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策划 中国公路学会 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本刊编辑部
一直以来,公路行业通过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有效地发挥了公路网和运输系统的效能,提高了公路交通的供给能力。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创新,加快了我国公路交通的现代化进程;长大跨径、深水基础桥梁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桥梁技术跻身国际一流;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公路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的快速进步;交通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战略规划研究成果丰硕,有效地服务了政府和行业的科学决策。
可以说,公路交通的科技创新支撑了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10万公里、覆盖了98.6%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公路桥梁数量高居全球首位,公路隧道数量也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全国道路网络基本实现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分布广阔、安全可靠,展现出纵横交错、脉络清晰的公路布局。
作为公路交通科技创新风向标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见证了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行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历程,同时也代表了行业科技发展的趋势。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有2588个项目获奖,综合授奖率约为30%。
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理事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评选出178个获奖项目。其中,科学技术奖174项(特等奖6项,一等奖34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51项),科普类奖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近年来,BIM技术在我国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从2019开始,中国公路学会设立“交通BIM工程创新奖”,顺应了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完善了学会科技奖励的拼图。
2020年是“交通BIM工程创新奖”评选的第二年,这一年,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78个获奖项目。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23项。
从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获奖项目来看,桥梁和隧道等关键构造物依然是行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获奖数据反映出我国桥梁建设需求仍将持续旺盛,山区、跨海大桥的建设条件将更加复杂,功能要求将更加多样,建设难度将越来越高,这些都需要设计和建设技术的突破。整体而言,桥梁领域开始更多地关注桥梁的工程质量、创新问题、耐久性问题和管理养护问题。
除了桥梁的耐久性之外,一批涉及公路设施安全耐久性的桥隧结构、路面寿命、安全风险评估的创新技术也获得了行业认可。耐久性、长寿命的理念正在科技层面得到不断加强,获奖项目从不同技术角度和领域探索更加经济耐久的新型道路材料和结构,为设施的安全耐久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与耐久性同时引发人们关注的是绿色公路技术研发,从众多相关的获奖项目来看,行业正在大力研发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公路关键技术,不断建立健全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研发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技术、废旧材料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当前,节能、降噪等新型环保路面技术正成为行业研发、推广应用的热点领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深度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工程材料与结构等学科的交叉融合,BIM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在公路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设计、施工、养护和运营的整体进步。智能感知、5G通信、高精度定位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已开始在公路工程和路网管理中探索应用,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和对智慧公路建设的探索也方兴未艾……
为更好地对这些获奖项目进行宣传和介绍,《中国公路》杂志每年都会将获奖项目的精华内容集结成册,推出《中国公路·创新号》专刊及《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交通BIM工程创新奖获奖项目集锦》,成为记录和展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珍贵资料。
未来,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交通强国梦”,希望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能够继续不断探索、以创新为己任,推动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希望我们每年一期的《中国公路·创新号》专刊和《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交通BIM工程创新奖获奖项目集锦》,能对公路交通行业的从业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