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泄流规模分析

时间:2024-07-28

秦 毅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1 基本情况

1.1 工程概况

海河防潮闸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海河干流入海口,建于1958年,原设计8 孔,闸孔总净宽64m,设计流量1200m3/s,主要功能是防潮、蓄水、宣泄洪涝。闸底板采用浮筏式基础,两孔一联;上游设钢筋混凝土铺盖,与干砌石海漫、抛石防冲槽相连;下游设消力池,与浆砌石海漫、干砌石海漫、抛石防冲槽相连;闸墩上游侧设公路桥,下游侧设机架桥、工作桥;闸门为双扉式平板钢闸门,固定卷扬启闭机启闭。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海河防潮闸遭受严重影响;1992年风暴潮时,潮水翻过闸门顶,进入海河干流;1999年为配合海河干流治理,对海河防潮闸上部结构进行了美观加固;2009年,由于存在整体下沉、结构破坏,运用指标达不到设计标准等问题,加上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经安全鉴定,海河防潮闸被评定为三类闸,需尽快实施除险加固。

1.2 泄洪任务

海河防潮闸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海堤相连,是天津城市防洪圈东部防线上的重要建筑物,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海河干流历史上是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五河汇流入海的尾闾河道。1963年大洪水后,先后修建了西河闸、屈家店闸,新挖了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及子牙新河等骨干入海河道,从此改变了流域各河洪水由海河干流集中入海的局面。目前,海河防潮闸主要承担分泄大清河系、永定河系洪水和天津市区涝水通过海河干流入海的任务。

大清河系中下游河道防洪标准可达10~20年一遇,结合中游洼淀的运用,可防御1963年型洪水(相当于50年一遇),尾闾总泄量4000m3/s,其中独流减河承泄3600m3/s,经子牙河至海河干流分泄400m3/s。

永定河系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洪水进入永定河泛区调蓄后,由屈家店出流1800m3/s,其中由永定新河下泄1400m3/s,经北运河至海河干流下泄400m3/s。

根据2011年《天津市排涝总体规划(2011~2020年)》,在规划城区及建成区发生1年一遇、同时农田发生10年一遇的涝水、环城四区等其他区域涝水掉头入永定新河或独流减河的情况下,海河干流设计排涝流量为963m3/s。

综上,海河防潮闸的泄流规模为设计洪水流量800m3/s,设计涝水流量963m3/s。设计洪水与设计涝水基本不遭遇。

1.3 河道及河口治理

海河干流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穿过,全长105.14km。1993年,由于海河口地区地面沉降及河口淤堵等因素,海河干流的泄洪规模由原设计1200m3/s 调整到800m3/s。

1999年,天津市对海河干流按泄流800~1000m3/s规模进行整治,包括海河防潮闸下4km 河口段清淤工程。

2001年,为协调防洪与河口开发的关系,提出沿海河口规划治导线布置双导堤、堤内辅以清淤措施的河口治理方案。

2006年,天津临港工业区结合河口泄洪清淤及河口综合整治规划,利用滩涂浅海造地,将海河口治导线向外海延伸并固化,并在双导堤间修建港池航道。

到2012年底,海河干流治理工程、海河口双导堤工程及港池航道工程均已全部竣工。

2 现状过流能力

2.1 闸上设计水位

海河防潮闸原设计闸上水位1.01m。1999年海河干流治理时,为满足河岸景观要求,确定闸上控制水位(最高水位)2.03m。

2.2 闸下设计潮型

海河防潮闸原设计闸下水位0.71m,采用1954年8月17日典型潮的平均值(以下简称54 潮位),海河口是开敞式的,起始位置在现状闸下。1999年海河口由开敞式演变为通道型,闸下水位采用1972年7月26日典型潮(以下简称72 潮型),最高值2.26m,最低值-1.25m,日平均值0.655m,起始位置在现状闸下4km 处。2006年以后,闸下水位仍采用72潮型,但因闸下泄洪通道加长,起始位置由闸下4km处移至17km 处。

2.3 计算方法和结果

采用感潮河道调洪演算的基本方法,利用丹麦DHI 公司开发的Mike 软件中的一维水动力模块,模拟计算海河防潮闸现状过流能力。Mike 软件中的一维水动力模块采用的基本方程为圣维南方程组,计算过程中模型可自动判别闸下为自由出流或淹没出流,瞬时采用不同的水闸计算公式。基本方程及公式如下:

(1)河道非恒定流水面线计算公式(圣维南方程组):

式中 Q 为流量(m3/s);A 为过水断面面积(m2);q 为侧向入流(m3/s),入流为正,出流为负;h 为水深(m);C 为谢才系数;R 为水力半径;α 为动量分布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采用9.81(m/s2)。

(2)水闸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模型自动判别闸下为自由出流或淹没出流。

当闸下为自由出流时,泄流计算公式为:

当闸下为淹没出流时,泄流计算公式为:

式中 μ 淹没水流系数;h1、h2闸上、闸下水位(m);Cd、b、w 同上。

计算断面采用1999年海河干流整治后的河道断面,闸下4km 河口段采用2006年河口清淤设计断面,闸下4~17km 河口段采用5 万t 级航道设计断面;糙率采用1999年设计糙率。

计算时,闸底板高程采用实测的现状高程,当闸下河口采用72 潮型且位于17.0km 处,闸上控制水位不超过2.03m 时,现状海河防潮闸日均过闸流量1150m3/s,瞬时最大过闸流量2040m3/s,不能满足过闸1200m3/s 的原设计要求,但可以满足过闸800m3/s的流域防洪规划体系要求和过闸963m3/s 的天津市排涝规划体系要求。

3 除险加固泄流规模分析

1993年,由于地面沉陷和河口淤积,海河干流泄流标准曾由1200m3/s 降到800m3/s。从复核结果看,由于河口大沽沙航道已被打通,现状过流能力已达到1150m3/s,除险加固方案和规模不宜按800m3/s 确定,而应以基本维持现状为宜,以有利于超标准涝水入海。

初拟有泄流能力1100m3/s 和1000m3/s 两个方案。

3.1 方案1(1100m3/s 方案)

拆除闸底板,在现状位置重新浇筑。由于闸室上下游底板加固方式是在现状底板上增加厚0.5m 混凝土,因此闸室底板也应在现状高程基础上增加0.5m。经计算,闸室底板高程提高0.5m 后,可满足过闸1100m3/s 规模的要求。

3.2 方案2(1000m3/s 方案)

在现状闸底板基础上增加厚1.7m 钢筋混凝土。经计算,闸室底板高程提高1.7m 后,可满足过闸1000m3/s 规模的要求。

3.3 方案比选

两方案都能满足水工结构要求。从施工上看,方案1 需将闸室上部结构及闸墩等同时拆除重建,方案2 需在原底板上造孔以满足灌注桩施工要求,方案2 较方案1 施工难度大。从投资上看,由于方案2不拆除闸室底板、翼墙、岸墙,且钢闸门高度相对较低,投资较方案1 节省2%~3%。

如果增加3%的投资,可提高10%的过闸流量,从有利于防洪排涝安全并适当留有余地来讲,方案1更有利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

4 除险加固对闸下清淤和运行管理的影响

1998年以前,年清淤量40 万~100 万m3;1999~2006年,对闸下4km 河道清淤槽进行清淤,年清淤量110 万m3;2006年开始,沿海河口两侧的规划治导线修建导堤至闸下14km 处,但未修建港池航道,年清淤量由60 万m3减至30 万m3;2009~2010年,随着导堤向外海延伸至闸下17km 处,在闸下4km以下泄洪通道内开挖港池航道,并进行维护性清淤,清淤槽的清淤量每年20 万~30 万m3。2011年,临港工业区对闸下4km 以下航道进行加宽和浚深,由于清淤槽底高程和航道底高程相差较大,当河道泄洪和外海落潮流叠加时,落潮流速加大,在水流归槽作用下清淤槽末端将发生冲刷,槽底高程降低且有逐渐向闸前靠近的趋势;冲於平衡后清淤槽有可能继续淤积,但淤积速率变缓,回淤高度降低。近三年来,因回淤量明显减少,故没有对清淤槽进行清淤,从清淤槽内冲刷下来的泥沙大部分淤积在航道内,由港区实施维护性清除。

综上所述,若保持现状闸底板高程及河口清淤方案不变,因现状清淤槽末端处于冲刷状态,清淤槽的回於量很小,故对闸下清淤工程、运行管理没有影响;若抬高闸底板高程且维持河口清淤方案不变,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闸底板高程与闸下河道淤积的关系不很密切,按河口清淤方案清淤后,闸下河道回淤与清淤断面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清淤槽底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清淤与回淤是基本平衡的,即清淤越深、回淤就越高,清淤越大、回淤就越多;因此闸底板抬高后,对闸下清淤槽断面没有影响,不会对闸下清淤工程、运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5 结语

从施工难度和经济合理性分析,泄流1100m3/s方案比较优越,并且该方案对闸下清淤工程、运行管理没有影响。因此,建议推荐方案1。

[1]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

[2]刘炜.水力计算手册[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海河口综合整治规划治导线调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报告(送审稿)[R].2005.

[4]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市海河干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修订报告[R].1999.

[5]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海河防潮闸安全鉴定安全评价总报告[R].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