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进石化企业央地融合的思路

时间:2024-04-24

王佩

摘 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快速崛起,石化中央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石化中央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要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利益驱动为核心,衔接央地双方发展目标,搭建融合平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协调和管理体制机制;设立试验区尝试政策落地,推进央地各层面的融合发展,实现央地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关键词:石化央企 改革 央地融合

近年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快速崛起,石化中央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扭转不利局面,成为石化央企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石化央企和地方改革实际,探讨央地融合发展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促进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性垄断格局逐步打破,民营和外资强势扩张,国有石化企业尤其是央企炼油能力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见图1),这给石化央企敲响了警钟,必须快速做出调整,深入研究石化央企改革的方向和战略。在此背景下,制定可实现企地发展双赢的央地融合改革思路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石化民企快速扩张,外资企业跑步入场,削弱石化央企优势

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图1 石化行业分集团炼油能力份额变化

提出后,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一期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大连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江苏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炼油能力等三个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快速上马建设,大连恒力石化已于2018年底投产,浙江石化一期将在2019年投产,江苏盛虹石化将在2021年投产。另外,还有大连华阳福佳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山东裕龙岛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等一批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筹划前期工作。这些新兴民营石化企业,具有技术新、规模大和产业链长等国际先进炼厂的典型特征,竞争力完全不输于石化央企。

2018年,可称为石化产业的外商独资元年。2018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取消了对乙烯炼油等外企的股比限制政策,巴斯夫、壳牌等国际老牌石化公司跳出合资合作的模式,先后注册独资公司强势入驻我国。

民营企业和外资资本的强势扩张,对石化央企的传统优势冲击力度空前,正面的全局显性竞争逐步代替了侧面的局部隐形竞争,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和资金全要素对撞,正在不断削弱石化央企的竞争力。这些外部力量,倒逼石化央企深化改革,应对挑战。

(二)石化央企近年發展相对缓慢,亟待突破瓶颈提高竞争力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石化央企承载国家能源产业命脉,享受优越的政策支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得天独厚的突出优势,造成了石化央企创新能力弱、运行效率低、市场转型慢等问题。本世纪初,石化央企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又要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企业发展均衡性难以取舍,部分改革措施不到位,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

当前,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内外夹击下,石化央企没有退路,唯有练好内功,尽快拿出高效务实可行的措施策略,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应对产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淘汰落后产能,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应对原油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要拓宽资源渠道,分散和降低风险隐患;应对产品市场问题,要灵活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扩大出口。

(三)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转型升级

与地方融合发展,石化央企有先天优势,工业基础好、产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强悍,对地方经济有很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加强石化央地融合,促进央地深度合作,有利于实现双赢。一方面,通过深化石化央企改革,改变企业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地方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出石化央企在地方经济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中央企业除了企业角色,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一般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经验丰富,这与地方政府职能趋同。因此,二者融合发展存在着天然的现实基础,更容易达成共识。

二、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

石化央地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研究石化央地融合发展问题,需要对石化央企和地方的诉求异同、融合动因和深层机理,做出客观的理论思考。

从根本利益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石化央企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出发点一致,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只是两者不同的属性和需求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也是央地双方行为出现相互背离的根源所在。因此,厘清石化央企和地方的各自利益需求,是突破传统的经济合作模式,分析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领域深度碰撞和协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前提。

从央地融合发展的动因看,这种合作实质上是以增进央地双方利益为前提的合作与博弈选择,石化央企和地方两者试图寻求达到所谓的“共赢”。从企业发展需求看,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需要更高层次的优质外部环境;从地方发展需要看,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地方建设,针对企业所需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有利于招商引资、留住人才、留住企业的机制,创造和谐、优质、稳定的业态环境,实现央地合力推进的良性循环。

更深层次机理分析,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演变,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如何将完善公司治理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机地融合,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央地融合发展应以双方三类共同利益为支撑:一是双方应有利益共同点,促使双方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合作获取共同利益。二是双方应有利益制约点,促使双方相互制衡,其中一方能够通过利益制约点,制约另一方不至于做出不利于自身的行为。三是双方应有利益交换点,促使一方能够为获取自身所没有而对方特有的产品,而向对方提供自身特有而对方所没有的产品。

三、构建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模式

央地“融合”是包含经济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文化建设等全方位的深度立体功能协作,需在利益共同点、制约点和交换点三方面做好统筹,定好融合发展基调,抓住融合发展关键环节,构建融合发展模式。

(一)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根据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促进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共赢共享、深度融合、协调互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石化央企改革为基础,牢牢把握石化央企与地方间的共同利益点,合理划分石化央企与地方间的成本分担点,强化石化央企与地方间发展规划衔接、发展目标衔接,完善统筹发展目标与央地融合发展目标的考核机制,搭建央地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市场、政府、社会不同层面的协调机制,打破妨碍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石化央企对地方发展的积极支持,加强地方对石化央企决策的有效参与,形成石化央企与地方在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各层面的融合发展机制,实现石化央企与地方共赢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央地融合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总体构架。但构建高效实用的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模式,还必须要牢牢抓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突出利益导向。深化央地利益共同体格局,用经济利益吸引、创造机会促进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二是打破制度障碍。完善央地沟通协调体制机制,尽量减少沟通协调成本。三是推进共同治理。提高石化央企“社会治理主体”意识和能力,探索石化央企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提升地方发展环境水平。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在央地融合的过程中落实到位,其贯彻力度决定央地融合的深度甚至能否成功。

(三)央地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

央地融合的方式,主要分为传统经济合作提升和新型融合探索两种方式。

传统经济合作形式的提升,主要表现为直接相关产业的资源、资本和市场整合方面。石化央企发展过程中对当地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带动和影响方面,可以加强合作力度,共同提升竞争力。这种合作方式比较成熟,例如:资源配置方面,在有国家原油储备油库的沿海地区,国储库租赁部分油罐给石化央企,既盘活国储库的国有资产实现盈利,又有利于减少石化央企原油罐容偏紧存在的生产安全风险。资金来源方面,可利用石化央企全球合作的资源优势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联合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融资混改,优化当地产业资源配置结构。市场整合方面,竞争的加剧导致地区间的贸易壁壘会越来越大,市场份额的获得将越来越难,此时石化央企的全国性市场资源调配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

新型融合模式的探索,主要表现形式有功能融合、科技融合、人员融合和利益交换等。这需要深度挖掘企业和地方互补互通的方面,从而实现央地全方位嵌入式的无缝衔接。这种合作方式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新的需求,不断拓展开发新的融合模式,例如:功能融合方面,石化央企可发挥严谨规范的消防专业优势,与地方消防力量合作组成功能更加完备的地方消防体系。利益交换方面,地方政府可利用建设机场的时机,将铺设炼油厂至机场的航煤管线项目纳入央地合作协议,实现机场用油安全和企业航煤产品出路的双赢。

四、搭建石化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找到央地双方利益共同点,仅仅是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第一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双方基于利益考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但是一些难以跨越的体制机制障碍也会让双方合作难以实现。因此,完善央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立体化、多层次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石化央企、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平等协商对话机制,通过倡导、对话、磋商、谈判等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一是设立央地融合发展协调机构。设置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央地融合协调机构,统筹区域规划、石化央企规划、产业布局和重大政策协调,推动项目联动、共建共享;同时作为合作中双方利益诉求和问题沟通协调的平台。二是构建石化央企与地方规划衔接和协调机制。央地融合必须首先从规划层面、战略层面对接利益结合点,谋划共同发展举措。建立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对接机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产业协调发展、错位发展。将各自的发展愿景嵌入对方的发展规划中,既是对央地融合的承诺,又是实现目标不走样的保障。三是建立高层领导互访互动协作机制。通过建立高层领导互访互动协作制度,实现央地领导定期互访,就相关合作问题进行初步沟通,为央地谈判、协商奠定基础。四是巩固已有的央地协调机制。应根据央地合作和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现有央地协调机制进一步创新完善,提升实效。五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协调作用。利用石化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灵活、专业的特点,强化其在央地融合过程中的协调作用。

(二)建立多领域利益共享成本分担风险管控机制

协商制定合作协定,在项目建设、交通运营、人才科技、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设立共建共享、成本分担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一是建立央地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在合作投资项目建设中,可以考虑实施产权分税制,谁投资谁纳税。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石化央企可以根据本企业受益程度,确定企业分担的建设成本。建立央地信息共享机制,共享不涉密信息,加强协调配合。二是建立风险管控利益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央地间协议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风险管控和利益补偿。三是建立央地共同发展基金。将资金规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重点是解决石化央企和地方任何单独一方都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问题。四是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重点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石化央企应参与建立地方的工商监管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行业自律和公信力建设。建立地方、石化央企共建共享的社会征信体系,在区域内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是打破央地融合体制障碍,建立和完善央地融合体制机制

针对央地之间,特别是央企分部与地方之间存在的一些沟通协调障碍,应在央地融合發展试验区,充分考虑央企、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取向,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实践央地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打破制约央地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创造公平、透明、开放、共赢的央地合作关系。探索建立地方参与央企有关本地事项的决策参与机制,由有关央企主管部门牵头,央企与地方共同协商,形成地方参与央企决策的规范模式。探索构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利益共享、成本分担机制。探索构建规范的央地间干部、人才交叉挂职、任职等制度,增进央地双方沟通协调、诉求互达,增强央企人员对地方的归属感,加大央企与地方的相互支持力度。

(六)打造央地融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提升石化央地融合层级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提速给央企融合提供了更优质便利的条件。地方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的优势,助力石化央企信息化、智能化平台的开发完善,保障网络通畅和安全;石化央企利用专业平台管理优势,将财务管理、生产过程管控、计划优化、销售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和硬件设施安全的前提下,与地方共同打造央地融合试验区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丰富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提升石化央地融合发展的整体管控层级。下一步,随着5G技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建设将会对央地融合发展发挥越拉越大的作用,央地融合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乞孟迪,柯晓明,张硕,李振光发展与挑战——变革中的炼油产业[J].当代石油石化,2019(02).

[2]王志刚等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9

[3]李保民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中国国有企业六十年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产权导刊,2009(10).

[4]左大培央地合作:从“蜜月期”进入“磨合期”[J].中国经济周刊,2013(10).

[5]贺海飞,张永成央地合作背景下央企的战略选择[J].施工企业管理,2012(05).

[6]李保民央企与地方对接五大优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