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湖南省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契机,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高质量新型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全域统筹。按照生态引领、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原则,逐步构建市域、都市区、镇村等较为完善的规划成果体系,全面统筹利用资源,推动城市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二是整体管控。市域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结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落实空间管控刚性要求。突出街区管控、城市设计,落实规划理念和约束性指标。三是多规合一。全面推进土地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五个“一”,即:一套标准、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组机制、一套流程。
把产业发展摆在新型城市建設的首位,避免“有城无市、有城无业、有城无人”。一是打造优质产业。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22个新兴及优势产业链的发展。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行业龙头集聚发展,2018年全市工程机械产值达1660亿元。智能制造迅速崛起,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企业落地发展,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达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8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二是做强产业平台。全市5个国家级园区、9个省级园区呈现差异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长沙市政府向园区下放市级审批权限28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园区事园区办,充分释放园区活力。三是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联网+”等产业,集中打造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湖南金融中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高铁会展新城、南部片区等六大城市重点片区。
一是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PPP、专项债等形式破解融资瓶颈,2018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25个、总投资675亿元,保障了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户口迁移政策,重点解决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近3年人口净流入年均超过20万人,位居全国前列。三是推进“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根据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数量和取得居住证但未落户常住人口数量,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效加速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
致力打造宜居城市,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是着力夯实基础配套。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成3条地铁、1条中低速磁浮、1条城际铁路。实施城区骨干路快速化改造,打通城区断头路、瓶颈路。全面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建设(15分钟生活圈,停车场、农贸市场,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不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水平提升和资源均衡配置。二是着力提升品质形象。近年来,严格落实***总书记“房子是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保持较低房价,让广大市民买得起房。五年累计投入968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2万户、1582万平米。三年投入直接工程资金20亿元,完成建成区24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全面治理环境问题。连续实施两轮造绿大行动,城区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5%。长沙还是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湖南省长沙市发展改革委供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