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俸永波 范汝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
广西岑溪市安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俸永波范汝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
摘要广西岑溪市安平铅锌矿产于桂东南博白—岑溪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北东段,区内NE向深大断裂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该断裂及其近旁的裂隙成为容矿的有利空间。野外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成果表明:区内压扭性断裂附近派生的更次一级NNE向张性断裂破碎带是区内铅锌矿化体的主要容矿赋矿构造。在对上述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内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内构造、氧化、蚀变、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供区内找矿工作参考。
关键词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成矿物质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剖面
安平铅锌矿所在的区域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南西部之云开加里东隆起北西缘,与钦州拼接带接壤部位的北东段夹持于博白—梧州及陆川—岑溪深大断裂之间的博白坳陷北部扬起端。区域成矿环境处于桂东南博白—岑溪铅锌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北东段、岑溪市佛子冲铅锌矿田外围西部[1]。由于所处位置构造特殊、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为区内铅锌元素的迁移、富集提供了通道与场所,从而形成了一批极具开采价值的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床[2-4]。岑溪市安平铅锌矿亦是在该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少量上古生界泥盆系,白垩系分布于隆起边缘的坳陷区内。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加里东期或海西期—印支期运动奠定了该区以NE向紧密褶皱和压扭性断裂为主的构造格架,燕山和喜山运动造就了盖层开阔的向斜盆地和NNE向断裂。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生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末期和燕山期[5-6]。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区内地质特征,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为丰富该区的成矿理论、扩大找矿前景提供参考。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及少量白垩系。奥陶系分布于糯垌复式向斜的东西两翼,其中西翼奥陶系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具有混合岩化;志留系地层分布于糯垌断陷盆地北部扬起端,主要出露地层为下统大岗顶组(S1d);泥盆系分布于断陷盆地中,仅零星出露泥盆系中统(D2);白垩系仅局部分布于古麻岩体北东,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上统(O3)之上。
1.2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压性、压扭性结构面走向可划分为NNE、NE、NW、SN向4组,以NE—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中,NE向糯垌—新地断裂是博白—岑溪区域性深大断裂的组成部分,是多次活动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切过奥陶系及志留系,破坏了印支期及燕山期岩体,断层面倾向SE,倾角35°~74°,使奥陶系覆盖于志留系之上,沿断层线有长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的挤压破碎带,带中岩石破碎,压劈理及片理发育,常见构造透镜体,构造透镜体的长轴方向与主断面产状一致。SN向断裂主要发育于矿区西部,断裂带宽10~50 m,多期次活动,压性结构面总体近SN走向,控制了下古生界混合岩的展布方向,使奥陶系、志留系岩石变质,混合岩化,形成一系列近SN走向的片麻理、劈理等,控制了区内加里东期岩体的展布方向。NW向断裂具左旋剪切性质,错断NNE—NE向断裂组,对早期地层、构造和岩体起破坏、改造作用。
1.3岩浆岩
1.4变质作用
矿区基底岩层不同程度地受到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区域变质形成板岩、轻变质砂岩等岩石,在岩体和岩脉附近形成角岩、矽卡岩等,在断裂带及其旁侧,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动力变质岩石,区内北部、西部则有混合岩分布。围岩蚀变主要表现有硅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等。
1.5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岩石与地壳同类岩石相比,明显富集Pb、Zn、Cu、Au、Ag、As、Sb等元素,反映他们在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已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系数一般为2~20,表明该区为一相对富集Pb、Zn、Cu、Ag等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场,为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佛子冲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次生晕异常成群成带分布,并受一定层位岩性、断裂及中—酸性岩体的控制,从佛子冲矿田北西至南东大致可分为4个异常集中区,其分布多与已知矿床或矿化集中区吻合,预示区内铅锌金多金属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成果表明:w(Pb)(2~2 000)×10-6、w(Zn)(3~460)×10-6,w(Cu)(2~200)×10-6、w(Ag)(0.030~2.3)×10-6、w(Au)(0.30~57)×10-9、w(Mo)(0.20~32)×10-6、w(W)(50~200)×10-6。根据分析结果,对各元素作背景参数数理统计分析,计算出各元素的异常下限,据此圈出了3个铅锌综合异常,异常套合性较好、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
2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矿区岩浆岩活动频繁,产生热源,加速流体运移,增强了矿化或矿物蚀变。博白—岑溪深大断裂带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岩性岩相分布,其旁侧的次级NNE—NE向压扭性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其派生的次一级NNE—NE向断裂构造是区内矿化体的容矿构造。构造活动及岩浆岩侵位提供了热源,并萃取围岩成矿物质,促使含矿热液运移至次级构造裂隙的有利地段富集成矿,从而形成铅锌矿化体。区内共发现3个铅锌矿(化)体,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倾向NW,倾角40°~75°,Pb品位0.64%~3.48%,Zn品位0.36%~2.16%。
(2)矿石物质组分及主要矿物特征。矿区矿石以氧化型矿石为主,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黑钨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物结构为他形粒状结构,次为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
(3)氧化带特征。矿区属低山地貌,地表风化剥蚀强烈。矿化体的露头遭受强烈的氧化和风化作用,多数金属元素被淋滤流失,造成地表氧化矿石品位较低,残留下的不溶性氧化物在原地沉淀聚集,形成“铁帽”,“铁帽”几乎呈单调的暗褐色,形成蜂窝状构造。
3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矿区NE向深大断裂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该断裂及其近旁的裂隙成为容矿的有利空间。矿区压扭性断裂附近派生的更次一级NNE向张性断裂破碎带是区内铅锌矿化体的主要容矿赋矿构造,是重要的构造找矿标志。
(2)氧化标志。地表强烈的褐铁矿化(“铁帽”)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3)蚀变标志。断裂压碎岩带及近断裂压碎岩带中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近矿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4)化探异常标志。矿区异常呈长条带状展布,浓集中心明显,异常与地表揭露控制的铅锌矿(化)体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化探异常是区内良好的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志.广西佛子冲铅锌矿深部找矿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2]杨斌,骆良羽,罗世金.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因刍议[J].广西地质,2000(1):21-27.
[3]彭柏兴,陈世益.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构造发育过程探讨[J].广西地质,1997(3):9-15.
[4]雷良奇.广西河三铅锌(银)矿床成矿规律及成因[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4(1):23-30.
[5]雷良奇.广西佛子冲铅锌(银)矿田岩浆岩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1995(1):77-82.
[6]付伟,柴明春,杨启军,等.广西佛子冲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J].岩石学报,2013(12):4136-4150.
(收稿日期2015-09-22)
俸永波(1985—),男,助理工程师,541199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榕山路44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