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在教育机制、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质量上都在进行改进与完善。《服装设计课程》作为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专业学科,其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条件,推进《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有效实施,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创新化、灵活化,推动教学体制与方式进一步完善,提高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今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信息化、科技化的教育工作方式已经渗入到了我国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下,加强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重要课题[1]。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是以信息化时代为背景、以资源共享为内容和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途径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快捷高效的传播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有组织、有目的地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2004 年首次提出并得以推行,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媒介,打破了我国高校传统的授课方式,增强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活力,推动了教学模式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为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2]。同时,混合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打造出了更加优化、高效的教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课堂枯燥、教学呆板和资源受限等教学问题,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
《服装设计原理》课程是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形成成熟的服装设计理念,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与审美标准进行独立构思、独立创造的一门学科,在推动设计类专业学生塑造良好的设计美学与艺术鉴赏认知中具有基础性作用[3]。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设计理念的沟通相对单一,教学内容通常以课本为中心,而课本仅提供文字阐述与简单的图案展示,老师无法有效地将《服装设计原理》课程中的美学表达、色彩构图和配色规律等为学生提供指导与讲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混合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老师继续延续传统服装设计课程的讲授方式,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讲授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通过PPT、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图案在款式造型中的设计与应用,更直观地为学生传达《服装设计原理》课程中的理念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活动的动态结构[4]。
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服装设计课程的学习仅保持在课堂老师口头讲授与课下自主研究的两个环节中,缺乏视觉上的渲染与动态画面的启发[4]。同时服装设计本身的抽象性与学习方式的传统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服装设计原理》课程中美学认知与表达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之中。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学中,《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趋势转变,同时可以结合APP 来感受美学价值,理解时装演变、风格与流行,为学生提供方便准确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在设计课程中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美学认知和服装设计水平。
服装设计作为具有美学价值的学习科目,它需要丰富图片、视频类的资源来构建学生在色彩、图案与布料组合认知上所必要的学习环境[5]。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实时的更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独立构思与美学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水平。同时,在混合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样化的网络媒介,通过课堂中的课件制作、视频展示等具有较好视觉传达效果的展示途径丰富教学过程,课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任务或学习资料,学生也可搜集相关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立体效果,引导学生视觉传达的设计内涵,推动教学内容更新进步。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将课程教学模式带到了新领域、新高度,深化《服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网络化教学系统是培育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服装设计原理》课程开设过程中,应注重把握有利的教学条件,加大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推动教学资源的流动性建设,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演练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进一步掌握服装色彩构成与配色规律以及服装面料选择与款式搭配,使得《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更加灵活,成果更加显著。
《服装设计原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只有通过设计灵感的启发才能有效地将服装设计原理融会贯通,充分体现在设计主题之中,因此《服装设计原理》课程应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优化课程教学结构设置[3]。一方面,为学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采用信息化资源促进学生对设计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应开设服装设计实践课程,通过专业的电子化绘制平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美学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在服装设计课程学习中的要点内容的理解,完善《服装设计原理》的学习内容体系,是推进《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高效学习的重要举措。
由于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快捷性、高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完善网络化《服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系统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估。混合教学模式的确在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中有了偷懒的情况,如复制粘贴、购买设计成品等,使学生受到了反向诱导,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5]。因此加强在混合课程教学模式中的评估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配色、款式、面料和流行趋势等不同范畴内的认知程度,对学习成效进行反思并有效地进行填充式学习,对于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建设体系与创新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下的必然选择,在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下,不仅对设计类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高校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加强对混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创新我国《服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促进新媒体行业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