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速公路保通保畅能力提升策略

时间:2024-07-28

(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10)

一、甘肃高速保通保畅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甘肃省高速公路运营部门探索出了一些高速公路保通保畅的良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一)运行机制特色鲜明

高速公路保通保畅由“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发力”,依托高速公路运营、养护、路政、交警四家单位共同建立“一路四方”突发事件联勤联动快速处置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处置涉路难点问题和重大联动事宜,构建起四方“同出警、同处置、同收队”的高速公路保通保畅现场快速处置模式;将交警、医疗、气象、消防、路政、运营等涉及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应急处置的相关部门统一纳入交通调度指挥体系,形成“六位一体”保通保畅指挥大脑,各联动部门共享交通信息资源,统一协调、调度、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件。

(二)组织机构健全完善

建立了“局—处—所—站”四级保畅组织机构和“中心—大队—中队”三级应急救援机构。省级层面成立应急救援中心专职负责疏堵保畅业务指导,在全省高速公路网布设14个清障救援大队及79家社会救援机构,在重大节会、重要时段和重点路段快速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和各类交通事故。

(三)管理制度务实有效

甘肃省180个收费站点按照“一站一案”原则建立《收费站保通保畅预案》《收费站车辆疏导现场管控措施》,多措并举处置收费站点车辆拥堵;根据“一隧一案”原则,建立全省191座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充分研判分析隧道拥堵发生的各类情形,结合隧道运行现状完善疏堵处置措施。

(四)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围绕甘肃高速公众出行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了服务功能更全、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渠道更多、采集精度更高、发布更高效的保通保畅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权威、多元的出行服务信息。

(五)重大任务保障有力

仅今年上半年,甘肃省保通保畅队伍实施车辆救援服务5200多次,出动救援人员1.53万人次,重大节会布点109次,圆满完成了甘肃省各类重大节会赛事、抢险救灾和应急突发事件保通保畅任务。

二、甘肃高速易堵原因分析

本文梳理了甘肃高速拥堵的成因:一是自然灾害、恶劣天气引发的通行不畅,此类拥堵一般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救援时效受天气影响会有所下降;二是交通事故造成的通行不畅,数据显示,60%以上的拥堵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其中,大型车辆交通事故和隧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最易引发道路拥堵;三是道路施工期间保畅措施不力造成的车辆拥堵;四是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造成的通行不畅,因养护作业区布设、车辆绕行等因素会在个别路段实行交通管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路网内车辆顺畅通行;五是省际联动协调不力造成的通行不畅,此类问题多发于省与省之间的连接路段。

三、保通保畅能力提升对策

提升高速公路保通保畅能力,必须聚焦“知堵—治堵—止堵”三部曲。“知堵”是保通保畅的先决条件,“治堵”是保通保畅的权宜之计,“止堵”是保通保畅的终极目标。

(一)聚焦信息把脉问诊,切实提升“知堵”能力

1、信息获取时效要强化。管理部门要随时关注所辖路段道路通行状况,掌握不同时段拥堵长度、管制时间、保畅措施等资料并及时向公众发布。

2、采集发布渠道要多元。通过救援车辆“4G千里眼”、救援人员手持移动终端等多渠道采集应急救援服务数据,解决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求助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利用沿线可变情报板、电子显示屏等传统方式及微信、微博、头条号、手机App等新媒体方式向司乘及时推送最新路况信息,满足司乘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需求。

3、发布信息要精准。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信息采编报发系统,精准采集、编报、发布路况信息,快速下达交通调度指令,进一步发挥好信息调度在保通保畅工作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

(二)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不断强化“治堵”水平

1、点线结合。根据沿线各收费站特点,排查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通过点对点的治理保障收费站的畅通,从而减少路段内车辆积压长度。以收费站保通保畅为例,堵点主要为匝道出口车道双向交汇处,对此可通过增加现场人员指挥、调配应急收费车、增设复式票亭和便携式收费机等措施,缩短车辆过站时间,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2、远近结合。发挥路网效应积极进行远端分流、近端管控。通过远端分流,引导车辆适时选择通行时间和线路,驶入路网内车流量较小的路段,错开通行高峰时段;对路网内车辆进行近端管控,通过借道分流、渠化交通、按车型分流、间歇放行等措施,最大化分流路网内积压车辆。综合采取远端分流、近端管控、逐步递减的办法,对3轴以上的车辆在适当收费站进行远端分流,在此基础上,近端收费站通过设立标志标牌、入口温馨提示等方式进行二次分流,从而形成远近结合、有序疏导的分流保畅模式。

3、前后结合。收费站现场指挥要靠前,前置疏导分流人员及时向司乘人员提供路况通行信息,让广大司乘堵车不堵心;后续供给要跟上,备齐各类交通疏导标志标牌、应急收费车、便携式收费机、交通分流人力等,确保人力、物力跟得上实际保通保畅工作的需求。

4、快好结合。反映要快速,收费站出现车辆拥堵时,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第一时间上报信息,根据车道拥堵情况迅速安排人员进行疏导分流,杜绝拥堵期间出现信息不畅通、人员到位不及时、司乘人员问询无应答等情况;好的措施要推广,注重总结治堵保畅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按照巩固、调整、提高的原则不断进行充实完善,将好的措施推广应用到全线保通保畅工作实践中去。

(三)有的放矢巩固疗效,建立“止堵”长效机制

1、普及应用ETC是收费站“止堵”的根本举措。ETC车道的通行效率优于人工车道数倍,随着撤站工作的深入推进,ETC安装率和通行率将会大幅直线上升,ETC的高效通行优势将进一步彰显。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要全力以赴做好ETC推广发行工作,快速提升ETC车辆安装率和ETC车道使用率,从根本上改变人工车道排队交费、ETC车道使用率不高的现状。

2、多方联动是路网“止堵”的关键所在。高速公路拥堵治理需要多方参与联动,形成强大合力。针对各类交通事故、故障车辆施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交通拥堵,高速公路运营部门要加强与联勤联动单位的配合,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构建协同处置的治堵保畅模式,避免因相关部门不到位而相互掣肘,无法快速完成现场处置影响道路通行。

3、细化方案是“止堵”的有效举措。高速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每个收费站车辆通行情况均不相同。高速公路运营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以收费站为基本单元,根据不同拥堵原因(例如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突发性的交通堵塞等),制定不同路段、不同收费站点的预案措施,避免保通保畅预案内容千篇一律、不切实际,无法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由专人负责定期补充完善方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4、强化监管是“止堵”的良好手段。按照力避占道、高效作业的原则,加强对养护施工作业占道长度、作业区规范等的监管,努力降低养护施工作业不规范对车辆通行的影响。严格审核办理占道审批手续,层层审核把关,养护施工作业无安全保障方案不予实施,无交通分流保畅方案不予实施。

5、信息化是“止堵”的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推广ETC支付、移动支付、无感支付等智能化收费方式,有效提升车辆通行效率、收费站保通保畅工作能力;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北斗导航、手机App定位、手机指令数据、高精度地图等方式,搭建App“一键救援”服务平台,实现事故现场的精准定位,解决司乘人员求助时对事发地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