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彭 建 贾建团 曾小华
(1.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拉陵灶火铜金矿矿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彭 建1贾建团1曾小华2
(1.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铜金矿是东昆仑成矿省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中西段新发现的铜金矿床。在对该矿区矿化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矿化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地区是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成矿带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区域,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了较好的金、铜矿化线索。分别从该地区的矿化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方面剖析其控矿要素及成矿潜力,为区内后续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中西部,属于东昆仑成矿省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中西段的组成部分。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万保沟群(Pt3wn)、奥陶系上统纳赤台群(O3nc)、三叠系中统闹仓坚沟组(T2n)及第四系(Q4),万保沟群(Pt3wn) 呈近EW向展布,分布于勘查区东南部。在区内仅出露的岩性以绿灰色蚀变长石砂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的碎屑岩组(Pt3wna)和由一套灰—灰绿色蚀变长石砂岩夹粉砂岩、硅质灰岩、灰岩及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组(Pt3wnb),两者呈断层接触关系,其中后者以具有极高的铜多金属成矿元素背景值为特征,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层位。纳赤台群(O3nc)呈NWW向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变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地段出露灰绿色安山质凝灰岩,产出形态受断裂控制明显,也是区内的重要赋矿层位。闹仓坚沟组(T2n)呈近EW向条带状分布于勘查区中部,由上部砂砾岩段及下部粉砂岩段组成。第四系(Q4)主要分布于沟谷、山前等低洼处,主要由(冲)洪积层组成。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断裂总体走向多为(近)EW向,以逆断层为主。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华力西期灰白色花岗闪长岩为主,印支—燕山期为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零星分布,火山岩在各个时代均有发育,岩性以中—基性岩为主。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发育花岗斑岩脉、花岗伟晶岩脉等,以花岗斑岩脉为主,规模较小,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AS01异常区内发现1条断续出露的含金石英脉,长约1 500 m,宽2~2.5 m,走向110°,北侧为奥陶系地层,南侧为花岗岩脉,石英脉较为破碎,风化面因褐铁矿化而呈黄褐色,新鲜面较为纯净,刻槽取样个别样品品位达14.5 g/t,与土壤异常浓集中心基本吻合。
矿石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金矿石的矿石矿物以褐铁矿为主,含量约1%,局部可达2%,其他矿物少见,铜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铜蓝等,含量小于1%,矿石的脉石矿物含量达99%,主要为石英(60%~65%),长石(20%~30%),绢云母(5%),方解石和其他矿物少量。矿石类型为单一的构造蚀变岩型氧化矿石,与围岩渐变过渡。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等。
3.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发育的万保沟群(Pt3wn)、奥陶系上统纳赤台群(O3nc)具有较高的铜、金等成矿元素丰度值,如纳赤台群Cu平均含量高达198×10-9,近2倍于克拉克值,地层中Cu、Au等成矿元素高背景值可为后期富集成矿提供物质基础。1989年青海省化探队在进行1∶20万化探扫面时在区内圈出AS丙22综合异常1处,异常内Au、As、Sb元素套合性较好,且峰值较高,异常呈NW—SE走向,与异常区内断层构造走向一致,结合异常区重砂金高含量点分布情况,经进一步工作证实该异常应为矿致异常。
3.2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3 1∶1万土壤异常特征
3.3.1 AS01异常区
3.3.2 AS02异常区
3.3.3 AS03异常区
表异常参数
注:Au、Ag单位为×10-9。
表异常参数
注:Au、Ag单位为×10-9。
该异常分布面积较大,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各独立子异常特征如下。
4.1 控矿因素
(1)地层。区内主要发育的元古界万保沟群(Pt3wn)和奥陶系上统纳赤台群(O3nc)均具有较高的Cu、Au等成矿元素丰度值,为后期矿化富集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区内发现的金、铜矿化均赋存于该2组地层中,地质、化探等工作表明地层建造对区内金、铜矿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构造。铜、金矿化均形成于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受断层构造控制明显,是矿化富集的导矿构造和容矿空间,断层构造的虚脱空间构成了形成规模性矿化的构造薄弱带,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断裂构造总体走向多为(近)EW向,以逆断层为主。从区内通过的区域性断裂从宏观上控制了岩浆岩及矿化的整体展布,区内发育的小断层控制了矿化的形成及空间展布特征,总体来讲,构造对成矿的影响具有分级控矿的特点。
(3)岩浆活动。研究区地处东昆仑北部岩浆弧,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对应于始特提斯和古特提斯2期不同构造演化的早—中泥盆世和三叠世2个时期的岩浆作用尤为强烈[1]。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发现了诸如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卡尔却卡、拉陵灶火等多处铜钼多金属矿床(点),成岩成矿年龄大多为215~239 Ma,被认为是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后碰撞阶段的产物[2-7]。区域成矿作用表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对拉陵灶火等地区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可能直接提供了矿化富集的叠加成矿物质,另一方面岩浆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促使了地层建造中构造蚀变发育及成矿物质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4.2 找矿方向
区内金、铜矿化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矿化主要产出于纳赤台群和万保沟群中的破碎蚀变带构造中,附近往往发育侵入岩,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矿化的成矿类型可能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而铜矿化可能属于岩浆热液型。破碎带构造-硅化、褐铁矿化、黏土化等蚀变组合以及地化异常等示矿组合可以作为区内的找矿标志。区内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黏土化、碎裂岩化等蚀变组合发育、地化异常显示良好的地层蚀变破碎带为区内的找矿有利目标区。加强AS01、AS03异常区查证力度,对已发现的矿体、矿化线索进行追索,紧紧围绕找矿有利目标区进一步拓展探边摸底扫盲,注意诸如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等新矿化类型的发现,有望在区内取得找矿突破。
[1] 莫宣学,罗照华,邓晋福,等.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J].高校地质学报,2007,13(3):403-414.
[2] 佘宏全,张德全,景向阳,等.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J].中国地质,2007,34(2):306-312.
[3] 李世金,孙丰月,丰成友,等.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8,82(7):949-955.
[4] 丰成友,李东生,屈文俊,等.青海祁漫塔格索拉吉尔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矿测试,2009,28(3):223-227.
[5] 王 松,丰成友,李世金,等.青海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9,36(1):74-84.
[7] 王富春,陈 静,谢志勇,等.东昆仑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J].中国地质,2013,40(4):1209-1217.
*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大沟金矿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3030700);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编号:2011540031;2011540030)。
2015-06-16)
彭 建(1982—),男,工程师,硕士,816099 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