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顺应时代要求 推动粮食物流融合发展

时间:2024-04-24

周惠

粮食物流关系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具有明确的粮食产业服务导向和专业化运作体系特征,必须把握当前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紧扣粮食物流特点,确立粮食物流与粮食产业循环、社会物流系统、应急保障体系等多维度融合发展思路,推动粮食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粮食物流发展的时代要求

粮食物流是粮食产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国际国内新发展环境下,其发展需要更加突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支撑,也需要围绕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和服务提质发展。

国际国内新环境,要求进一步突出粮食物流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在发展中的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产业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尤其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以安全保障为核心宗旨,统筹粮食领域的各项工作。粮食物流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环节,必须首先立足安全发展观,围绕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性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发展。一方面,在粮食物流的储、运等结构上,应依据我国粮食生产和市场需求等基本特点,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提高物流网络空间覆盖、提升物流组织效率,推进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内粮食特别是口粮供需循环通畅,提高全面安全供给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统筹部分粮食品种的国际国内供需结构,强化特定方向国际粮食物流通道网络的设施能力、服务能力等,支持粮食领域的国际国内大循环。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粮食物流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围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目标,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产业组织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粮食物流体系对于粮食产业的健康运行具有基础支撑性,同时通过粮食物流体系空间布局、运行方式、服务内涵等开展科学重塑,将对粮食物流产业发展要素结构、组织方式、产业形态等形成主动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确立支持和引导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粮食物流发展导向,按照当前粮食产业组织创新方向,和推动粮食产业链一体延伸、供应链互联协同和价值链提升发展等新要求,推动粮食物流发展。一方面,應深入推进粮食物流降本增效,按照现代物流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基本规律,构建网络化的现代粮食物流运行体系,降低粮食产业流通环节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另一方面,需加快提升粮食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营造供应链集成服务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具有全链条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平台,整合国际国内粮食产业资源和市场,对接需求、引领生产、高效流通。

二、立足系统效率,推进与社会物流系统运行融合发展

物流体系组织运行效率和成本的优化,主要来源于网络和规模经济,粮食物流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但由于粮食物流显著的专业化运作特征,相较社会化的物流体系,粮食物流组织面临更为困难的规模集成和网络均衡运行障碍。首先,粮食的品种特殊性决定,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专用性,这种专用性使得对粮食物流进行公共化、规模化组织的对象范围,往往局限在粮食品种内,从而降低了物流活动规模化集成运作的空间,不利于粮食物流规模经济的实现。其次,我国粮食产地和销地的空间特征决定,粮食物流的流向、流量以北粮南运为主,呈现空间网络的非均衡结构,在粮食物流组织相对封闭条件下,难以实现相对均衡的网络化运行,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实现。

为破解粮食物流专业化条件带来的运作规模集成难、网络运行不均衡等问题,促进粮食物流降本增效发展,必须统筹粮食专业化与公共化运作的效率成本关系,在物流组织枢纽空间布局、设施装备标准、环节操作规范等方面,强化粮食物流与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形成融合对接。当前我国物流领域正在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为契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体系,顶层的物流公共化服务网络初步成型,为粮食物流融入社会物流网络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应突出粮食物流自身空间流向特征,积极推动重要粮食物流枢纽与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布局,提高物流组织规模水平,融入公共化铁路、水运等国家物流骨干网络,加强集装箱等标准化载具应用,提高粮食物流运行系统效率。

三、着眼优化循环,强化与粮食产业组织融合发展

多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保障和引导调动下,我国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的总体规模满足国内需求,很好的践行了粮食安全战略,但同时需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产业组织水平仍较为落后,产业链存在循环质量不高的问题。在供需对接方面,我国粮食领域生产与消费需求的细分结构仍存在一定偏差,如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粮食高端品种需求向前端种植生产环节的传递速度较慢,部分低品质粮食品种不适应新需求,难以打开市场;在粮食供应链的全程组织方面,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整体结构有待优化,全链条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不足,如由粮食季节性产出所带来流通、物流运行的时段不均衡,本可以通过产业链合理布局和供应链创新形成稳定组织,但目前往往需要单方向、短时间集中运输能力开展跨区调运,不仅推高物流成本,也容易造成流通能力短缺等。

应深入发挥粮食物流沟通产业循环重要作用,按照打通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构建大循环双循环的要求,梳理和分析国际国内粮食产地、加工产能、消费市场的空间和规模特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粮食物流与产业要素集聚、融合发展环境,推动粮食物流与粮食产业在空间布局、组织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高度融合,着力打造粮食产业环节对接、功能融合的组织平台,构建科学的粮食供应链体系。聚焦供需匹配,强化粮食物流与生产端、流通端密切联动,生成粮食物流消费大数据,发现和锁定需求,精准引导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围绕供应链全链条均衡稳定运行,科学引导粮食加工产业合理布局和设置规模,同时支持粮食流通领域开展稳定供给方式创新,提高产业链组织效能。

四、聚焦战略安全,推动粮食物流嵌套兼容应急保障功能

粮食物流的战略属性决定其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安全供给,为此,必须统筹安全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粮食物流的储备、设施、能力、功能等嵌入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在粮食物流储备领域,应处理好粮食的国家、地方储备与市场化商业储备的能力关系,统筹优化储备布局层级和网络,促进储备能力依托物流枢纽布局,提高储运协同能力,形成多种储备结合、全面覆盖需求的粮食物流储备系统。在粮食物流发展中应加强平急结合建设,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需确保有关粮食物流枢纽纳入应急管理范畴,嵌入应急服务功能,并加强改造,补足专业化应急设施短板;在物流市场主体能力方面,应明确粮食物流有关企业,承担粮食应急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与能力,确保粮食应急物流调运能力;加强粮食应急物流预案管理,针对纳入粮食物流应急功能的各类资源,强化应急组织调度管理信息联通,完善各类粮食物流市场资源的平急转换机制,积极开展平时演练,形成应急功能有机嵌入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