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唐仁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基础司副司长郑剑,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出席发布会,并就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社会民生领域投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制造业投资、医疗卫生领域投资、“东数西算”工程投资建设、制造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素保障难题、“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进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适度超前投资
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工作作了明确部署,要求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出台了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三是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天眼系统、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科技装置。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既包含国有企业,也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其它民企;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升投资效益。二是规模多样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三是运营市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立足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依靠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下一步,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积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加紧编制印发规划。报请国务院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印发实施“十四五”铁路、民航、邮政等领域专项规划,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领域、重点方向和重大任务。
二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委领导主持召开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印发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铁路和机场项目清单,及时解决疏通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是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审批办理,开辟可研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具备条件的实施并行推进。突出资金保障,年初以来下达铁路、民航、公路等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计划467.5亿元,审核通过两批交通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四是加强调度督促落实。以“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压实各地、各相关单位主体责任,通过会议、函询等方式,持续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建设,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完成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
总的看,一季度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明显成效,1—3月预计铁公水航等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6360亿元,同比增长约9.8%。川藏铁路在去年12月份实现全线开工,今年一季度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沿江沿海等交通战略骨干通道重点路段加快实施,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提升相关项目开工建设;昭苏机场2月份建成投产,广州、深圳等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以及瑞金等一批新建机场工程加快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交通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推动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年度项目清单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超前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后劲。三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发挥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机制、机场项目军地协调机制等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鼓励毗邻省份在国家指导下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跨省跨区重大项目。
把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2A865312-D5D4-4A0F-B0C3-588195D86F6B
作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要内容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作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把民生工程摆在更加重要的优先序列上,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谋划投资方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在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下功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疫情之下身边的医院给不给力?老龄化叠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办?这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的工作重点,2022年仅社会司安排的社会民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就达到73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的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防线”;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大力增加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医院、好医生,着力减轻病人异地求医的负担。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孩子的“入园难”“入园贵”,老人的安心养老服务何处寻、群众健身去哪里等难题。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优抚医院、光荣院等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兜牢社会底线。
二是在高效发挥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上下功夫。相比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预算内投资只是一个“药引子”和“指挥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央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注重以投资换机制,促进有关领域、有关区域形成整体性的制度设计和解决方案,统筹土地、规划、财税、融资等多项支持政策,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将指导地方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种资金渠道,共同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还将积极推动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三是在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社会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每一个专项资金都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与民生保障目标挂钩,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限,完善经费、人员等配套措施。将把民生保障目标、项目建设与评估督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重大建设项目库、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地方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是情况及项目的具体进度进行实时监测、按月调度,确保相关项目如期开工、及时完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这些举措,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做到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用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到变化,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加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力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在地区冲突、世纪疫情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粮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要支持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重点是聚焦耕地保护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围绕藏粮于地,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东北黑土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连片建成一批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产加销紧密衔接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深入总结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的有效经验和模式,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综合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性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三是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油料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自给水平。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改善农田水利条件。
第二,围绕藏粮于技,着力提高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实施两大科技工程。一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将支持有关方面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制(繁)种等环节,加快完善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确保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总结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疫情防控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短板,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在动物防疫方面,重点是推进国家动物疫情监测中心、省级动物疫情监测中心、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等建设,加强基层动物疫苗冷藏设施和清洗消毒中心建设。在植物保护方面,重点是加大病虫害监测田间网点建设力度,在病虫害迁入边境地区、防控薄弱地区启动区域应急防控设施储备库建设。
第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畜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针对草原超载过牧和牛羊肉供给长期偏紧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牧区半牧区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2A865312-D5D4-4A0F-B0C3-588195D86F6B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充分发挥中央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要推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在切实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粮食安全投入保障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导督促各地方,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等方式,持续加大粮食安全投入力度,切实把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
制造业投资实现良好开局
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都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作为重要内容。各地方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具体落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地,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制造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去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也实现良好开局,1—2月同比增长20.9%,高于2021年全年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据测算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度达60%左右,已经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投资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上中下游产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从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情况看,都呈现良好势头。特别是下游消费品制造业,1—2月投资同比增长29.8%,高于制造业总体8.9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以来投资恢复相对缓慢的态势。
二是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的主体。1—2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总体9个百分点,展现了制造业投资充沛的内生动力。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投资保持较高增速。1—2月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6.3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41.7%。同时,1—2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1.8个百分点。
当然,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挑战,也给制造业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带来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密切跟踪制造业各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产业运行中的问题。
下一步,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制造业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资力度
面对当前疫情持续散发多发的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和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总体来看,“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要明显大于“十三五”,向疫情防控救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医药振兴发展等群众期盼的重大工程倾斜。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针对“外防输入”的紧迫需要,提升重点地区疫情防控能力。今年初,已安排两个批次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33.8亿元,支持61个项目建设。其中,重点支持9个陆路边境地区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检测救治设备配备,筑牢边境口岸疫情防控救治的防线。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完善工作预案,持续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第二,针对“内防反弹”的短板弱项,实施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重大工程。按照《“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防控、救治、救援,立体布局一系列重大工程。2021年已经安排中央投资88.44亿元,重点支持了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省级、人口大市疾控中心检测和应急处置快速响应、有效应对的能力。今年,将继续支持疾控体系的建设。启动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工程,在全国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积极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逐步覆盖到全国所有省份。同时,谋划推出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进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第三,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拓展延伸。一是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8个试点省份2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引导高水平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外转就医较多的地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向“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再迈进一步。对于每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分阶段给予资金支持,累计不超过5亿元。二是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按照“揭榜挂帅”和“赛马”的原则,遴选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打造医学领域的“国之重器”。三是有序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均衡布局,努力缩小地市和省会城市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
第四,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推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工程,示范引领中西医协同。继续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进一步增加群众身边的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
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有关部门一道,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前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门已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按照总体布局要求,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投资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趋势。2A865312-D5D4-4A0F-B0C3-588195D86F6B
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运行的底座,不仅能有效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制造、通信网络、能源等上下游产业投资,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8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将坚持市场导向、按需建设,严格能耗约束,提升利用效率,积极促进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协同发力支持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实施将对制造业持续提出巨大的需求。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空间。
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
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智能化,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化,重点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重大战略部署,去年以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炼油、乙烯、水泥、钢铁、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突出标准引领,深挖技改投资潜力,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保持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同时,要注重投资质量的提升。要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8个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链竞争优势。
要继续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制造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成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助力我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及时解决要素制约问题
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设夯实基础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多数为线性工程或大型枢纽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巨大,而且往往需跨省跨区域协调,也常常受用地用海、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协调难度比较大,审批周期比较长,给加快项目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挑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夯实基础。具体工作中,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要素协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层面重大交通项目要素协调保障工作专班,会同各相关部门增强工作合力,定期组织协调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推动对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加大环评和水土保持等审批支持力度,推动项目加快履行报批程序。指导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建立多层次要素保障协商机制,对重大项目统筹安排资金等建设资源和条件,确保尽早开工建设。
二是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抓紧下达剩余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深化行业改革,增强企业融资和筹资能力。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确保项目开工后稳步推进项目进度,有效增加实物工作量。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高存量盘活项目比例,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良性投资局面。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资金管理。
三是进一步强化要素统筹平衡。针对项目面临的落地、用林用地用海等突出问题,用好跨区域补充耕地统筹机制,在推动做好资源要素匹配/供应和预留,依托“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工作机制,对已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大铁路项目等加快办理报建手续,早日实现实质性开工。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分类梳理汇总地方和企业报来的需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重大要素保障问题,待相关情况核实后,将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接,共同研究推进,为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要素保障。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重大交通项目要素协调保障相关工作专班作用,及时汇总要素保障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更多渠道,以更大力度推动协调解决问题,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设和扩大有效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有力有序推进
关于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项目情况。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2A865312-D5D4-4A0F-B0C3-588195D86F6B
关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进工作。这102项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推进这些重大工程实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前一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在工作机制方面,明确了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头部门,确定了部门和地方职责分工。建立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月底,何立峰主任主持召开了部际联席会议,对推动102项重大工程实施作出全面部署。在规划支撑方面,各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了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这些规划提出的项目与102项重大工程紧密衔接,为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要素保障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积极支持102项重大工程。同时,在用地等方面也加强保障。在项目推进方面,102项重大工程各牵头部门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各地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目前,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一批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如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已投产发电;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线开工建设,引江济淮、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等引调水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如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頭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102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去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6.5%。可以说,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出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二是布置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加强项目融资保障。三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四是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布绿色PPP典型案例等,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加上鼓励民间投资政策逐步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新能源等投资机会持续涌现,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重点从四个方面做好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间投资条件。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建设。推动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第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采用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方等,发挥民间投资优势,提升存量项目的资产价值,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三,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和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第四,鼓励规范创新发展,促进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合理确定发展战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2A865312-D5D4-4A0F-B0C3-588195D86F6B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