华人认为中国人在美国职场有天花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良杰:硅谷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环境比较公平,机会还是比较平等的。

我在伯克利就读的几年,校长是田长霖。田长霖是第一代华裔移民,说着并不标准的英语,但是在美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顶尖大学校长,把伯克利加大带入巅峰时期,还是美国国家基金会(NSF)理事会成员、总统科学顾问、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我那时候二十多岁,田校长成为了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只要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首先,你必须有融入社会主流的愿望和思维;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的人,做事方式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要学会求同存异、扬长避短。

第二,诚信和勤奋是基本前提,工作中要有高效的执行能力,相应的专业水准以及沟通表达能力。该表达的时候,要表达。

第三,有大局观和协同的工作态度。如果总是不想多干活,碰到问题就推卸责任,那么上司会觉得这个人管理成本太高了,不适合担重任。所以要撑大胸怀,敢于担当。

不要去想太多所谓的天花板问题,事在人为。

TBR:我相信您是那些最聪明的大脑之一,但是硅谷是风险资本最集中最强大的地方,投资领域是最聪明人的聚集领域,七海资本做早期投资,面临着强大的竞争,您怎么考虑这种竞争?

许良杰:风险投资是创新生态圈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抱着敬畏和学习的心态,深耕于硅谷和中国的创业投资圈,七海资本的合伙人有投资和管理中美成功企业的经历,以及开发出亿级用户产品的实战经验,很多创业者都希望跟我们合作,诸多投资机构也跟我们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某种程度上,投资取决于人脉网络是否强大紧密,风险投资不是百米赛,更似马拉松。

张春晏:本刊高级编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