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欣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面临更好机遇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具备区位条件优势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我国西部各省市与东盟、中亚、欧洲等地区互联互通,目前,可直通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将顺畅连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港,大幅缩短西南地区货物入海航运距离,进一步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便捷出海。
(二)我国与东盟地区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以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运输方式为主的运行模式,去程以汽摩、机电设备、电子产品为主,返程以生活用品、原材料为主。截至今年6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运输货物39万标箱,同比增幅11.2%。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各省市对外贸易不断提升,尤其与东盟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近三年来,我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对东盟十国进出口额从2019年的6916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88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通道建设存在断点
主通道建设亟待加快。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通路中,仅东通路实现畅通,中通路“通而不畅”,部分区段能力已经饱和,能力利用率高达90%以上,西通路部分区段尚未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扩能亟需加速。
枢纽节点设施存在不足。物流枢纽功能布局有待完善,存在陆路枢纽与港口间衔接不够顺畅、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较低等问题。另外,港口设施有待提升。
(二)运行组织存在堵点
运输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通道运输服务组织与市场建设等“软实力”有待提升。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发展不足,我国铁路运输与海运间运输标准规范等存在差异,集装箱共享水平不高,铁海联运“一单制”发展缓慢,多式联运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另外,跨境物流服务有待提升。我国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缺乏成规模的国有市场主体,导致境外铁路箱用箱不够灵活便捷、运营成本增加,不利于出口过境第三国的货物集结,影响我国做大做强双向班列。
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国部分边境口岸通关设施与作业能力、中转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
(三)统筹协调存在痛点
跨国协调合作有待加强。国际间规则标准对接存在障碍,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及铁路、海运等领域,中外运输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尚未全面实施,通道国际端部分如越南、老挝、缅甸等地公路和铁路建设标准低、通行效率低,口岸等基础设施薄弱,提升了运输时间和装卸成本。
运输行业优惠政策覆盖不够全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主体涉及西部地区多个省市,货物集散组织合力不强,与国际航运公司分头对接,谈判能力不足。班列开行涉及多个铁路集团公司,部分班列在运价和覆盖货类方面未能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四)产业支撑存在难点
与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不足。西部地区腹地外向型产业相对较少,国际化生产制造和商贸产业发展滞后,适箱货源不足。另外,运输服务对西部地区产业链升级支撑不足,运输市场普遍存在主体小、散、弱等问题,运输产品多元化、定制化水平不高,枢纽货源集结能力不强,未充分发挥通道对沿线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
高端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北部湾港为例,临港产业发展不充分,吸引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等国际高端航运资源集聚能力有限,高端国际航运服务不成体系,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服务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价值链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的建议措施
(一)补齐通道设施断点
推动主通道加快畅通。加快建成西通路、中通路,推进饱和区段扩能改造,东中西线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间衔接,强化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间联系,以互联互通促进箱货高效循环,打造高效的一体化国际国内物流服务。
加快推进枢纽节点建设。强化陆路枢纽与港口间组织衔接能力,完善内陆地区无水港功能,推动港口企业、班轮公司以及海关部门在无水港开通港口服务、引进船运公司,完善海关功能,积极推进与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北部湾港等深度合作,实现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加强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装卸等环节无人化作业比重,增强航道与码头服务能力,新增或加密开行北部湾港至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主要港口的直达航线。
(二)打通运行组织堵点
完善运输服务体系。打造空铁公水无缝衔接、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铁路与海运运输标准规则衔接,推进货物分类标准、货品代码协同,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推广应用范围,鼓励运输企业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探索建立集装箱共享调拨体系。加大行业主体培育力度,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以我为主的跨境物流体系,提升铁海联运班列运营的稳定性。
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我国边境口岸作业能力以及中转能力。补齐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提升口岸作业能力与效率。加强我国内陆口岸与边境口岸间协作,打造一体化通关服务体系。给予内陆口岸更多通关功能,充分利用内陆口岸富裕能力实现关口内移,助力提升边境口岸通关速度。
(三)消除统筹协调痛点
加强跨国协调合作。加快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运输标准与国际间有效对接,推动相关国家全面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加强与东盟国家间沟通合作,共同提升通道设施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境外段通道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间衔接水平。
提高运输行业优惠政策覆盖度。增强各省市间合力,依托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平台,提升外贸回程货源组织能力,统一与海运企业谈判,强化国际海运议价能力,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争取铁路运价下浮和增加运输品类。协调国铁集团支持进一步降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成本,推动铁路各路局优惠政策统一,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运价下浮比例,放开运输品名限制。
(四)解决产业支撑难点
加强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外向型产业培育力度,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西部地区要素资源优势,与东盟等地区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体,提升对高附加值产业的吸引力。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培育班列运营、航空货运、船舶运营、港口经营等市场主体,壮大陆、水、空国际物流运输市场,提升通道运输产品多元化、定制化水平,增强重要枢纽节点货源集结能力。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科學指导规划通道沿线、枢纽重点发展产业体系,对通道适配型产业给予土地、财税、人才等方面政策扶持,高水平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着重发展国际航运服务业,吸引班轮公司、船公司、船级社等行业龙头企业投资落户,加快发展船舶管理、检验检测、海员培训、海事纠纷解决等海事服务,推动国际高端航运资源在北部湾港集聚,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