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及投资行为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要:储蓄国债对政府拓宽筹集资金来源、更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对南通市部分储蓄国债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家庭投资能力、投资风险偏好、投资替代产品、信息获取方式是影响国债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当前,储蓄国债在利率期限、发行销售方式、承销机构分布、宣传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据此,建议进一步丰富储蓄国债期限品种,创新现代化销售方式,拓宽农村国债销售渠道,提升承销机构服务质量。

关键词:储蓄国债  国债投资者  投资行为

储蓄国债通过吸收公众储蓄资金弥补中央财政赤字,拓宽了国家发展建设所需资金来源。在当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扩内需调结构政策背景下,完善储蓄国债相关机制,提升投资者对储蓄国债的认可度,有助于政府筹集资金并转化为财政支出,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因而,本文从储蓄国债投资者角度出发,在南通市范围内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投资者基本构成、投资行为与影响因素,为优化储蓄国债产品供给、拓展目标客户群提出对策建议。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南通市辖内储蓄国债投资者的基本情况、投资偏好与形成原因,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储蓄国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及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当前储蓄国债发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问卷从投资者个人及家庭情况、理财投资认知、投资决策行为、国债销售宣传、国债产品不足等方面进行题目设计,调查对象为辖内18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包括已购买或将来可能购买国债的投资者,以及未购买且将来不想购买国债的投资者。调查问卷总量为390份,采取分层比例抽样方法,分别在南通辖内8个区县进行发放,其中285份问卷为已购买或将来可能购买国债的投资者所填写。

二、储蓄国债投资者基本情况

(一)县域投资者为购买主力,国债需求量高于市区

调查问卷显示74.7%的储蓄国债投资者来自县区、乡镇及农村地区,为国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从国债实际销售情况看,县级以下地区国债销售量远高于市区,其中邮储银行作为长期扎根乡镇及农村、与农户关系最为密切的承销机构,近年来是销售速度最快且销售额最大的承销机构之一,反映县域农村地区国债需求庞大。

(二)性别结构基本均衡,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

从性别结构看,储蓄国债投资者中125位为男性,160位为女性,分别占比43.8%、56.2%。该比例反映出由于女性投资者风险偏好趋向于保守,具有较高安全性和稳定收益性的储蓄国债对于女性的吸引力相对更大。随着现代女性自主意识和理财意识的逐步提高,女性的投资范围日益宽泛,除银行存款外,储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女性主要的投资选择。

(三)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中老年占比明显下降

与以往调研所反映的储蓄国债投资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的情况有所不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8-40岁(含)、40-50岁(含)、50-60岁(含)、60岁以上投资者占比分别为40.4%、24.2%、22.4%、13.0%,储蓄国债投资者年龄结构有年轻化趋势。经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中青年逐步意识到国债的投资价值并有一定购买力,二是中老年投资者习惯于传统购买方式,不适应网银等新兴销售渠道,申购成功率降低对购买积极性造成影响。

(四)各种职业均有分布,以机关,企业工作人员为主

从职业状况看,储蓄国债投资者以政府机关,企业、公司工作人员为主,占比分别为13%和35.1%,其他职业也均有分布。不同职业投资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经济状况具有差异,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机关、企业工作人员投资理财知识与经验相对较多、追求收益安全稳定,因而对储蓄国债更加青睐。

(五)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低学历人群占比大

调查显示,储蓄国债投资者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以下占比为43.5%,本科和大专占比分别为30.2%、25.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足1%。由于低学历投资者,主要是中老年投資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较浅,而储蓄国债的购买方式简单,且信用度极高,因而购买国债为许多理财能力不高的投资者的保守选择。

(六)中等收入家庭超五成,高收入家庭购买率低

在被调查储蓄国债投资者中,家庭收入在5-20万元的投资者占比约为64.6%,为国债购买主力,而收入在5万元以下和5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均不足10%。可以看出,中等收入家庭对理财产品的保值及增值意识更为强烈,对无风险与收益稳定的国债需求较强,而高收入人群的资产增值方式和路径相对多样,储蓄国债并不是首选投资品。

三、储蓄国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

(一)投资者对两种形式国债认可度相近

国债投资者中倾向购买储蓄国债(凭证式)与储蓄国债(电子式)的投资者比重大体相当,分别为26.7%与23.9%,另有45.3%的投资者有过两种国债投资经历或未来对于两种国债均愿意尝试。这反映两种类型国债凭借自身特点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投资群体,并有较大部分投资者同时接受两种国债,也说明经过十多年的知识普及,投资者已较为熟知并愿意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由于储蓄国债(凭证式)开始发行时间较早,其传统的购买方式与债权凭证有一定数量的拥护者,同时较晚出现的储蓄国债(电子式)在购买与兑付环节的便利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二)大多数投资者偏好3年期储蓄国债

国债投资者对国债期限的偏好集中于3年期,选择3年期国债品种的投资者占比为73.4%,其中仅愿意购买3年期国债的投资者比重为40.4%,在偏好3年期国债同时也偏好其他期限国债的投资者比重为33.0%;而选择1年期与5年期国债品种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26.0%与33.0%。可以看出,国债期限品种按投资者偏好排序依次为3年期、5年期、1年期,3年期品种投资期限适中,能够满足投资者对流动资金的交易与预防性需求,优势较为明显,而由于1年期品种发行量较少,5年期品种期限略长,并不在大多数投资者的配置范围。同时,有3.5%的投资者期望能有其他的国债期限品种。

(三)投资者对储蓄国债的投资黏性较低

从国债投资者投资储蓄国债的频率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不具有规律性与连续性。选择不定期购买国债的投资者占比为60.8%,而选择每期购买、每年购买、到期后继续购买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4.9%、16.1%、18.2%,反映投资者对储蓄国债的忠诚度不高,大部分投资者仅是将储蓄国债作为备选投资品,根据实际情况投资,未形成固定的购买习惯。另一方面,选择到期后继续购买的投资者在具有购买规律的投资者中占比最大,说明也有部分投资者虽然投资频率不高,但愿意将储蓄国债作为投资资产中的固定构成。

(四)投资者购买渠道仍以银行柜台为主

当前银行网点柜台仍是国债投资者购买国债的主流渠道,占比78.9%,其中仅选择银行柜台购买的投资者占比为52.6%。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的普及,通过新兴渠道办理业务的投资者日益增多,分别有33.0%与23.5%的投资者通过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购买过国债或将其作为未来购买国债的渠道之一,但由于国债投资者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人掌握新事物能力偏弱,新兴渠道在国债投资中的利用率相对低于传统渠道。此外,各种购买渠道均有所了解并愿意使用的投资者占比为9.1%。

(五)安全性是投资国债的主要原因

储蓄国债由国家信用担保且无违约风险,长期以来深受投资者信赖,因而调查中81.0%的投资者认为这是他们购买国债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国债收益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且收益较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资品稳定,“收益稳定”也是62.5%的投资者所选择的原因,充分反映了储蓄国债在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优势特点。此外,选择“起售金额小,投资门槛低”为购买原因的投资者占比为30.9%,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储蓄国债投资金额起点低的优势不再明显。选择支取方便、分段计息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15.8%、9.8%。

四、影响投资者国债投资决策的因素

(一)家庭投资能力

一般来说,家庭投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家庭可投资流动资产的多少,而流动资产的多少具体与家庭年龄结构、收入水平、主要支出等密切相关。在家庭主要支出为房贷的投资者中,由于家庭购置不动产占用大量资金,52%的投资者可投资流动资产在20万元以下,愿意定期购买国债的投资者占比为32%。在家庭主要支出为赡养老人与教育子女的投资者中,可投资流动资产超过20万元的比例为52.4%,这部分投资者年龄区间主要为41-60岁,暂无购房需求并有财富积累,但由于需要同时负担老人与子女的开销,可投资流动资产也有限,但较主要支出为房贷的投资者稍为宽裕,其愿意定期购买国债的比例为35.4%。而在无房贷、养老、教育支出,支出以日常生活支出为主的投资者中,可投资流动资产在20万元以下投资者占比为51.4%,其中部分年青群体收入水平有待提升,但中老年投资者投资能力与意愿较强,愿意定期购买国债的比例达到43.7%。

(二)投资风险偏好

投资者为实现投资目标在承担风险种类方面的态度倾向即为风险偏好,不同的风险偏好对应不同的投资决策。调查数据显示,储蓄国债投资者中多为风险规避型投资者,37.2%的投资者选择投资无风险资产并注重本金安全,45.3%的投资者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愿意承担较低风险,但期望较多收益并能够承受中度风险的投资者占比为14.7%,追求高收益并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仅有8位。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往往偏好资金安全、收益保证的投资品,储蓄国债凭借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特点在此类投资者投资选择中占有优势,但积极型与激进型投资者更倾向于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其他投资类型,仅把储蓄国债作为投资方式的补充。

(三)投资替代产品

根据替代效应,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的决策会受到其他替代投产品的影响。据调查,投资者购买国债时喜欢比较的其他投资品主要为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53.7%与35.8%,基金、股票、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其他投资品合计占比为10.5%。可见,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产品是储蓄国债主要的竞争对手,71.6%的投资者表示当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基金利率上漲时,可能会减少对储蓄国债的购买,9.5%的投资者认为当股市处于牛市行情或股指阶段性上扬时,储蓄国债投资会受到显著影响。从接受问卷调查的所有投资者看,国债以外的主要投资选择有1年(含)以内定期存款、6个月(含)以内保本理财产品、6个月(含)以内货币基金,占比分别为59.5%、52.8%、47.4%,这些产品呈现短期化特征,对储蓄国债的替代作用较强。

(四)信息获取方式

从投资者获取储蓄国债信息的方式看,承销机构在信息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银行理财经理推荐,银行大屏幕、折页等宣传了解国债信息的投资者比重分别为51.6%与63.9%。近年来通过在江苏辖内开展国债宣传标准化、国债销售巡查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承销机构的国债宣传意识及从业人员的国债知识水平,并且前往银行办理业务顾客大多具有实际投资需求,承销机构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顾客购买国债的概率。另外,从互联网、朋友介绍、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下乡宣传渠道了解国债知识的投资者占比为分别为32.3%、21.8%、14.7%、8.1%,与当前信息传播方式网络化移动化、传统媒体受众日益减少等实际情况相符,也反映出农村地区信息获取能力较差,国债宣传效果不佳。

五、当前储蓄国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储蓄国债利率期限不能较好满足投资者需求

关于国债的劣势,认为收益率偏低、品种过少、存续期限过长的被调查者占比分别为51.0%、33.6%、35.9%。我国储蓄国债采取固定利率形式,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优势已不再明显,期限种类以3年期、5年期为主,5年期以上中长期以及3年期以下短期国债品种缺乏,无法有效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而主要竞争对手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多样、收益率高、操作性强,购买兑付方式也较为便捷,更加符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对收益性与流动性的考虑,因而挤占了储蓄国债较多的市场份额。以江苏银行在售理财产品为例,其期限分为无固定期限及有固定期限两大类,有固定期限产品又从35天到364天分为6小类,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至5%,与5年期国债利率相当,但在期限及购买方面却更为灵活。

(二)发行销售方式的局限降低投资者购买积极性

分别有21.0%、12.8%、8.7%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国债时存在网点排队多、购买渠道局限、电子渠道购买可选择性少的问题。我国储蓄国债(电子式)从2012年起实行网点柜台与网上银行双轨销售,虽然近年来知晓网银购买方式的投资者不断增多,但由于网银销售额度存在限制,其销售额占比仍然偏低,加之储蓄国债(凭证式)只能在银行柜台销售,所以大多数投资者仍然选择银行网点购买国债,从而造成排队人员过多购买体验不佳的结果。此外,储蓄国债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等业务仍需到原购买机构办理,使得习惯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投资者感到不便,难以适应金融信息化发展形势,进一步降低投资者认购储蓄国债的积极性。

(三)农村承销机构分布少制约国债农村市场发展

目前农村国债销售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农村地区国债承销机构网点较少,无法充分满足农民就近购买国债的需求。县级以下地区国债承销机构以农业银行、邮蓄银行为主,国债销售网点明显偏少,部分乡镇仅有个别网点。而受制于储蓄国债承销团准入条件,在农村分布广泛的农村商业银行中只有极少数具备国债承销资格,如2018—2020年储蓄国债承销团40家银行中仅有重庆、广州、东莞3家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农民对于购买国债有较大热情,但销售网点的缺乏较大程度影响了需求的释放,限制了乡镇和农村地区储蓄国债市场的发展。

(四)宣传措施不力影响投资者对国债信息的获取

在关于国债改进方向的调查中,25.9%的被调查者建议需加大国债宣传力度,反映当前储蓄国债宣传效果不明显。据实地调查,部分银行工作人员热衷于推销自身理财产品,对国债销售宣传缺乏重视,导致国债宣传要求落实不到位,提供国债咨询服务不够积极,甚至造成国债投资者无法成功购买,国债投资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承销机构宣传方式仍较单一且未形成常态化机制,仅在国债销售期通过电子屏、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发布国债销售信息,即便采取进社区进农村等创新宣活动,也只有一次性效果,宣传范围较为有限,影响投资者对国债信息的详细了解。

六、建议

(一)丰富储蓄国债期限品种,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

为提升储蓄国债市场竞争力,巩固并拓展投资群体,一是在储蓄国债品种设计方面,应依据当前各类型投资者的收入、风险偏好及年龄层次,合理设计短期和超长期等国债品种,逐步丰富如3个月、6个月、9个月等超短期,及5年、10年等超长期限国债,使国债的期限分布更加合理。二是改进储蓄国债利率定价机制,合理设计并逐步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除参考银行存款利率外,还应综合考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等因素,中长期国债可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浮动利率形式。

(二)创新现代化销售方式,扩大网银国债业务范围

随着支付方式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观念的逐步树立,拥有快捷高效优势的新型电子化销售渠道才更加契合我国居民的投资需求,所以应当尽快创新储蓄国债销售方式,利用网上银行、自助银行、金融便利店、微信、支付宝等多元化渠道,提高各类投资者接触并购买国债的概率。当前,应稳步扩大网银销售试点银行范围,增加网银销售额度,拓展网银办理国债业务种类,逐步推进网银销售储蓄国债(凭证式),以及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等相关业务,提升网银购债体验,适当分流网点柜台购买人群。

(三)拓宽农村国债销售渠道,满足农村群体投资需求

考虑到农村投资者投储蓄国债有较强认同感及购买需求,所以应积极完善农村市场国债销售渠道,深入挖掘农村群体购买潜力。一是持续开展送国债知识、送国债下乡活动,借助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载体,让广大农民学习了解国债知识、发售信息,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投资者。二是稳步增加储蓄国债承销团中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试点数量,将储蓄国债发行触角延伸到农村腹地,以满足农村群体的国债投资需求,有效解决购买需求较大和销售渠道狭窄的矛盾。

(四)提升承销机构服务质量,加大国债宣传服务力度

一是完善储蓄国债代销奖惩机制,加强承销机构业务管理。通过灵活的准入退出机制与适当的考核激励手段调动各承销机构基层网点宣传销售国债的积极性,解决储蓄国债与承销机构自身金融产品之间的竞争问题。二是针对投资者信息获取习惯,进一步做好储蓄国债宣传工作。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并细化宣传计划,加大国债发行计划宣传,便于投资者将国债纳入家庭理财规划;提高宣传标准与质量,加大电子媒介等新型媒介的使用,扩大宣传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申琳.居民储蓄国债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3398份投资者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9(12).

[2]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国库处课题组,张勤.储蓄国债投资行为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19(06).

[3]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国库处课题组,王葵,潘海燕,刘章.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与发行规模探析[J].金融纵横,2019(12).

[4]祝新宁.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储蓄国债[N].金融时报,2019-01-28.

[5]和莉.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分析[N].金融时报,2018-10-30.

(葛德峰,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