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铁路隧道有线应急电话系统的方案研究

时间:2024-07-28

朱庆芸 陈 梅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1 概述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总长度在不断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路正式运营线路共有隧道7 573座,长度合计约5 148 km,其中5 km以上的隧道约占隧道总长度的18%,10 km以上的隧道18座;超过20 km的隧道有兰新线乌鞘岭隧道、石太线太行山隧道等。随之而来的隧道内安全保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预防和避免隧道内的突发事件,或在突发事件爆发后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手段进行指挥和抢险救援,保证把损失降到最低,信息畅通必不可少。在现有隧道中,除无线列调系统和GSM-R系统为隧道应急通信提供无线通信手段外,没有专用的有线应急电话系统为隧道应急通信提供保障。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处置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铁办2010[11]号)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有线应急电话系统是隧道应急通信必备的通信设施,因此对其方案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2 系统总体要求

1)满足事故发生时现场铁路工作人员的报警,满足铁路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

2)隧道内的设备应具有防尘、防腐、防电磁干扰、防风压和抗震等功能,终端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应实现“一键通”的功能,并要求通话信息中提供报警人员所在的位置。

3)应急中心在下达命令时,应具有自动寻找现场用户的功能。

4)隧道内的远端设备应具备自检功能,减少现场检查工作量,降低检查难度。

5)现场设备供电方便、功耗小。

6)应急电话报警按键应有灯光显示。

7)隧道内的远端设备使用寿命尽量长,减少设备维护。

3 系统结构

根据隧道的不同类型,应急电话系统可分为以下3种系统结构。

1)普通单线隧道有线应急电话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设有救援站的单线隧道有线应急电话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4 系统方案

4.1 方案一

4.1.1 系统设备构成

采用全数字化应急语音对讲系统设备。系统由中央交换机、远端应急控制中心设备(包括室内话音对讲终端和网管)、隧道通话终端设备和传输电缆等构成。

中央交换机可设置在隧道口通信机房或隧道中部救援站机房,通过低频防护电缆,与隧道电话终端连接,每根3×4×0.9的低频防护电缆最多可带27个话机,单侧最远距离可达13 km。

数字技术:远端应急控制中心设备与中央交换机采用IP语音信号,中央交换机与隧道通话终端设备传输为FSK信号。

中央交换机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可配置26块处理板,每块处理板可带26部室外电话终端,最大交换容量为26×26。中央交换机通过传输网络或光纤与中心设备连接,通过低频防护电缆与终端设备连接,负责给终端设备集中供电。

4.1.2 系统主要功能

1)通话广播功能:半双工通话、隧道内寻人呼叫和全呼、组呼、优先级呼叫、抢插、强拆等。

2)监控功能:系统每隔一定时间向隧道通话终端发送检测信号,故障设备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应急控制中心;隧道通话终端的工作状态信息会被实时监控。

3)控制功能:控制中心设备可对系统进行远程参数更改、配置、故障诊断等;当远端应急控制中心在工作状态时,所有远端电话按键上的指示灯均会亮起,起到占线指示作用。

4.1.3 系统对传输和电源的要求

系统对传输的要求:远端应急控制中心—中央交换机之间需要2个2 M的传输通道。

系统对电源的需求:远端应急控制中心500 W。中央交换机设备350+N×250(当应急电话的数量小于等于26个时,功耗为350 W;在此基础上应急电话数量每增加26个,功率增加250 W)。

4.2 方案二

4.2.1 系统设备构成

系统由主机、分机、局端接口模块、远端接口模块以及传输电缆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

图4中管理电脑、值班机、主机、局端模块等可设置在应急控制中心。主机采用四线音频接口,通过接入网将音频信号传至隧道口处的远端模块,再通过低频防护电缆接入隧道里的分机。分机与主机的线路连接方式为总线式,一台主机板卡可带4组分机,每组分机线路可并接60部电话分机。一个值班话机可管理99部分机。

应急电话机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分机本身不需配备电池,分机工作电源由远端模块经电缆供给。

本系统要求线路条件:环阻(不包括话机阻抗)≤1 500 Ω。最远传输距离计算:根据国家电缆标准规范,线径为0.9 mm的芯线单位阻值为29 Ω/km,则环路计算阻值为58 Ω/km,应急电话分机通话扬声时的交流阻抗为400 Ω,因此,每根3×4×0.9的低频防护电缆最远传输距离不大于(1500-400)/58=19 km。

4.2.2 系统主要功能

1)通话功能:双工通话,主机及时显示分机呼叫信息;有呼叫排队处理功能;配置录音卡及相应软件后,可以将呼叫通话实时录音、查询、回访等。

2)监控功能:随时或定时对分机进行各种性能检测,包括自动巡检和个别单检。

3)应急电话机采用按钮式的操作方式。用户按钮发起呼叫,开始通话;通话结束由主机控制,避免了因无意操作而引起的线路不畅。远端和中心均可按键即通话。

4.2.3 系统对传输和电源的要求

系统对传输的要求:局端模块—远端模块之间需要接入网提供四线音频接口。

系统对电源的需求:中心机房600 W(主机+局端模块+网管),远端模块100 W。

4.3 方案三

4.3.1 系统设备构成

光纤隧道应急电话系统,由局端设备、节点设备和双向环的光纤通道组成,如图5所示。

中心机房设立统一网管平台、交换机及每个隧道的光纤应急电话中心节点设备。主控室设应急电话控制台。网管平台通过以太网管理交换机和中心节点设备,并通过以太网向监控中心按需传递相关信息。

隧道内应急电话系统由光纤和节点设备组成。节点设备由主、副机构成,对应放置在隧道两边。节点电话主机为装有光收发模块的隧道型数字抗噪声应急电话机。节点电话主机通过光纤传送电话信号,需外接220 V交流电源,工作功耗30 W。主机给副机供电,副机只需通过一对0.5线芯的双绞线接入主机即可,不需外接电源。副机到主机之间的最远传输距离为3 km,一台主机双向带副机最多12个。

信号采用光缆传输最远可达80 km,如果做环路保护,则单向最远传输距离为80/2=40 km,额外增加光纤放大器设备可延长传输距离。

4.3.2 系统主要功能

1)多业务功能:双工通话,及时显示分机的呼叫信息,全呼、组呼和单呼,摘机即可通话。

2)统一网管:系统有统一网管平台,有多级管理机制,能显示每个话机以及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情况(摘、挂机状态;环境温度、工作电压等),并可按需送往控制中心。

3)监控功能:随时或定时对分机进行各种性能检测,包括自动巡检和个别单检。

4)光纤自愈保护:节点光模块和局端设备都有两个光纤接口,采用单纤双向环连接,有自愈功能。

4.3.3 系统对传输和电源的要求

系统对传输的要求:中心交换机—电话主机全线共用2根光纤。

系统对电源的需求:中心机房1 000 W(100门用户),超过100门,每增加100门耗电增加500 W。现场电话主机50 W。

4.4 方案四

区间光通信系统:将光通信宽带技术引入区间,区间通信柱(装置区间光通信终端设备)即可使用普通携带电话机与现有数字调度系统、区段接入网沟通,直接呼叫车站、调度和自动电话,实现通话柱的呼叫、区间通话功能。还可直接连接应急通信指挥、抢险救援等音频、视频系统设备,实施动态图像传输、计算机通信和监控信息管理。

4.4.1 系统设备构成

区间光通信系统设备由车站设备、区间设备及光纤3部分组成。车站设备主要包括区间光通信车站设备、语音媒体接入网关、网络交换设备等。区间设备主要包括区间光通信终端设备、区间光通信便携电话机等。光通信柱隧道应急电话系统如图6所示。

区间光通信柱平时在线不供电,使用时采用12 V便携式电池加电激活,设备即可正常运行。

4.4.2 系统主要功能

1)系统具有网管功能,并具有光纤故障时建立迂回通道保证区间通信的功能。

2)实现了铁路沿线全光缆通信,提升了区间通信质量。同时取消区段电缆,也减化了维修品种,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3)区间光通信系统采用宽带无源光网络技术,具有组网简单、结构灵活、接口丰富且扩展性好,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铁路区间和站区传输组网。

4)结合Voip技术,可保证区间作业人员通话使用,又为区间作业组织者提供更加先进和便捷的通信手段。

4.4.3 系统对传输、电源的需求

系统对传输的需求:光通信车站设备—隧道口需要利用既有光缆中的一根光纤,隧道内需新敷设1根8芯光缆(双洞敷设2根)。

系统对电源的需求:区间光通信车站设备300 W。

5 方案优缺点

以上介绍的4种方案各有特点,方案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方案对比表

方案一网络结构清晰简单,而且隧道内不用再为应急电话终端提供电源,但隧道内的中央交换机价格较高,性价比方面适合长大隧道;方案二组网简便灵活,且隧道内不用为应急电话终端提供电源,但要求铁路沿线必须有接入网系统;方案三光纤电话抗干扰能力强、区间有自愈环保护,但要求区间电话主机处能够满足供电需求;方案四组网简单灵活,隧道内不用为应急电话终端提供电源,但需要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便携电话机。

工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案,需要与隧道的建设规模及铁路沿线的通信、电源资源相结合,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1] 铁办2010[11]号 关于印发《铁路处置长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2]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3] 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