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业互联网:打造新动能 破浪新基建

时间:2024-04-24

何春明

当前,在错综复杂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保就业、保民生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特定举措;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则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互联网作为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加速器。

自2020年3月起,以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频频出现在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中,成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舉措之一。在新基建中,加快5G建设及应用,有利于稳定国内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发展工业互联网则是决定自主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的有力砝码。

工业互联网发展当坚守“工业初心”

自2018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工业互联网从行业话题一跃成为各界参与的公众热点话题。“工业互联网姓工还是姓互”的行业争论此起彼伏。作为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多年的科技工作者,笔者认为,工业互联网首先是以工业为基础,互联网技术只是实现手段之一。只有对工业应用心存敬畏,才能真正将互联网赋能工业,造福于民。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提供强大的建模和工业数据分析能力,需要将工业领域中的工艺、设备、操作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综合起来应用才能解决问题,因而对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实践应侧重于工业机理的挖掘,即在充分了解工业需求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集成、融合和创新,同时又是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改造,涉及到供货端、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各个环节。一方面,不同行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需求,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通用化的应用模式,以实现全局把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在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典型应用模式 :流程行业重点关注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过程关键环节优化、能耗排放、安全风险等问题,因此工业互联网主要聚焦业内原料配比优化、产能合理分配、高价值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能耗优化等场景的应用。离散行业更加关注于资源整合及平台化,因此工业互联网主要集中在工艺优化、运维服务等场景的提升,以及需求预测、个性化定制等场景特色应用。

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需“量体裁衣”

工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展示出其内在优越性,可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大建设工业互联网力度,以提升企业的业务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国家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加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力度。2020年7月1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计划年内推动4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服务。

与不可阻挡的发展之势并存的,是工业互联网推广难的现象。在一项对全球1400多家企业的调研中,有73%的受访企业表示暂未制定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具体行动计划,仅有7%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制定全面战略及相应投资。由此可见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一方面企业深知工业互联网对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出于对技术、成本、应用、安全等因素考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布局倾向保守谨慎态度。

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建立在具备数字化设备、工业软件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当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待不同规模、不同能力的企业,工业互联网也应实施对症下药的“定制化”建设。

领军企业:强强联合 打造标杆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对全球206个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案例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62%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来自大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仅占全部案例的10%,大型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主力军。

我国大型企业普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在原有信息化设备上进行升级和改造,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对更具可操作性。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大型企业同时建平台和用平台的意愿也更为强烈。在面向大型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过程中,可选取此类大型企业集团与具有工业底蕴优势的平台供应商组成联合体进行行业试点示范,形成标杆效应,带动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的融合落地。

中小企业:政府牵头 区域试点

大规模企业有资本斥以重金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但对众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是第一要素,纵然深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补齐数字化短板的重要性,无奈掣肘于资金投入一环,力不从心。工业互联网动辄上千万的巨大投资,加之较长的实施周期,是中小企业所不能承受之重,因而要更好地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工业互联网,就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切实需求,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节省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针对中小企业痛点,可选取制造业较发达、转型需求迫切的中小企业密集地区进行区域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由政府牵手优势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组成联合体,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城市区域公有云操作系统,重点进行跨行业、跨企业、跨供应链协同的试验验证,探索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之间的协同路径和方法。通过为企业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企业上云意愿,助力中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作为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和利时先后完成了多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建设中的实际应用项目。前者如和利时与北控集团共建的北控水务智慧云平台项目,后者如和利时承建的河南省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北控水务智慧云平台选用和利时工业互联网PaaS平台产品及从边缘到云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排水、供水、水环境、乡镇水务等各类业务集中管控和区域组团的“数字化”模式,以及智能曝气、智能加药、节能降耗、减员增效等目标。通过打造水务领域的“行业云”,建立面向开发端和运营端的两个生态圈,加速大型传统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河南省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河南省工信委牵头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城市区域公有云操作系统,具有行业覆盖广、行业属性强等特点,平台覆盖50类工业行业,具备机器视觉、远程维修、高清监控等15项工业互联网场景实施能力。

政府推动工业互联网应“全力护航”

工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政策推动,自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部委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工信部先后印发《工业互聯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助推下,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迎来政策利好。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表明国家层面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决心。在现有形势下,国家层面应继续加大顶层设计力度,为工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添薪加火”。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我国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工业级的网络通信需求,在通信协议、接口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尚未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架构。需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统一开放的工业设备通信标准体系,解决工业设备协议私有化、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

二是完善标识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企业资产的管理、资源的配置、动态的溯源追踪,都需要标识解析体系。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顶级节点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五大城市已上线运行并实现互联互通,二级节点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但在应用推广方面发展较慢,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快建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评优机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标识解析应用平台,提升解析应用平台能力,尽快形成面向各行业的规模化标识解析服务能力,加速企业标识编码体系由私有向开放的转变,推动数据流动。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层面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支持培育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力度,明确企业上云优惠举措,如:通过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上云服务;对于自愿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落地,成效显著的平台供应商,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政策;通过专项政策倾斜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落地。

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该“开足马力”

工业互联网适宜的发展环境,引得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竞相布局。传统IT企业将工业互联网视为“互联网的下半场”而积极探路;工业企业踊跃“+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工业发展配备全新引擎;传统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也基于长期服务行业经验,向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广而优的入局者,让工业互联网迎来创新发展的爆发期。各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纷纷使出“看家本领”,逐浪工业互联网蓝海。

以和利时为例,早在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工业互联网之前,和利时便借助工业互联网赋能已有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医疗大健康三大自动化业务,推动现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外通过提供面向工业企业用户、APP开发者、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四位一体的工业互联PaaS平台及相关产品,赋能给大中型集团、行业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帮助其数字化转型、建立垂直行业、区域乃至国家级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此举,不仅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形成,而且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和利时工业互联网主要涉及边缘计算、工业PaaS平台、SaaS应用、工业安全四大领域,并先后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研发部以及工业安全研究院,多维度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27年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深厚的工业模型积累、3万余套现场系统实践得出的海量工业数据,是和利时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牢固基石,也是开足马力征战“新基建”下的工业互联网赛场最有力的武器。

发展工业互联网,离不开对工业“基因”的坚守,打造“以工业需求出发,再赋能工业”的良性闭环,离不开传统工业的积淀。在新基建顶层设计的推波助澜下,工业上云、服务上云,改变的不只是当下的工业产业发展的方向,还有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

(作者单位: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