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郭钧岐 房珊杉
摘要:围绕“减量”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北京全面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产业疏解退出成效明显,京津冀协同向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基础逐步夯实,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合作交流日益扩大,企业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也面临产业空心化风险正在加大、产业发展生态有待完善、创新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城市应急保障协调能力偏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提升供给能力,聚焦市场需求,提高保障城市运行能力。
关键词:减量 高质量 工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总书记2014年2月视察北京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后,围绕“减量”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北京开启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北京工业及制造业进入全面推动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阶段。为探究北京减量约束背景下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本文全面回顾近五年来北京工业及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需要破解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首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五年来北京工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疏解退出成效明显,京津冀协同向纵深推进
自2014年***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北京市大力疏解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产业,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实现了禁限项目“零准入”,制定并修订出台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有序退出,化学原料药生产环节全部退出。2015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退出建材、食品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家具和木制品加工等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367家。区域协同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联合编制发布《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等。坚持优势互补、资源互配,择优共建了一批特色示范产业园,打造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等,探索生物医药和保健品产业异地监管等机制创新。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物流企业的迁出,为新企业土地需求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了高端制造业增量扩张,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高端化发展凸显。2015-2019年高技術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9.3%和6.0%,高于工业增速5.5和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从2014年的27.9%上升到2019年的35.9%。以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壮大。在全国率先启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开放道路数量、测试牌照发放量、测试里程方面全国领先。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提升,2019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0.3万元/人,比2015年增长51%,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近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8%;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实现税收12.2万元/人,比2015年提高20%。
(三)创新驱动基础逐步夯实,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互促,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着力推动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三城一区”建设,促进“三城”创新成果向“一区”转化。加快新型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动力电池、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产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15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3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8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33家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支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发挥中小基金创新引领作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带动2000余家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2015—2019年,北京研发投入稳中有增,2019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6.31%,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水平的2.8倍,比2015年提高了5%;37%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7%,分别比2015年提高2.8个和0.4个百分点。
(四)对外合作交流日益扩大,企业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搭建国际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服务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建设中德、中日等国际产业园。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世界5G大会、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2019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吸引国内外高精尖资源要素在京集聚发展。注重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业和信息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到100%,证明事项数量清零。在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开通服务企业诉求功能,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办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针对重点企业客户个性化需求服务机制,指定服务管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前,北京已成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标杆,作为样本城市,北京助力中国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排名中比去年提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位。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中,北京已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二、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空心化风险正在加大
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腾出宝贵空间,但高精尖产业发展速度没有赶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产业疏解速度,产业高级化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产业空心化风险正在加大。从规模体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数量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3081家,比2015年减少467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跌至12%,比2015年降低4.1个百分点,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比重最低;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83.3万人,比2015年减少27.1万人;比较京沪2019年经济构成发现,主要差距就在工业上(差距为5430亿元)。从未来发展看,投资正在成为北京经济发展中的短板。2019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7.6%,2018年甚至出现了罕见同比下降44.4%;民间投资下滑趋势明显,不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远远低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往哪投”问题凸显。同时,北京近几年投资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一些大项目投资建设的支撑,如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场馆建设等,如何形成可持续性的稳定投资已成为北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综上可见,北京产业未来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产业发展青黄不接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形成不利影响,更与北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定位要求不相适应。
(二)从产业基础看,产业发展生态有待完善
从北京自身产业发展看,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北京产业基础环节控制能力较弱,诸如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能力不强,核心工业软件对外依存度较大,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看,区域产业配套能力较为薄弱,北京乃至京津冀范围内制造业体系支撑能力不足,尚未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和集群衔接,有研究表明,北京市企业重要产品关键零部件在京津冀地区“零配套”比例高达28%。以手机产业为例,以华强北为核心的珠三角拥有包括Apple在内的手机生产产业链条,从设计生产到加工、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组装等整个产业链条都可以在1小时交通圈内实现配套;而京津冀尚未在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三地产业梯度落差较大,产业分工协作、衔接协作能力不足,进而导致科技成果较难就近落地转化,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比重仅为7.5%,而流向长江经济带省区市的比重则高达50.6%。
(三)从发展要素看,创新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
北京市拥有全国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人才资源,包括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过去几年科研投入占地方GDP的比重均在6%左右,明显高于全国约2%的水平,也高于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约3%到4%的水平。然而优质创新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揮,科技创新本地转化能力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和活力不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数据显示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近一半来自科研机构,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20%,远低于上海40%以上,深圳90%左右的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远低于创新能力较强国家4%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北京产业生态和产业要素不全,科研机构自身机构中试条件有限、北京及京津冀地区缺乏产业创新协同等环境无法承接技术创新落地,科技成果有相当部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随着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科技成果开始赴南方地区实现产业化,科创资源跨区配置趋势正在显现,北京的创新资源优势正在削弱。
(四)从保障能力看,城市应急保障协调能力偏弱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北京在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物资保障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在疫情初期在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生产和供给严重不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较弱。应当系统梳理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储备、运输、储存、分拨、快递、配送等现实情况,尽快找差距、补短板,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高度构建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大防范重大疫情物资的战略储备,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不断提升应急及战略物资储备效能,增强物资储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组织实施好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管理,建立储备资金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能力,提升应急及战略物资储备的整体效能,有效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和首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建议
(一)树立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精尖产业
一是坚定发展高精尖产业不动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北京工业,把做实体经济、做高端制造、做智能制造的企业家当成心肝宝贝,主动关心做好服务。要持续落实高精尖系列政策,持续向社会释放“北京还要发展”的信号,坚定企业在京投资置业的信心。二是划定制造业“保护线”千方百计留住高端制造业。制定制造业发展底线,并列入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高精尖制造项目“不缺地”的意识,划定工业用地“红线”。三是持续完善营商环境。积极回应并推动解决重点项目在人才、用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诉求,加大支持力度。按照“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重点项目供地速度。加强优质公共资源市级统筹,推动全市人才落户指标以及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倾斜。
(二)提升供给能力,加快“补链、延链、强链”
一是围绕短板补齐供应链。积极培育本土行业领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大产业科技专项,对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给予资金补助,鼓励企业聚焦核心关键零部件组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增强自主可控,把短板补齐。二是助力拓展延伸产业链。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进而推动产业链的配套与延伸。三是围绕龙头企业做强供应链。重视行业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国有资本等积极布局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供应链,在重点产业选取若干优质供应链企业,从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投资并购,统筹加强供应链的战略布局,把长板做长。四是将首都自身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强城市合作、产业分工与政策协调,为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聚焦市场需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一是重视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精尖产品创新。推动大型企业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同时借鉴深圳、上海在推动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快出台专门的产品支持政策,引导企业聚焦市场需求研发处更多新产品。二是加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入研究梳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供需对接绿色通道,围绕科创中心建设等,统一组织在研究机构和企业聚焦国家亟须发展的高精尖产业领域,协同推进关键产业技术创新。三是完善产业创新的配套环境。建立促进产业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发挥好科创基金和高精尖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快新产品推向市场。聚焦“高精尖”创新人才工作,制定科技领军人才标准及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人才引进。
(四)保障城市运行,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一是回迁或新建部分涉及民生保障类企业,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北京应急保障相关产业短板,要抓紧补足生产能力、完善生产布局。建议回迁或新建民生保障类企业,扩大产业产能,提升城市应急生产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涉及城市、民生的应急产业生产链条完整稳定、安全可靠。二是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统筹抓好生产和调配,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进、产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三是推动建立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流网络,提升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政协.聚焦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向更高层次迈进[J].北京观察,2019(11).
[2]伊喆.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京调研,2019(4).
[3]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eijing.gov.cn/gongkai/shuju/tjgb/202003/t20200302_1838196.html,2020-12-14.
[4]上海市统计局.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jj.sh.gov.cn/tjgb/20200329/05f0f4abb2d448a69e4517f6a6448819.html,2020-12-14.
[5]盛继洪等.北京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调研,2019(3).
〔郭钧岐,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房珊杉(通讯作者),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