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游客导向下新疆旅游的交通发展策略

时间:2024-07-28

郑雨溪 谢永尊

(1.西安市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市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已经由粗放式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交通作为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伴随着文旅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交通已成为旅游业态链的重要一环,交旅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新丝路经济带将推动新疆成为我国西向开放的最前沿。同时,新丝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经济联系通道,也是一条文化复兴之路和景观重塑之廊。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的多重发展机遇,新疆依托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提出了“旅游兴疆”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新疆的旅游国际化也应当成为支持“旅游兴疆”战略的重要方向。同时,新疆地域广袤及景区分布分散的特征决定了旅游交通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研究新疆旅游交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获取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本文通过抓取Flickr网站2009年~2019年的新疆国际游客旅游数据,借助天地图和百度地图等大数据平台,获取了新疆3A级以上景区主要交通数据。

三、新疆国际游客旅游足迹

(一)国际游客旅游热点区域研究

1.总体国际游客的旅游热点区域选择

2.不同时间阶段国际游客的旅游热点分布

本文在对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新丝路经济带提出前后的两个时间维度展开了研究。

新丝路经济带提出之前,国际游客在新疆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呈现出散点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一家独大的“热点峰值区域”及阿勒泰北部、喀什、霍尔果斯、库车—轮台等次热点区域,选择新疆东南部和东部的游客则很少,如图1“2009年~2013年”所示。新丝路经济带提出之后,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更加集聚化,呈现出由散点状分布向线状分布转变的趋势。热点峰值区域集中在伊宁—霍尔果斯地区、吐鲁番—乌鲁木齐地区、阿勒泰北部地区及天山沿线和国道217线两条发展轴线。尤其是伊宁—霍尔果斯地区已成为最主要的空间峰值区域。同样的,选择新疆东南部和东部景区的游客依然很少,如图1“2014年~2019年”所示。

图1 不同阶段国际游客在新疆地区旅游目的地分布热力图

通过两大时间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国际游客旅游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受新丝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影响,国际游客空间热点由吐鲁番—乌鲁木齐地区转移至伊宁—霍尔果斯地区、阿勒泰—克拉玛依地区和天山沿线地区。

(二)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移动轨迹研究

1.总体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移动轨迹

总体来看,国际游客移动轨迹呈现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在天山两侧(吐鲁番—乌鲁木齐—奎独乌—伊宁等地区)、阿勒泰地区及喀什—和田地区等区域之间流动。其中,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阿勒泰市和伊宁市成为国际游客流动的主要节点城市。次一级节点城市包括喀什、和田、克拉玛依等城市。如图2“总体”所示,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勒泰和伊宁是国际游客访疆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图2 为国际游客旅游空间移动轨迹分布图

2.不同时间阶段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移动轨迹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前,国际游客在旅游线路方面主要选择天山南侧、喀什—和田地区及阿勒泰北部地区,主导性并不明显,基本呈现出均质化布局。从旅游线路交汇密度可以判断出,旅游到达和中转多围绕乌鲁木齐、吐鲁番、伊宁、喀什等主要的旅游枢纽展开,如图2“2009年~2013年”所示。新丝路经济带提出之后,国际游客旅游线路选择趋向明晰化,主要选择天山两侧旅游线路、喀什—伊宁—阿勒泰北部地区沿边旅游线路和阿勒泰北部地区—克拉玛依—和田旅游线路,这一阶段的旅游到达和中转集中在伊宁、乌鲁木齐和阿勒泰北部地区,旅游线路选择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图2“2014年~2019年”所示。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整理汇总数据,采用DPS进行分析。

通过新丝路经济带提出前后两大时间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国际游客旅游线路选择由相对均质化转变为以天山两侧为主导,伊宁、乌鲁木齐、阿勒泰北部地区的旅游交通地位得到较大幅度加强。由此可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促进访疆国际游客在旅游热点选择和旅游移动轨迹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鉴于访疆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基本选择影响力较大的景区,本文只选取新疆3A以上(含3A)的旅游景区及沿边口岸进行分析。以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官网和新疆各地区官网为数据源,得出截至2019年底新疆3A及以上景区(含沿边口岸)的空间分布情况,共计226处,其中5A景区12个,4A景区72个,3A景区127个,陆路沿边口岸15个。以此为基础,通过GIS计算出景区空间的分布密度。

如图3所示,新疆3A及以上景区总体分布格局为西部和北部较密集,南部和东部较稀疏,且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等地区的景区较多。

图3 不同等级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图

五、交通分布特征

通过获取新疆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道数据(不计机场对于旅游交通的影响),运用DEPTHMAP软件创建轴线模型,得出了新疆的空间句法模型。

通过空间句法全局整合度模型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库车—奎独乌金三角构成的环状交通可达性最高,是新疆的交通核心区域,也是整个新疆的交通到达和中转纽带区域。其次,为沿国道217线区域(阿勒泰—克拉玛依—奎独乌—和田)和天山两侧区域(霍尔果斯—伊宁;吐鲁番—哈密)。大部分的沿边区域属于交通网络末梢,交通可达性整体较低,如图4所示。从全局选择度模型可以看出,选择度较高的区域为乌鲁木齐—奎独乌—库车—阿克苏形成的网络环线,以及向外延伸的若干条骨干路网,这些骨干路网分别联系南疆的喀什、和田及北疆的阿勒泰、克拉玛依等地区。然而,奎独乌至伊宁、霍尔果斯区域塔里木盆地南缘交通干道的交通选择度较低,如图5所示。

图4 新疆陆路交通全局整合度测度

图5 新疆陆路交通全局选择度测度

六、新疆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一)旅游交通与国际游客、旅游资源分布关系研究

1.旅游交通与国际游客分布关系

分析可知,受新丝路经济带政策的影响,国际游客旅游选择出现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转变,尤其是天山沿线西段的旅游热度得到了增强。结合对交通支持能力(增合度和选择度)的测度可以看出,交通支持能力与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足迹整体呈正相关关系,新疆陆路交通有效支持了国际旅游的发展。然而,奎独乌至伊宁和霍尔果斯之间的交通支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准格尔盆地东缘的交通支持能力也需提升。南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交通主导性尚未形成。

2.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分布关系

通过分析可知,新疆主要的景区集中在塔里木盆地以西和以北地区,尤其天山两侧的重磅景区分布较多。结合对交通支持能力的测度可以看出,交通支持能力与旅游景区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错配,主要表现为缺乏沿国境线分布的沿边旅游公路,未能有效串接沿边区域的旅游资源,以伊宁为主体的天山西侧区域交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新疆旅游交通优化策略

1.加快推进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

为有效提升新疆旅游的国际竞争力,依据上述分析,应构建环天山及阿勒泰—奎独乌—喀什的两大国家风景道。环天山国家风景道串接起乌鲁木齐、阿克苏、库车和伊宁等区域,可提升交通骨架两侧的景观品质,加快天山沿线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形成集旅游服务基地、特色旅游产品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驿站,并可在局部适合区域开展低空热气球旅游。阿勒泰—奎独乌—喀什国家级风景道能够重点激活两侧旅游资源的发展活力,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景区体系,并加强沙漠段景观品质的提升工作。

2.增加旅游高铁专列

结合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可增加旅游高铁专列,尤其是建设乌鲁木齐至伊宁和霍尔果斯之间的旅游高铁专列,这将有效消解新疆地域广、花费时间长的旅游困局。高铁专列在串起我国中东部区域的同时,能够推进与新丝路沿线国家旅游交通的互联互通,为新疆旅游国际化提供支持。

3.构建沿边旅游公路

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外蒙古国境线区域可构建沿边旅游公路,将激活处于新疆交通末梢和沿边旅游资源的发展活力,使之成网成片组团发展。此外,该沿边旅游公路将连通内蒙古和黑龙江的沿边旅游公路,共同构筑起我国北线的边境旅游交通体系。

4.道路旅游能级提升

应加快准格尔盆地东缘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交通提升工作。使准格尔盆地东缘交通与准格尔盆地西缘的阿勒泰—克拉玛依—奎独乌交通形成区域环状交通体系,激活环准格尔盆地的旅游发展。同时,随着塔里木盆地南缘旅游资源尤其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古城遗址旅游的快速发展,还可沿国道315线布局旅游服务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功能。

5.增设核心景区的国际航班

应以乌鲁木齐、伊宁、阿勒泰和喀什等国际航班为基础,构建5A级核心景区与以上城市之间的支线航班,有条件的可直接开通国际航班,形成网络化的国际航班体系,力争实现新疆国际旅游的“N小时”交通圈。

七、结语

本文通过大数据对全疆层面旅游交通与国际游客、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构建环天山及阿勒泰—奎独乌—喀什的两大国家风景道,增加旅游高铁专列,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外蒙古国境线区域构建沿边旅游公路,增设核心景区的国际航班等提升新疆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