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鲜电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4-04-24

赵欣苗 王玉磊

我国生鲜电商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随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进入了生鲜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达到2500亿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纷纷暂时停业,“宅经济”助推生鲜电商快速发展,春节期间生鲜电商整体日活用户突破了1000万,同比增长47.8%,春节后更是突破了1200万,为居民便捷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生鲜电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生鲜电商企业种类及发挥的作用

按照运营模式划分,我国生鲜电商大体可分为自营型、平台型两类。盒马鲜生、本来生活、多点等是自营型的代表,不仅自行负责电商经营,还负责生鲜货源采购、加工配送等全链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产地采购;长途运输到销地配送中心;配送到社区门店或前置仓等城市末端网点;最后送达给消费者。京东、美团外卖、饿了么等是平台型的代表,虽然也提供自营生鲜业务,但更多的是作为第三方平台为生鲜超市、便利店等提供线上交易服务,部分平台也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方便、快捷消费的需求,生鲜电商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迅猛,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美团买菜”为例,在武汉封城期间,利用前置仓易拓展、建设周期短等优勢,与武汉政府合作筹建3家新站,运营27个站点,服务了4万户家庭,为非常时期提供了民生保障。此外,生鲜电商对线上数字化运营、生鲜商品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有严格要求,如可通过大数据实现“以销定采”,以及将生鲜商品初加工下沉到农业基地,从源头直接把关农产品品质标准,刺激倒逼生鲜农产品上游供应链提升标准,进一步推动了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

二、生鲜电商发展存在问题

生鲜电商通常在城郊设置加工配送中心,在城区设置前置仓、门店,消费者通过线上下单后,电商系统自动派单给距离最近的前置仓、门店并由其负责配送。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在规划选址、设施建设或租赁、运输配送等环节尚面临一些瓶颈制约。

(一)缺乏功能完备的城郊大仓

受城市用地限制,生鲜电商企业普遍难以在城郊建设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即城郊“大仓”),即便愿意选择租赁方式,市场上可提供的标准化仓库资源也极其匮乏,导致生鲜电商企业普遍存在分拣加工能力不足、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订单迅猛增加时供应能力难以扩大,容易出现爆仓现象。

(二)末端网点选址难、成本高

一是缺乏对末端网点统一规划。生鲜电商是新业态,城市普遍缺乏对前置仓、门店等末端网点布局选址的统筹规划,网点布局多为企业自发市场化选择,尚不够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点分布密度和城市社区覆盖程度,影响服务水平提升和消费者体验;并且居民小区、办公楼宇等地自提柜(架)等终端设施不足,致使电商终端配送半径大、配送成本高,也增加了配送时间。二是缺乏对末端网点相应扶持。商务部门已将蔬菜零售便利店纳入便民业态,给予房租、装修等方面资金支持,并对社区街道有考核指标,但前置仓未被列入便民业态,未能享受政府补贴。三是对生鲜电商前置仓属性认定尚不明晰。目前不同省市对前置仓到底为食品经营场所、物流节点或外置仓库界定不同,导致前置仓选址环境、租用房屋使用范围要求不同,对选址、房租、租期、税负等运营成本有较大影响,目前前置仓租金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0%。

(三)运输配送过程存在痛点

一是现行绿色通道政策尚待完善。现行政策是对运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而生鲜电商经营的产品中有分切包装的“鲜切菜”,因不在目录内而不能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增加了运输成本。二是城市配货车辆通行受限。城郊“大仓”向前置仓、门店供货时,存在城区货车通行证数量不足、早晚高峰限行等问题,致使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三是“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能力弱。从前置仓、门店到消费者的配送过程中,基本依靠电动自行车加装冰袋和保温箱,生鲜保鲜和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四)电商平台收取佣金较高

大量生鲜超市、便利店借助饿了么、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增设线上服务,不仅需要向电商平台支付平台入驻费用和平台活动费用,还要支付高达售价15%—25%比例的佣金,导致入驻商家将增加的成本传导给消费者。

(五)商品规范化多元化不足

一是商品规范化程度不足。自营生鲜电商商品在质量、包装、规格等方面相对规范,但众多生鲜超市、便利店通过电商平台开拓线上业务,缺乏专业分拨设施与人员,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规格不一,甚至发生品种拿错、以次充好等现象。二是商品品类较少。目前蔬菜、水果等产品通常以相对原始的状态直接分装,以半斤或一斤为单位售卖,仅有小部分电商能够提供部分净菜,但仍缺乏搭配多种食材、经过切块切片、可直接炒煮的半成品。

三、支持生鲜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生鲜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生鲜电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设施规划布局

一是统筹规划布局城郊“大仓”。结合城市功能区划,应在城郊规划建设若干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于一体的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供多家电商企业、生鲜连锁零售企业共同使用;如受土地条件限制难以新建,则应鼓励标准化仓库企业优先租赁给生鲜零售企业。二是统筹规划布局末端网点。城市政府应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结合街道、社区分布情况,合理分级规划生鲜电商前置仓、门店等末端网点布局,鼓励生鲜电商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等地合作设置自提柜(架)。

(二)完善前置仓支持政策

一是明确生鲜电商前置仓属性。鉴于前置仓没有现场制售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小于实体门店,可对其业态属性明确认定,加强政企沟通,以便生鲜电商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时有据可依。二是加大对生鲜电商前置仓扶持力度。争取给予生鲜电商前置仓与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等便民业态同等政策待遇,在房租、装修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生鲜电商与社区街道加强合作,将前置仓布局和数量纳入社区街道考核指标。

(三)完善运输配送相关政策

一是完善绿色通道相关政策。应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消费转型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享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的产品目录,将初步分切包装的鲜切菜纳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范围。二是完善城市配货车辆通行政策。考虑到生鲜电商前置仓、门店销售生鲜产品需要多批次补货的特点,应为骨干生鲜电商企业适当增发城区配货车辆通行证,并逐步给予城区道路全时段通行权。三是加强冷链配送能力。引导生鲜电商企业加强冷链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全流程冷链服务,在生鲜配送环节升级冷链配送装备,如统一规划电动三轮或小型冷链车,提升全程生鲜保鲜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加强对电商平台的规范管理

建议规范电商平台佣金收费行为,避免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收益,可对平台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以引导电商平台企业适当降低佣金比例,进一步让利于入驻商家和消费者。

(五)引导推进生鲜电商商品品质化多元化

一是提升生鲜电商商品品质。鼓励生鲜电商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合作,打造自营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从源头上提升商品质量;鼓励生鲜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严格追溯、全程监管,加强对平台上非自营商家商品质量的监督,从流通过程提升平台商品质量。二是鼓励电商企业丰富生鲜电商商品品种。增加净菜与半成品供给,提供肉菜比例合适、仅需简单煮炒的生鲜套餐,以及开发一人食、家庭装、工作日套餐、周末套餐等多种产品。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