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于露露 陈翠翠
摘要:随着山东省把新旧动能转换这一主题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也随之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期。山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有一定的优势因素,但也面临很多制约。分析山东文化贸易现状和发展优势因素,提出相关发展路径,对推动山东省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对外文化贸易山东省
在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对外文化贸易是其中重要一极,这不仅在于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体现于其对地区综合实力的促进作用。山东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强省,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贸易,既可以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可以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一)文化贸易的规模和增幅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省的文化和服务贸易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文化产品进出口在2017年上半年为200.7亿元,其中,出口195.3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5%;进口5.3亿元,增长9.3%。文化产品出口拉动全省外贸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类型来看,文化用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类型。2018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4060.9亿元,其中,出口1948.5亿元,增长15.2%,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进口2112.4亿元,增长15.0%,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
(二)对外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
就整个服务贸易而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还比较低,2017年全省服务进出口占外贸(货物与服务进出口之和)比重为16.5%,2018年为17.4%,比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山东省文化产品输出仍以有形商品为主,在文化产品出口额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工艺美术品和玩具,在设计、服务、版权等方面出口相对较弱,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贸易占比很低。文化贸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原创的文化“内容”产品不多,像一些电影、动漫、音像等这些层次更高一点的文化产品出口,也仅处于萌芽阶段,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有利于文化主体做优做强
最近几年,虽然山东省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培育文化产业主体上取得结了一些成就,文化主体数量增多了,但发展规模却很小且不集中。一些在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比较大的企业,以及能带来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塑造力强的高科技文化企业则少之又少。《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提出要对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给予重点关注,着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文化企业,并落实了对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如青岛市对于那些入选国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的企业,或者是第一次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称号的企业,都会给予奖励和贷款贴息补助。
(二)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可以利用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意产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需要做大做强的“十强”产业之一,山东将在未来五年内实施“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和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重点培育孵化小微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三)有利于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一方面通过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发展文化出口、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及培训、境外投资、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在充分利用对外经贸、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面向国际市场,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重点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给予资助。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为文化贸易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国际经贸合作。
(四)有利于吸引人才
产业的创新、新旧动能的转换除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支撑。要提升文化产业的持续竞争力,最主要是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而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制约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虽然很多从业人员都具有一定专业相关背景,但是对其他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规则、贸易相关制度等缺乏了解,很难满足当前文化贸易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引进文化优秀人才,既能充分发挥类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又可以为山东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和持续领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文化贸易的重要性
齐鲁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过去并没有培育出具有國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很少会意识到文化和贸易这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的,没有意识到文化商品将会产生的无限商机。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贸易在促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既要大力发展文化内需,培育国内市场,以内需为基础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进步,又要系统规划山东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学研究、舞台艺术、非遗等项目的传播交流工作,培育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交流,努力扩大山东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二)培育骨干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在市场经济中,文化贸易的主体是企业。发展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软实力,核心是文化的理念和内容。文化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底蕴和精髓,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和表达齐鲁文化,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政府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良好知名度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创建知名文化品牌,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三)搭建文化贸易平台,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渠道
一方面应打造文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对文化服务出口企业扶持力度,在财政、外汇、金融等方面给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和国际文博会展活动等,继续办好具有山东特色的博览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加快省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鼓励文化企业参加各类交流活动。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从多面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渠道。
(四)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政府、企业和高校都应转变观念,从人才的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入手,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等实训体系;同时要结合实际,差别化培养文化贸易人才,注重国际贸易市场规则和文化资本运作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避免培养的文化贸易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使学生既具备创新能力,又能够在复杂的文化贸易活动中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并着重从国外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强的复合型文化贸易人才队伍。
[1]林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的融合推进[J].对外传播,2018(05).
[2]谢孟军.中国文化“走出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01).
[3]方纯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我国文化贸易转型发展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7(09).
[4]查志强.淅江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新路径[J].开放导报,2017(02).
[5]王海文.我国文化贸易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
(于露露、陈翠翠,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