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森林城镇建设探析

时间:2024-07-28

赵国华 肖舜祯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森林城镇建设探析

赵国华 肖舜祯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以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客观分析茶山街道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半环、二轴、多廊、多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布局,并对森林城镇建设的功能分区和建设重点进行分析。

茶山街道;森林城镇;规划

1 基本概况

茶山街道地处瓯海区东南部,距区政府驻地12.5公里,茶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茶山村。东邻龙湾区永昌街道,南枕大罗山支脉与仙岩镇、丽岙镇毗邻,西接南白象街道,北连水乡三垟街道及龙湾区状元街道,交通便捷。总面积30.64平方公里。

茶山街道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气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76天,年降水量1695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7.9℃,7月平均气温27℃,1月平均气温7℃。东部以丘陵山区为主,海拔250米左右。西部是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米左右,土地肥沃。土壤有黄红壤和水稻土等,黄壤土主要分布在大罗山北麓,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辖区内河流水系发达,纵横交织,主要河流有茶山河、睦州洋河、横江河、舜岙河、汀岙河、山根河、霞岙河和汀浃新河等,多自东向西注入温瑞塘河。境内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野生动物主要有松鼠、刺猬、野猪等兽类,山雀、环颈雉、喜鹊等鸟类,五步蛇、赤链蛇等蛇类以及蜻蜒、蜜蜂、螳螂、草始、寄生蜂、紫胶虫和白腊虫等昆虫类。

2 森林城镇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茶山街道不断加大对绿化的投入,积极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街道现有林地面积3362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6%。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7427亩,占81.56%;灌木林地面积5076亩,占15.10%;苗圃地面积5亩,占0.01%;无立木林地面积793亩,占2.36%;宜林地面积325亩,占0.97%。街道森林覆盖率达70.81%,林木绿化率71.27%。

街道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共有4664亩,商品林地面积共28962亩。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4603亩,市县级生态公益林61亩。总体而言,茶山街道绿化水平较高,其主要原因一是辖区内山林面积大,占街道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二是温州高教园区内绿化水平高;三是本地有种植瓯柑的传统,平原区的农田基本上种植了瓯柑经济林。尽管茶山街道整体绿化水平高,但也存在绿化水平分布不均(高教园区高、街道区低)、林种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林分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城镇建成区绿化

茶山街道建成区范围包括温州高教园区、茶山村、洪殿村、河头村、后村村和罗丰村。建成区总面积427.0公顷(其中温州高教园区312.0公顷,茶山街道115.0公顷),建成区总人口18729人。建成区林木覆盖面积121.70公顷,建成区林木覆盖率28.5%;公园绿地面积29.5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街心绿地不断增多,绿化盲点不断减少;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30.9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单位、居住区绿地率30%,点线面的绿地网络逐步形成,极大地改善了街道的绿化面貌。

2.2 山体绿化

街道山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大罗山北麓,境内有茶山省级森林公园一座。山林林相整齐,以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山麓地带大多垦为园地,以种植杨梅和桂花为主。

2.3 道路绿化

辖区内高科路、园区大道、园区西路、中心东路、中心西路、中心南路、中心北路、诚信路、博学路、求知路、求是路等路段绿化标准高,景观效果好。甬台温高速公路铁丝网内已绿化,两侧未进行绿化。温瑞大道、茶白公路、卧龙路、环山南路、茶罗公路和汀岙路基本是单行绿化,绿化档次不高。

2.4 河流绿化

茶山街道河网纵横,主要河流有主塘河、茶山河、睦州洋河、横江河、舜岙河、汀岙河、山根河、霞岙河和汀浃新河等。目前,以街道建成区(如河道穿越大学校区段)、村庄内以及主要道路边的河道两侧绿化较好外(如茶白河),其余河道绿化率低,且有缺株断行现象。

2.5 单位绿化

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附属绿地的建设状况以温州高教园区和新建企业较好,老企业的绿化状况普遍较差,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绿化。绿化标准高的单位有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茶山中学、温州五美果园有限公司和温州乐园有限公司。

2.6 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年来新农村建设,街道村庄绿化面貌较大改变,至2010年,街道取得市级绿化示范村4个,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占街道村庄总数的29%。但总体上看,乡村绿化美化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布局零乱,再加上部分村庄的居民建筑密度较高、可绿化用地少等原因,房前屋后四旁树种植较少,绿化、彩化不足。

3 森林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

森林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茶山街道的生态环境与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依据瓯海区城镇体系规划、茶山街道总体规划,以沿茶山街道主要发展轴线为依托,以道路沿线绿化、河流沿线绿化和山体绿化为基础,重点形成覆盖街道 “半环、二轴、多廊、多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总体布局。

3.1 “半环”

“半环”是指东南北三面以大罗山为背景所形成的半环绕建成区的山地森林景观界面,是茶山街道的重要生态屏障。该区域位于温州生态园内,为省级茶山森林公园,同时,该区也是茶山街道的重要杨梅产业基地。因此,区域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有步骤地开展矿山的生态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结合封山育林等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二是挖掘森林景观资源,结合林相改造,适当配置枫香、红枫、银杏等色叶树种,建设生态旅游基地;三是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杨梅、桂花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发挥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

3.2 “二轴”

是指贯穿高教园区和茶山街道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以高科路为主)和沿茶白路直达大罗山的东西向景观轴线,这两条轴线是茶山街道对外交通和城镇发展的最主要通道,其景观建设不仅要高起点、高品位,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满足绿、美、洁、畅的要求。通过“二轴”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集生态、防护、艺术和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地段,使之成为茶山旅游观光的形象窗口。

3.3 “多廊”

是指街道范围内道路、河流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的森林生态廊道。

3.3.1 道路生态廊道

包括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瑞大道、高科西路、中心东路、中心西路、中心北路、诚信路、博学路、求知路、求是路、卧龙路、茶罗公路、汀岙路和环山路等道路组成的生态森林防护网。因此,一是要通过栽植行道树、拓宽绿化带等措施,形成林路相依、沟通城镇内外的道路生态廊道,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障整个城镇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备性;二是要选择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生态功能强、景观效果好的树种,形成不同风格的道路绿化景观。

3.3.2 河流生态廊道

包括主塘河、茶山河、睦州洋河、横江河、舜岙河、汀岙河、山根河、霞岙河和汀浃新河等河流组成的生态森林防护网。这些河流为有效分割城乡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增加城乡水面面积、打造特色景观提供了潜在的天然空间。因此,一是要合理规划开展水岸的绿化建设,通过选择色彩丰富、特色鲜明的植物种类,采用灵活多样的植物配置模式,建设风格独特、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滨水风光带;二是要在保证河流水质、稳定河流水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疏通河道、拓展河道水面,形成林水相依、沟通城镇内外的河流生态廊道。

3.4 “多片”

是指街道范围内的块状和片状绿地,根据绿地类型、绿地性质、绿地作用等的不同,可分为城镇绿岛、附属绿地、乡村绿化体系、林业产业基地等。

4 森林城镇建设功能分区和建设重点

根据茶山街道地形地貌特征、森林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等状况,将街道划分为城镇森林景观区、高教文化区、山地森林景观区和乡村森林景观区4种森林景观功能区,在各功能区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重点。

4.1 城镇森林景观区

区域范围:该区以茶山街道建成区为中心,覆盖周围郊区。包括茶山村、洪殿村、河头村、后村村、罗丰村。

区域现状:该区道路和河流较多,路网和水网交错分布,道路主要有温瑞大道、环山路、茶白公路、卧龙路、茶罗公路和汀岙路。河流主要主塘河、茶山河、睦州洋河、横江河、舜岙河、汀岙河、山根河、霞岙河和汀浃新河等。

街道建成区绿化率、林木覆盖率偏低。建成区绿地呈岛状、带状分布,面积较大的公共休闲绿色空间偏少。城镇道路大部分路段有绿化,但绿化质量和水准不高;河流绿化美化除个别河段绿化较好外,大部分河道绿化率低,且缺株断行现象普遍存在;居住区、工厂、企业、机关等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状况以新建居住区和新建单位较好,原有居住区和旧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状况较差;基本没有垂直绿化。总体上讲,茶山街道建成区绿色空间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绿地建设质量和管护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街头休闲绿地比例偏低,且结构布局不够合理,满足不了人们对自然生态和森林文化的需求。

建设重点:以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为目标,以城镇优美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为重点,加强综合性公园、带状公园、街旁休闲绿地、森林村庄、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道路有温瑞大道、茶白公路、卧龙路、环山南路、茶罗公路、汀岙路和环山东路等道路的绿化和景观改造;重点建设主塘河、茶山河、睦州洋河、横江河、舜岙河、汀岙河、山根河、霞岙河和汀浃新河等河流沿岸的绿化、彩化工程,打造特色滨河风光带;重点建设中心广场公园和大罗山周边设置街头绿地;重点建设安居工程。

4.2 高教文化区

区域范围:该区域为温州高教园区,包括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含大学学生、教师生活区。

区域现状:温州高教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绿化标准高。道路主要有园区大道、园区西路、高科路、中心东路、中心西路、中心南路、中心北路、求是路、诚信路、博学路、求知路、求是路等。

建设重点:重点绿化学子广场和现有绿化档次的提升。

4.3 山地森林景观区

区域范围:该区位于温州生态园内,分布在茶山街道东部山区,位于大罗山北麓,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

区域现状:该区森林植被条件较好,大部分地段森林生长茂密,零星分布有小面积的裸露山体。全区林相整齐,大部分地段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其中针叶树种以马尾松、杉木为主,阔叶树种以木荷、栎类为主,经济林果以杨梅、柑桔为主。山麓地带大多垦为园地,以种植杨梅和桂花为主。在山谷区地势平坦处还分布有一些村庄,由于村庄内的民房建筑密度较大,可绿化用地少,房前屋后的绿化较少。

建设重点: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撂荒地造林绿化、矿山的生态修复、低质低效林和残次林的林相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在适宜地段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桂花)、果树(杨梅、瓯柑)、茶叶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发挥森林的生产功能;挖掘森林景观资源,并结合林相改造,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地段,适当配置色叶树种,加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发挥森林的景观美化功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旧村改造尤其是景观改造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4.4 乡村森林景观区

区域范围:该区主要分布在甬台温高速公路西北部,包括舜岙村和茶山村部分。

区域现状:该区全为平原,以柑桔及零星分布的苗圃为主。道路主要有道路主要有乡村级道路,河流主要有丁岙河和舜岙河。

该区除部分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外,大部分区域仍保存着江南水乡的乡村田园风光。区域内河流河道绿化率低,且缺株断行现象普遍存在。

建设重点:以营造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态良好的江南田园风光为目标,以道路、河流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效的经济林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等林业产业基地。

5 结语

森林作为城镇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现代城镇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通过城镇建成区绿色空间拓展,绿色廊道建设,山地森林建设和森林村庄建设,逐步把茶山街道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镇。

[1]宋永昌.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石玉琼,李团胜.景观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温州市规划局,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12.

S731.2

B

1004-7743(2014)01-0040-04

2013-1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