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卜宗
(中建路桥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邢台 054000)
某高速公路全长53.62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起点桩号为K1520+000,终点桩号为K1573+260,路基宽36m,路基平均填高4m。最大填高6m,最小填高3.2m。沥青路面设计总厚度为80cm,下面层和上基层之间联结层采用6cm的ATB-25混合料,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层。
1.温拌剂
采用有机化学类温拌改性剂,外形呈白色固体颗粒状,可有效改善沥青流动性能,熔点在105℃左右,温度超过120℃时会导致固体颗粒溶解为流动状态。因此,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加入温拌剂可降低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
2.沥青
试验路段施工使用SBS改性沥青作为原材料,并对沥青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试验检测。
所用沥青为SBS改性沥青需要在160℃恒温装置中预热20min,再加入温拌剂,掺量为0%、1%、2%、3%、4%,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E组,然后在搅拌器转速为1500r/min后搅拌30min制得温拌沥青。
1.针入度
沥青黏稠度最直接的检测方法是针入度试验,针入度值可以有效反映沥青的黏稠度,针入度值越大,沥青越黏稠。为研究不同温拌剂掺量对沥青黏稠度的影响,项目组根据规范要求,在实验室对样品A组、B组、C组、D组、E组5组温拌沥青进行针入度试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温拌剂掺量下温拌沥青针入度检测结果
2.软化点
为研究不同温拌剂掺量对沥青软化点的影响,项目组对5组温拌沥青进行软化点试验,不同温拌剂掺量沥青软化点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温拌剂掺量下温拌沥青软化点检测结果
3.延度
为研究不同温拌剂掺量对沥青延度的影响,项目组对5组温拌沥青进行延度试验,在试验温度为5℃时进行检测。不同温拌剂掺量沥青延度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温拌剂掺量下温拌沥青延度检测结果
本文优选集料,粗集料选用玄武岩,细集料选用石灰岩机制砂。为研究不同级配设计对温拌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选取K450+000~K450+300道路右侧作为试验路段,将300m试验路段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100m。级配1制备的混合料摊铺试验路段A,级配2制备的混合料摊铺试验路段B,级配3制备的混合料摊铺试验路段C,试验路段级配设计方案如表4所示。
表4 试验路段级配设计方案
碾压工作可以使粗细集料相互挤压密实,因此碾压作业十分重要。试验路段采用冲击碾压技术。碾压成型规则为“先轻压,后重压、先慢压,后快压、先压两边,后压中间”。
车辙试验可有效反映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为研究温拌沥青不同级配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在试验路段进行小型往返车辙试验,动稳定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其动稳定度DS计算如式(1)所示。
表5 试验路段动稳定检测结果
式中,DS为动稳定度(次/mm);d1为对应时间t1的变形量(mm);d2为对应时间t2的变形量(mm);C1为修正系数,取1.0;C2为试件系数,取1.0;N为试件轮碾速度,取42次/min。
由表5可知,试验路段A动稳定度为5648次/mm,试验路段B动稳定度为5894次/mm,试验路段C动稳定度为5724次/mm,3条温拌沥青试验路段动稳定度均符合要求,使用级配2的试验路段动稳定度最好,高温稳定性最佳。
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是裂缝,为研究温拌沥青不同级配对沥青路面低温稳定性能的影响,在试验路段进行小梁弯曲试验,计算弯曲试验最大拉应变如式(2)所示,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最大拉应变检测结果
由表6可知,试验路段A最大拉应变为3152με,试验路段B最大拉应变为3185με,试验路段C最大拉应变为3124με,3条温拌沥青试验路段最大拉应变均符合要求,使用级配2的试验路段最大拉应变最大,低温稳定性最佳。
本文采用温拌剂掺量为0%、1%、2%、3%和4%的比例制备温拌沥青,并检测其三大指标。当温拌剂掺量为4%时延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应将掺量控制在1%~3%。此外,经项目组在试验路段采用不同级配摊铺施工,开展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可知,表面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级配2可提高路用性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